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朝代:唐·永微三年。年份:公元652年。

三关主对法第六

诸浮、诸沉、诸弦、诸紧、诸涩、诸滑,若在寸口,膈以上病(头部)。若在关上,胃以下平寸口脉主对法∶手寸口脉滑而迟,不沉不浮,不长不短,为无病,左右同法。 寸口太过与不及,寸口之脉中手短者,曰∶头痛。中手长者,曰∶足胫痛。中手促上击者,曰∶肩背痛。 寸口脉沉而坚者,病在中。 寸口脉浮而盛者,曰∶病在外。 寸口脉沉而弱者,曰∶寒热及疝瘕,小腹痛。(热,一作气,又作中。) 寸口脉沉而弱,发必堕落。 寸口脉 ...
阅读全文

诊五脏脉轻重法第二

初持脉如三菽之重与皮毛相得者,肺部。(金秋三月庚辛之气。) 如六菽之重与血脉相得者,心部。(火夏三月丙丁之气。) 如九菽之重与肌肉相得者,脾部。(土旺四季,季夏六月戊己之气。) 如十二菽之重与筋平者,肝部。(木春三月甲乙之气。) 按之至骨,举之来疾者,肾部。(水冬三月壬癸之气。)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象火浮散。)浮而短涩者,肺也。(象金浮涩。) 肾肝俱沉,何以别之?然牢而长者 ...
阅读全文

脾劳第三

(论一首 方二首)论曰∶凡脾劳病者,补肺气以益之,肺旺则感于脾。是以圣人春夏养阳气,秋冬养阴气,  半夏汤 治脾劳实四肢不用,五脏乖反胀满,肩息气急不安,承气泄实热方。半夏 宿姜(各八两) 茯苓 白术 杏仁(各三两) 橘皮 芍药(各四两) 竹叶(切,一升)上九味 咀,以水一升煮取三升,分四服。  消食膏酒 治脾虚寒劳损气胀噫满食不下通噫方。猪膏(三升) 宿姜(汁,五升) 吴茱萸(一升) 白术(一斤 ...
阅读全文

脉极第四

(论一首 方一首 灸法二首)论曰∶凡脉极者主心也。心应脉,脉与心合。心有病从脉起。又曰∶以夏遇病为脉痹,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则饮食不为肌肤,咳脱血色白不泽,其脉空虚,口唇见赤色。凡脉气衰,血焦发堕,以夏丙丁日得之于伤风,损脉为心风。心风之状,多汗恶风。若脉气实则热,热则伤心,使人好怒,口为赤色,甚则言语不快,血脱色干燥不泽,饮食不为肌肤。若脉气虚则寒,寒则咳,咳则心痛,喉中介介如哽,甚则 ...
阅读全文

心脏脉论第一

(论一首)论曰∶心主神。神者,五脏专精之本也。为帝王监领四方,夏旺七十二日,位在南方,离宫火也。有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所以任物谓之心神者,心之藏也。舌者,心之官。故心气通于舌,舌和则能审五味矣。心在窍为耳。夫心者火也,肾者水也,水火相济,心气通于舌,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见于耳,左耳丙,右耳丁,循环炎宫,上出唇口知味,荣华于耳外主血,内主五音。心重十二两,中有三毛七孔,盛精汁三合,神名 ...
阅读全文

伤寒不发汗变成狐惑第十三

(论一首 方三首)论曰∶狐惑之病,其气如伤寒默默然欲眠目不得闭,起卧不安。其毒在咽喉为惑病,在阴肛为狐病,狐惑之病并恶饮食闻食臭,其面目翕赤、翕白、翕黑,毒食于上者则声喝也(喝一作嗄),毒食下部者则干咽也,此由温毒瓦斯所为。食于上者泻心汤主之,食于下者苦参汤淹洗之,食于肛外者熏之,并用雄黄三片稍置瓦瓶中,炭火烧,向肛熏之并服汤也。治狐惑汤方∶黄连(四两) 熏草(四两)上二味 咀,白酢浆一斗渍一宿, ...
阅读全文

月水不通第十九

(方三十三首)  干姜丸 治妇人寒热羸瘦,酸消怠惰,胸中支满,肩背脊重痛,腹里坚满积聚,或痛不可忍,引腰小腹痛,四肢烦疼,手足厥逆,寒至肘膝,或烦满,手足虚热,意欲投水中,百节尽痛,心下常苦悬痛,时寒时热,恶心,涎唾喜出,每爱咸酸甜苦之物,身体或如鸡皮,月经不通,大小便苦难,食不生肌方。干姜 川芎 茯苓 硝石 杏仁 水蛭 虻虫 桃仁 蛴螬 柴胡 虫(各一两) 芍药 人参 大黄 川椒 当归(各二两) ...
阅读全文

五脏六腑变化旁通诀第四

凡五脏六腑,变化无穷,散在诸经,其事隐没,难得俱知。今纂集相附,以为旁通,令学人少留意推寻,造次可见矣。五脏∶肾(水一) 心(火二) 肝(木三) 肺(金四) 脾(土五)六腑∶膀胱 小肠 胆 大肠 胃 三焦五脏经∶足少阴 手少阴 足厥阴 手太阴 足太阴六腑经∶足太阳 手太阳 足少阳 手阳明 足阳明 手少阳五脏脉∶沉濡 洪盛 弦长 浮短 缓大五脏斤两∶一斤二两(又云∶一斤一两) 十二两(三毛七孔) 四 ...
阅读全文

瘿瘤第七

(方十三首 证一条 灸法十首)治石瘿、气瘿、劳瘿、土瘿、忧瘿等方∶海藻 海蛤 龙胆 通草 昆布 石(一作矾石) 松萝(各三分) 麦曲(四分) 半夏(二 ?上九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禁食猪、鱼、五辛、生菜,诸难消之物。十日知,二十日愈。又方 小麦面(一升) 海藻(一两) 特生 石(十两)上三味,以三年米醋渍小麦面,曝干,各捣为散合和,服一方寸匕,日四五服,药含极乃咽之。禁姜、五辛、猪、鱼、生 ...
阅读全文

好忘第七

(方十六首)  枕中方 常服令人大聪。龟甲 龙骨 菖蒲 远志上四味等分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三。治多忘,令人不忘方菖蒲(二分) 远志(七分) 茯苓 茯神 人参(各五分)上五味治,下筛,酒服方寸匕,日二夜一,五日后智神良。  开心散 治好忘方。菖蒲(一两) 远志 人参(各十分) 茯苓(二两)上四味治,下筛,饮服方寸匕,日三。又方 菖蒲 远志 茯苓(各三分) 续断 肉苁蓉(各二两)上五味治,下筛,酒 ...
阅读全文

心劳第三

(论一首 方一首)论曰∶心劳病者补脾气以益之,脾旺则感于心矣。人逆夏气则手太阳不长,而心气内洞,顺之则生,逆之则死。顺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关格,病则生矣。  大黄泄热汤 治心劳热,口为生疮,大便苦难,闭涩不通,心满痛,小肠热方。大黄 泽泻 黄芩 芒硝 栀子仁(各三两) 桂心 通草 石膏(各二两) 甘草(一两)上十味 咀,用水九升,先以水一升别浸大黄一宿,余八升煮诸药取二升五合,去滓,下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