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

备急千金要方,孙思邈。朝代:唐·永微三年。年份:公元652年。

补益第十八

(论一首 方十四首)论曰∶凡妇人欲求美色,肥白罕比,年至七十与少不殊者,勿服紫石英,令人色黑,当服钟乳泽兰丸也。  柏子仁丸 治妇人五劳七伤,羸冷瘦削,面无颜色,饮食减少,貌失光泽,及产后断绪无子,能久服,令人肥白补益方。柏子仁 黄 干姜 白石英 钟乳(各二两) 川椒(一两半) 杜仲 当归 甘草(各四十二铢) 浓朴 桂心 桔梗 赤石脂 苁蓉 五味子 白术 细辛 独活 人参 石斛 白芷 芍药(各一两 ...
阅读全文

论大医精诚第二

张湛曰∶夫经方之难精,由来尚矣。今病有内同而外异,亦有内异而外同,故五脏六腑之盈虚,血脉荣卫之通塞,固非耳目之所察,必先诊候以审之。而寸口关尺有浮沉弦紧之乱,穴流注有高下浅深之差,肌肤筋骨有浓薄刚柔之异,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其不殆哉!若盈而益之,虚而损之,通而彻之,塞而壅之,寒而冷之,热而温之,是重加其疾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故医方卜筮,艺能之难精者 ...
阅读全文

肠痈第二

(论三首 方二十九首灸法二首)论曰∶卒得肠痈而不晓其病候,愚医治之错则杀人。肠痈之为病,小腹重而强,抑之则痛,小便数似淋,时时汗出,复恶寒,其身皮皆甲错,腹皮急,如肿状,其脉数者,小有脓也。(《巢氏病源》云∶洪数者,已有脓也。)其脉迟紧者,未有脓也。甚则腹胀大,转侧闻水声,或绕脐生疮,或脓从脐中出,或小便出脓血。问曰∶宫羽林妇病,医脉之,何以知妇人肠中有脓,为下之即愈。师曰∶寸口脉滑而数,滑则为实 ...
阅读全文

肛门论第三

(论一首)论曰∶肛门者,主大行道,肺、大肠候也,号为通事令史。重十二两,长一尺二寸,广二寸二分。应十二时。若脏伤热,则肛门闭塞大行不通,或肿缩入生疮。若腑伤寒,则肛门开大行洞泄,肛门凸出,良久乃入。热则通之,寒则补之,虚实和平,根据经调理(方见二十四卷中。)  
阅读全文

脾虚实第二

(论一首 方二十三首 脉四首 灸法一首)  脾实热 右手关上脉阴实者,足太阴经者,病苦足寒胫热,腹胀满,烦扰不得卧,名曰脾实热也 泻热汤 治舌本强直,或梦歌乐而体重不能行方。前胡 茯苓 龙胆 细辛 芒硝(各三两) 杏仁(四两) 元参 大青(各二两) 苦竹叶 (切 ?上九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分三服,食后服。 射干煎方 主治同前。射干(八两) 大青(三两) 石膏(十两,一作一升) 赤蜜(一升)上 ...
阅读全文

癖结胀满第七

(方三十首 灸法一首)  紫双丸 治小儿身热头痛,饮食不消,腹中胀满,或小腹绞痛,大小便不利,或重下数起,小儿无异疾,惟饮食过度,不知自止,哺乳失节,或惊悸寒热,惟此丸治之不瘥,更可重服。小儿欲下,是其蒸候;哺食减少,气息不快,夜啼不眠,是腹内不调;悉宜用此丸,不用它药,数用神验。千金不传方∶(臣亿等详序例中凡云,服紫丸者即前变蒸篇十四味者是也。云服紫丸不下者,服赤丸,赤丸瘥快,病重者当用之,方中 ...
阅读全文

中风第十二

(论一首 方三十首)论曰∶凡产后角弓反张及诸风病,不得用毒药,惟宜单行一两味,亦不得大发汗,特忌转吐泻利,必死无疑,大豆紫汤,产后大善。  大豆紫汤 治产后百病及中风痱痉,或背强口噤,或但烦热,苦渴,或头身皆重,或身痒,剧者呕逆直视,此皆因虚风冷湿及劳伤所为方。大豆(五升) 清酒(一斗)上二味,以铁铛猛火熬豆,令极热,焦烟出,以酒沃之,去滓,服一升,日夜数服,服尽,更合小汗则愈。一以去风,二则消血 ...
阅读全文

论大医习业第一

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目夜游,动致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 ...
阅读全文

丹毒第四

(论一首 方三十八首)论曰∶丹毒,一名天火,肉中忽有赤如丹涂之色,大者如手掌,甚者遍身有痒有肿,无定色。有白丹者,肉中肿起,痒而复痛,微虚,肿如吹状,瘾疹起也。有鸡冠丹者,赤色而起,大者如连钱。小者如麻豆粒状,肉上粟粟如鸡冠肌理也,一名茱萸丹。有水丹者,由遍体热起,遇水湿搏之结丹,晃晃黄赤色,如有水在皮中,喜着股及阴处。此虽小疾,不治令人至死。  升麻膏方 升麻 白薇(《肘后》作白蔹) 漏芦 连翘 ...
阅读全文

胞囊论第三

(论一首 方十六首 灸法八首)论曰∶胞囊者,肾膀胱候也,贮津液并尿。若脏中热病者,胞涩小便不通,尿黄赤。若腑中寒病者,胞滑小便数而多白。若至夜则尿偏甚者,夜则内阴气生,故热则泻之,寒则补之,不寒不热根据经调之,则病不生矣。凡尿不在胞中,为胞屈僻,津液不通,以葱叶除尖头,纳阴茎孔中深三寸,微用口吹之,胞胀,津液大通即愈。  榆皮通滑泄热煎 治肾热应胞囊涩热,小便黄赤,苦不通方。榆白皮 赤蜜 葵子(各 ...
阅读全文

伤寒膏第三

(方三首)  青膏 治伤寒头痛,项强,四肢烦疼方。当归 川芎 蜀椒 白芷 吴茱萸 附子 乌头 莽草(各三两)上八味 咀,以醇苦酒渍之,再宿以猪脂四斤煎令药色黄,绞去滓,以温酒服枣核大三枚,日三服,取汗,不知稍增。可服可摩。如初得伤寒,一日苦头痛背强,宜摩之佳。  黄膏 治伤寒敕色头痛项强贼风走注方。大黄 附子 细辛 干姜 蜀椒 桂心(各半两) 巴豆(五十枚)上七味 咀,以醇苦酒渍一宿,以腊月猪脂一 ...
阅读全文

诸散第三

(例一首 方七首)例曰∶大法春秋宜服散。  八风散 治风虚面青黑土色不见日月光。香港脚痹弱准经面青黑主肾,不见日月光主肝,宜补肾治肝方。菊花(三两) 石斛 天雄(各一两半) 人参 附子 甘草(各一两六铢) 钟乳 山药 川断 黄 泽泻 麦冬 远志 细辛 龙胆 秦艽 石苇 菟丝子 牛膝 菖蒲 杜仲 茯苓 干地黄 柏子仁 蛇床子 防风 白术 干姜 萆 山茱萸(各一两) 五味子 乌头上三十三味治下筛,酒服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