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

《脉经》是中医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三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全书共分十卷、九十八篇。《脉经》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先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类,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

《脉诊》选录之平奇经八脉病第四

脉有奇经八脉者何谓也?然有阳维阴维,有阳跷阴跷,有冲、有督、有任、有带之脉,凡此八脉者,皆不拘于经,故日奇经八脉也,经有十二络,有十五凡二十七气相随上下,何独不拘于经也?然圣人图设沟渠通利水道,以备不虞,天雨降下,沟渠溢满,霸霈妄行,当此之时又不能复图也,此络脉流溢,诸经不能复拘也。 奇经八脉者,既不拘于十二经,皆何起何系也?然阳维者,起于诸阳之会,阴维者起于诸阴之交,阳维阴维者,维络于身,溢畜 ...
阅读全文

《脉经》选录之脉形状指下秘诀第一

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浮于手下)。 芤脉,浮大而软,按之中央空两边实。(一曰,手下无,两傍有)。 洪脉,极大在指下,(一日:浮而大)。 滑脉,往来前却,流利展转,替替然与数相似,(一曰:浮中如有力。一曰:漉漉如欲脱)。 数脉,去来促急。(一日:一息六七至。一日:数者进之名)。 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 弦脉,举之无有,按之如弓弦状。(一日:如张弓弦,按之不移。又日:浮紧为弦)。 紧脉,数 ...
阅读全文

《脉经》脉经卷第七 病不可吐证第四

太阳病,当恶寒而发热,今自汗出,反不恶寒发热,关上脉细而数,此医吐之过也。若得病一日、二日吐之,腹中饥,口不能食;三日、四日吐之,不喜糜粥,欲食冷食,朝食暮吐,此医之所致也,此为小逆。 太阳病,吐之者,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 少阴病,饮食入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此胸中实,不可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当温之。 诸四逆厥者,不可 ...
阅读全文

《脉经》选录之脉阴阳类成(1)

浮,不沉也,按之不足,轻举有余,满指浮上,日浮,为风虚动之候。为胀、为风、为店、为满不食,为表热、为喘。浮大伤风鼻塞,浮滑疾为宿食,浮滑为饮,左寸浮,主伤风,发热、头疼、目眩、及风痰。浮而虚迟,心气不足,心神不安。浮散,心气耗,虚烦。浮而洪数,心经热。关浮,腹胀,浮而数,风热人肝经。浮而促,怒气伤肝,心胸逆满。尺浮,膀胱风热,小便赤涩。浮而芤,男子小便血,妇人崩带。浮而迟,冷疝脐下痛。右寸浮,肺 ...
阅读全文

《脉经》选录之诊五脏六腑气绝症候第三

病人肝绝八日死,何以知之而青,但欲伏眠目视而不见人汗(一作泣)出如水不止。(一日二日死) 病人胆绝七日死,何以知之,眉为之倾。 病人筋绝九日死,何以知之,手足爪甲青,呼骂不休。(一日二日死) 病人心绝一日死,何以知之,肩息回视立死。(一日目亭亭一日死) 病人肠(一云小肠)绝六日死,何以知之,发直如干麻,不得屈伸,白汗不止。 病人脾绝十二日死,何以知之,口冷、足肿、腹热胪胀,泄利不觉,出无时度。( ...
阅读全文

《脉经》脉经卷第九 平产后诸病郁冒中风发热烦呕下利证第三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 师曰:新产亡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何故郁冒?师曰: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何故大便难?师曰: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但头汗出。所以生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其大便坚,若呕 ...
阅读全文

《脉经》脉经卷第七 热病脉损日死证第二十四

热病,脉四损,三日死。所谓四损者,平人四至,病人脉一至,名曰四损。 热病,脉五损,一日死。所谓五损者,平人五至,病人脉一至,名曰五损。 热病,脉六损,一时死。所谓六损者,平人六至,病人脉一至,名曰六损。若绝不至,或久乃至,立死。 《脉经》目录
阅读全文

《脉经》脉经卷第四 诊损至脉第五

脉有损至,何谓也?然:至之脉,一呼再至曰平;三至曰离经;四至曰夺精;五至曰死;六至曰命绝;此至之脉也。何谓损?一呼一至曰离经;二呼一至曰夺精;三呼一至曰死;四呼一至曰命绝;此损之脉也。至脉从下上,损脉从上下也。损脉之为病奈何?然;一损,损于皮毛,皮聚而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脉虚少,不能荣于五脏六腑也。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食饮不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于 ...
阅读全文

《脉诊》选录之平三关阴阳二十四气脉第一

左手关前寸口阳绝者无小肠脉也,苦脐病小腹中有疝假、王月(王字一本作五)即冷上抢心,刺手心主经治阴,心主在掌后横理中(即太陵穴也)。 左手关前寸口阳实者小肠实热也。苦心下急痹,(一作急病)小肠有热小便赤黄,刺手太阳经治阳(一作手少阳者非)。太阳在手小指外侧本节陷中(即后溪穴也)。 左手关前寸口阴绝者无心脉也。苦心下毒痈,掌中热,时时善呕,口中伤烂,刺手太阳经治阳。 左手关前寸口阴实者心实也。苦心下 ...
阅读全文

《脉诊》选录之辨阴阳大法第九

脉有阴阳之法何谓也?然,呼出心与肺,吸人肾与肝,呼吸之间,脾受谷味也,其脉在中。浮者阳也,沉者阴也,故曰阴阳。 心肺俱浮,何以别之?然,浮而大散者心也,浮而短涩者脉也。肾肝俱沉何以别之?然,牢而长者肝也,按之软举指来实者肾也。脾者中州,故其脉在中。(《千金翼》云:“缓而长者脾也。”)是阴阳之脉也,脉有阳盛阴虚,阴盛阳虚何谓也?然,浮之损小,沉之实大,故曰阴盛阳虚,沉之损小浮之实大是阴阳虚实之意也 ...
阅读全文

《脉经》脉经卷第七 病可灸证第十一

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贲豚。气从少腹上撞者,灸其核上一壮,与桂枝加桂汤。 少阴病,得之一、二日,口中和,其背恶寒者,当灸之。 少阴病,其人吐利,手足不逆,反发热,不死。脉不足者,灸其少阴七壮。 少阴病,下利,脉微涩者,即呕汗出,必数更衣,反少,当温其上,灸之。 诸下利,皆可灸足大都五壮,商邱、阴陵泉皆三壮。 下利,手足厥,无脉,灸之不温,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伤寒六 ...
阅读全文

《脉经》选录之扁鹊阴阳脉法第二

脉平旦日太阳,日中日阳明,哺时曰少阳,黄昏日少阴,夜半日太阴,鸡鸣日厥阴,是三阴三阳也。 少阳之脉乍小乍大乍长乍短,动摇六分,王十一月甲子夜半正月二月甲子王。 太阳之脉洪大以长,其来浮于筋上,动摇九分,三月四月甲子王。 阳明之脉浮大以短,动摇三分,大前小后,状如科斗,其至跳五月六月甲子王。 少阴之脉紧细,动摇六分王五月甲子日中七月八月甲子王。 太阴之脉紧细以长乘于筋上,动摇九分九月十月甲子王。 ...
阅读全文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