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朝代:唐·永微三年。年份:公元652年。

恶疾大风第五

(论一首 方十首)论曰∶恶疾大风有多种不同,初得虽遍体无异,而眉发已落。有遍体已坏,而眉须俨然。有诸处不异好人,而四肢腹背有顽处,重者手足十指已有堕落。有患大寒而重衣不暖,有寻常患热,不能暂凉。有身体枯槁者,有津汁常不止者,有身体干痒彻骨,搔之白皮如麸,手下作疮者。(《外台》作卒不作疮。)有疮痍荼毒重叠而生,昼夜苦痛不已者,有直置顽钝不知痛痒者。其色亦有多种,有青、黄、赤、白、黑、光明、枯暗。此候 ...
阅读全文

小肠腑脉论第一

(论一首)论曰∶小肠腑者主心也,舌是其候也。心合于小肠。小肠者受盛之腑也,号监仓吏,重二斤十四两,长二丈四尺,广二寸四分(《难经》、《甲乙》云∶长二丈二尺,大二寸半,径八分分之少半也。)后附脊,左回叠积,其注于回肠者,外傅脐上,回运环反十六曲,常留水谷二斗四升,其一斗二升是水,一斗二升是谷,应主二十四气也。(《难经》云十六曲,盛谷二斗四升,水六升三合,合之大半。《甲乙》云∶受三斗三合,合之大半。) ...
阅读全文

胞胎不出第八

(方二十二首)  牛膝汤 治产儿胞衣不出、令胞烂方。牛膝 瞿麦(各一两) 当归 通草(各一两半) 滑石(二两,一作桂心二两) 葵子(半升)上六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治产难,胞衣不出横倒者,及儿死腹中,母气欲绝方∶ 半夏 白蔹(各二两)上二味,治下筛,服方寸匕,产难一服,横生二服,倒生三服,儿死四服。亦可加代赭、瞿麦各二两为佳。治胎死腹中,若母病欲下之方∶ 取榆白皮细切,煮汁三升,服之 ...
阅读全文

服食法第六

(论一首 法七首 方十八首)论曰∶凡人春服小续命汤五剂,及诸补散各一剂。夏大热,则服肾沥汤三剂。秋服黄等丸钩吻之杀人,不信黄精之益寿。但识五谷之疗饥,不知百药之济命。但解施泻以生育,不能闭固以颐养,故有服饵方焉。 曰∶夫欲服食,当寻性理所宜,审冷暖之适,不可见彼得力也。夫人从少至长,体习五谷,卒不可一朝顿遗之。凡服药物为益迟微,则无充饥之验,然积年不已,方能骨髓填实,五谷居然而自断。今人多望朝夕之 ...
阅读全文

瘾疹第五

(论一首 方二十九首 灸法一首)论曰∶《素问》云∶风邪客于肌中则肌虚,真气发散又被寒搏,皮肤外发腠理开毫毛,淫气妄行之则为痒也。所以有风疹瘙痒,皆由于此。又有赤疹者,忽起如蚊蚋啄,烦痒极者,重沓垄起,搔之逐手起。又有白疹者,亦如此。赤疹热时即发,冷即止。白疹天阴冷即发。白疹宜煮矾石汁拭之,或煮蒴 ,和少酒以浴之良。(姚氏以治赤疹。或煮石南汁拭之良,余一切如治丹方法。)  石南汤 治六十四种风,淫液 ...
阅读全文

大肠虚实第二

(脉二条 方二首 灸法七首)  大肠实热 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阳实者,手阳明经也。病苦肠满善喘咳,面赤身热,喉咽中如核状,名曰大肠实热也。 生姜泄肠汤 治大肠实热,腹胀不通。口为生疮者方。生姜 橘皮 青竹茹 白术 黄芩 栀子仁(各三两) 桂心(一两) 茯苓 芒硝(各二两) 地黄(十两) 大枣(十四枚)上十一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下芒硝,分二服。治肠中胪胀不消方∶灸大肠俞四十九壮。大肠有热 ...
阅读全文

噎塞第六

(论一首 方三十五首)  五噎丸 治胸中久寒呕逆逆气,饮食不下,结气不消方(《古今录验》云∶五噎者,气噎、忧噎、劳噎、食噎、思噎。气噎者,心悸,上下不通,噫哕不彻,胸胁苦痛。忧噎者,天阴苦厥逆,心下悸动,手足逆冷。劳噎者,苦气膈,胁下支满,胸中填塞,手足逆冷,不能自温。食噎者恚嗔怒,寒气上入胸胁所致也。)干姜 川椒 食茱萸 桂心 人参(各五分) 细辛 白术 茯苓 附子(各四分) 橘皮(六?上十味为 ...
阅读全文

风癫第五

(论四首 方三十六首 针灸法五十八首)论曰∶黄帝问曰∶人生而病癫疾者安所得之?岐伯对曰∶此得之在腹中时,其母数有所大惊也,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名曰狂,刺之虚脉,视分尽热病已而止。病癫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四五日一发,名曰癫疾,刺诸分。其脉尤寒者以针补之。病已止,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直视举目赤,其作极己而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而已。癫疾 ...
阅读全文

胸痹第七

(论二首 方十二首 灸法五首)论曰∶胸痹之病,令人心中坚满痞急痛,肌中苦痹绞急如刺,不得俯仰,其胸前皮皆痛,手不得犯,胸中 而满,短气咳唾引痛,咽塞不利,习习如痒,喉中干燥,时欲呕吐,烦闷,自汗出,或彻引背痛,不治之,数日杀人。论曰∶夫脉当取太过与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故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心痛者,以其人脉阴弦故也。平人无寒热,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栝蒌汤 治胸痹病 ...
阅读全文

肝劳第三

(论一首,方二首)论曰∶肝劳病者,补心气以益之,心旺则感于肝矣。人逆春气则足少阳不生,而肝气纳变,顺之则生,逆之则死,顺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关格,病则生矣。  猪膏酒方 治肝劳虚寒,关格劳涩,闭塞不通,毛悴色夭。猪膏 姜汁(各四升)上二味,以微火煎取三升,下酒五合和煎,分为三服。  虎骨酒补方 治肝虚寒劳损,口苦,关节骨疼痛,筋挛缩,烦闷。虎骨一升(炙焦,碎如雀头) 丹参(八两) 干地 ...
阅读全文

针灸禁忌法第三

针禁忌法∶大寒无刺。(《素问》云∶天寒无刺,天温无疑。) 月生无泻。 月满无补。 月郭空无治。 新内无刺。 已刺无内。 大怒无刺。 已刺无怒。 大劳无刺。 已刺无劳。 大醉无刺。 已刺无醉。 大饱无刺。 已刺无饱。 大饥无刺。 已刺无饥。 大渴无刺。 已刺无渴。 乘车来者,卧以休息如食顷,乃刺之。 步行来者,坐以休息如行十里顷,乃刺之。 大惊大恐,必定其气乃刺之。 刺中心一日死,其动为噫。 刺中肺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