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标本

谵语

谵语发狂,三一承气汤(十三)合解毒汤(二十一)下之。若伤寒,过经谵语,已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大盒饭硬,而下利、脉和者,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利者,脉当厥,今反和,此为内实,调胃承气汤(十一)或凉膈散(二十三)通用。  
阅读全文

留饮

一切留饮不散,五苓散(二十四)、桂苓甘露饮(三十四)、黄连解毒汤(二十一)、凉膈散(二十三)、白虎汤(二十二)、小陷胸汤(十八)、三一承气汤(十三)选用。伤寒表未罢,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呕,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小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七)。  
阅读全文

下后不解

凡是里证法当下之,根据法下之,其病又不解。或大下后,或再三下后,热势尚甚而不退,本气虚损而不能实,拟更下之,恐下脱而立死,不下之则热极而死,寒凉诸药不能退其热势之甚者;或湿热内余,下利不止,热不退者;或因大下后,湿热利不止而热不退,脉弱气虚不可更下者;或诸湿热内余,小便赤涩,大便溏泄,频并少腹而急痛者,必欲作痢也,通宜黄连解毒汤(二十一)以解之。伤寒下之太过,胃中无热,饮水无力,白术散(四十二) ...
阅读全文

头疼

头疼之证,无问风寒暑湿杂病,自汗头疼,俱宜白虎汤(二十二),或加川芎、荆芥尤妙。头疼久不愈,必致丧明,宜先涌痰,次用白虎加减。风眩痰逆、喘嗽头疼,茯苓半夏汤(三十八),头疼、肢体痛,黄连解毒汤(二十一);头疼、口干,桂苓甘露饮(三十四),风疾喘嗽头疼,白虎(二十二)、半夏橘皮汤(三十七),风热头疼,心烦昏愦,人参石膏汤(三十五),伤寒壮热头疼,不卧散(四十五)。  
阅读全文

一切汗候

风寒暑湿、饥饱劳逸、忧愁思虑、恚恐悲怒;四时中外诸邪所伤,但觉身热头疼、拘倦强痛,无问自汗无汗、憎寒发热、渴与不渴,微、甚;伤寒疫疠、汗病两感、风气杂病,一切旧病发作,三日里外并宜双解散(五十四)。设若感之势甚,本难解者,常服双解散,三两日间,亦渐可减,并无所损。或里热极甚、腹满实痛、烦渴谵妄,须可下者,三一承气汤(十三)为妙。或下后未愈,或下证未全,或大汗前后逆气,或汗后余热不解,或遗热复劳, ...
阅读全文

伤风

伤风之证∶头疼项强,肢节烦疼,或目痛。肌热、干呕、鼻塞、手足温、自汗出、恶风,其脉阳浮而缓、阴浮而弱,此风邪在表。以上伤风之证,皆宜桂枝汤(第二)以解肌。伤风汗出、怕风,而加项强痛者,桂枝葛根汤(第三);伤风反无汗者,虽已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而无里证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服之。不若通用双解散(五十四),免致有桂枝、麻黄之误。伤风自汗,白虎汤(二十二),太阳病无汗而渴者,不可与白虎汤。  
阅读全文

发黄

阳明病,表热极甚,烦满热郁,留饮不散,以致湿热相搏而身体发黄,其候但头汗出身无汗,齐颈而还,小便不利,渴饮水浆者,身体发黄,宜茵陈汤(三十二)调下五苓散(二十四);结胸而发黄者,茵陈同陷胸汤(十六)各半下之。或误服热毒丸药下之,反损阴气,遂协热利不止;更或结胸而发黄者,用茵陈汤五分、陷胸汤三分、承气汤(十)一分下之。或两感发黄者,用茵陈汤加黄连解毒汤(二十一)一服急下之。头微汗,小便利而发微黄者 ...
阅读全文

血证

太阳病日深,表证仍在,循经热蓄于下焦,脉微而沉,不结胸而发狂者,热在下焦,小腹当硬满,小便自利也,血下而愈,宜攻之。或太阳病,身黄、脉沉者,循经而蓄热下焦也,小腹硬、小便不利为无血;小便自利,如狂者,瘀血症;或阳明蓄热内甚而喜忘或狂,大便虽硬而反易,其色黑者,有蓄血也;或无表里证,但发热日深,脉浮者亦可下;或已下后,脉数,胃热消谷善饥,数日不大便,有瘀血也,并宜抵当汤(十九)下之。伤寒有热,小腹 ...
阅读全文

吐泻

吐泻者,上吐下泻,亦名霍乱也。一切吐泻霍乱,通宜五苓散(二十四)、益元散(五十二)、白术散(四十二)。吐泻霍乱烦渴,并中外诸邪所伤而吐泻腹满痛闷者,并皆桂苓甘露饮(三十四)、澹渗汤(二十五)。  
阅读全文

喘嗽

大热喘嗽而满者,黄连解毒汤(二十一);或热甚咳嗽闷乱,三一承气汤(十三)。少阳咳者,小柴胡(九)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喘嗽头疼者,茯苓半夏汤(三十八)。咳嗽者,白虎汤(二十二)加半夏、桔梗。咳嗽不已,人参石膏汤(三十五),或崔宣武人参石膏汤(三十六)。痰逆咳嗽,半夏橘皮汤(三十七)。汗之后气闷咳嗽,五味子汤(四十四)。  
阅读全文

腹胀满痛

腹胀满,脉沉者,以三一承气汤(十三)合解毒(二十一)下之。诸腹满实痛、烦渴谵妄、脉实数而沉者,无问日数,三一承气汤。少阳证,腹中痛者,小柴胡(九)去黄芩加芍药汤。少阳证,胁下痞硬者,小柴胡去枣子加牡蛎。太阴证,腹满时痛,桂枝(二)加芍药;痛甚桂枝加大黄。  
阅读全文

伤寒

伤寒之证∶头项病疼、腰脊强、身体拘急、恶寒不烦躁、无自汗,或致头面目疼、肌热鼻干,或胸满而喘、手足指末微厥,脉浮数而紧者,邪在表。以上伤寒之证,皆宜麻黄汤(第一)以发其汗。伤寒冒风,头目痛,四肢拘倦,比金散(四十九)。不若通用天水散(五十二)或双解散(五十四)之类甚佳,无使药不中病而益加害也。白虎合凉膈散(二十三)乃调理伤寒之上药,伤风甚妙。  
阅读全文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