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特色

中医学经受了历史长河变迁的洗刷,为人类的生存繁衍作出了重要贡献,长久以来历代民医利用他们的聪明才智总结出了一套很有特色的治疗和保健的方法,如拔罐、膏药、刮痧等

应灸七十症•中风

中风者,卒然中倒,人事无知,口眼 斜是也。方书有中经、中络、中脏、中腑之分。医之乏效者,必须用灸。或未经疗治者,急灸无妨。当其国中之时,先灸百会,或灸尺泽。如口噤者,灸风池。左瘫右痪者,灸风市。如两额暴痛,口眼歪斜,牙关紧闭,失音不语,灸客主人。如因痰而中者,灸环跳穴可也。 百会穴(从鼻直上入发际五令,旋毛陷中,可容指处。《医宗金鉴》云∶直上耳尖顶陷中是也。) 尺泽穴(肘中动脉处,即肘弯内横纹当中 ...
阅读全文

应灸七十症•痹症

痹者,即俗称为风气也,症由风寒湿之气杂合为病。益风胜为行痹,寒胜为痛痹,湿胜为着痹,往往蔓延不愈。倘三气痹痛,灸环跳,兼灸脾俞、肾俞。足痹不仁,灸腰俞。如手臂作痛,不能提举,灸尺泽。两腿麻木,不能步履,灸风市。按图而灸,庶乎肢体自若耳。 环跳(见中风。) 脾俞(十脊骨下,各开二寸。) 肾俞(十三脊下,各开二寸,亦有一寸半。《金鉴》云∶与脐平。) 腰俞(尾尻骨节上间。) 尺泽、风市(皆见中风。)
阅读全文

应灸七十症•劳伤

五劳者,烦冗劳心,谋虑劳肝,过思劳脾,过忧劳肺,色欲劳损。七伤者,久视伤血,久行伤筋,久坐伤肉,久卧伤气,久立伤骨,房劳思虑伤心肾也。至于骨蒸劳热,药石乏效者,先灸大椎,并灸胆俞。久嗽劳热者,灸肺俞。久虚不食者,灸上脘。真气虚弱者,灸气海。男子血损者,灸天枢。女子阴虚,灸足三里。凡有一切虚损劳瘵,及至形神大惫,惟灸膏肓穴,可冀挽回,否则无救矣。 大椎(三节颈项下,第一脊骨上间。) 胆俞(第九脊下, ...
阅读全文

内经针法之针刺的得气与补泻

毫针由于针体细小,对机体的损伤轻微,故在临床上应用最广,其操作方法也最为细致。古代九针即以毫针为主体。《灵枢·九针十二原》:“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标幽赋》:“观夫九针之法,毫针最微。七星上应,众穴主持。”亦即此意。毫针为各种针具的代表,其应用特别注重得气和补泻法。分述如下:得气和候气《灵枢·九针十二原》指出:“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说明针刺的得气,是取得疗效的关键。得 ...
阅读全文

背部奇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背部奇穴 (1) 定喘 Dìngchuǎn[定位] 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0.5寸。[解剖] 在斜方肌、菱形肌、上后锯肌、头夹肌、头半棘肌中,穴区浅层有颈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深层有颈神经后支的肌支、副神经和颈横动脉、颈深动脉分布。[主治] ①哮喘、咳嗽;②肩背痛、落枕。[操作] 直刺0.5~0.8寸;可灸。(2) 夹脊 Jiájǐ[定位] 在背腰部,当第 ...
阅读全文

十二经脉·足厥阴肝经(共14穴之前8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厥阴肝经(共14穴之前8穴) 1.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上毫毛部(大敦),经内踝前向上至内踝上八寸外处交出于足太阴经之后,上行沿股内侧,进入阴毛中,绕阴器,上达小腹,挟胃旁,属肝络胆,过膈,分布于胁肋,沿喉咙后面,向上入鼻咽部,连接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上出于前额,与督脉会合于巅顶。“目系”支脉,下行颊里、环绕唇内。肝部支脉:从肝分出,过膈 ...
阅读全文

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共44穴之次后9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少阳胆经(共44穴之次后9穴) (23) 辄筋 Zhéjīn[定位] 在侧胸部,渊腋前1寸,平乳头,第4肋间隙中。[解剖] 在胸大肌外缘,有前锯肌,肋间内、外肌;有胸外侧动、静脉;布有第四肋间神经外侧皮支。[主治] 胸肋痛,喘息,呕吐,吞酸,腋肿,肩臂痛。[配伍] 配肺俞、定喘治胸闷喘息不得卧;配阳陵泉、支沟治胸胁痛。[刺灸法] 斜刺0.5~0.8寸 ...
阅读全文

应灸七十症•眩晕

眩,目花也。晕,头昏也。其病之因有五∶一曰无痰不眩,一曰无火不晕,一曰木动生风,一曰水不涵木,一曰土虚木摇是也。医者莫分,药多罔效,灸神庭穴,自获安全。若未中机,再灸肝俞必验。 神庭(从鼻上直入发际五分,即眉心上三寸五分。) 肝俞(八节下,各开二寸。)
阅读全文

穴位注射(水针疗法)

“水针”又称“穴位注射”,是选用中西药物注入有关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水针用具及常用药液 用具:使用消毒的注射器和针头。根据使用药物的剂量大小及针刺的深度选用不同的注射器和针头。常用的注射器为1ml(用于耳穴和眼区穴位)、2ml、5ml、10ml、20ml;常用针头为4-6号普通注射针头,牙科用5号长针头,及封闭用长针头。 常用药物:水针的常用药物有以下几类:(1)中草药制剂:复方当归注 ...
阅读全文

眼针各种刺法

1、点刺法:在选好的穴位上,一手按住眼睑,病人自然闭眼,在穴区轻轻点刺五次到七次,以不出血为度。  2、眶内刺法:在眶内紧靠眼眶眼区中心刺入,眶内针刺是无痛的,但要手法熟练,刺入准确。眶内都用直刺,针尖向眼眶方面刺入。进针0.5寸。手法不熟时,切勿轻试。  3、沿皮横刺法:应用在眶外,在选好的经区,找准经区界限,向应刺的方向沿皮刺入,可刺入真皮达到皮下组织中,不可再深。眶外穴距眼眶边缘2毫米。每区 ...
阅读全文

难经针法

《难经》是一部阐述《内经》中有关脉学、经络、脏腑、疾病、腧穴、针法等问题的著作,相传为秦越人(扁鹊)所作。全书以质疑问难开工共分八十一难,其中第六十九难至八十一难主要讨论针法及其补泻法的运用。《难经》进一步丰富了《内经》的理论,对后世针灸学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强调双手行针   左右双手协同行针,《灵枢·九针十二原》:“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指出右手将针刺入穴位时,左手要同时配合加以辅助。《 ...
阅读全文
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