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补名医方论

《删补名医方论》,医方著作。八卷。本书即《医宗金鉴》卷二十六-三十三(亦有单行本)。书中共选录清代以前临床常用方方剂近200首,除记述方名、主治及处方外,均附有方义的注释和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论述。

《删补名医方论》乌梅丸

治厥阴病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食即吐蚘,又主久痢。 【组成】乌梅三百个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一觔 当归四两 附子六两 蜀椒四两去汁 桂枝六两 人参六两 黄蘗六两 以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浸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集注】柯琴曰:六阴维厥阴为难治,其本阴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栀子蘗皮汤

治伤寒身黄发热,无表里证者。 【组成】栀子十五枚擘 茵藤一两(原文误为甘草) 黄蘗一两 以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半,去滓,分温再服。 【注】伤寒身黄发热者,若有无汗之表,以【麻黄连轺赤小豆汤】汗之,若有成实之里,以【茵藤蒿汤】下之,今外无可汗表证,内无可下里证,惟有黄热,宜以栀子蘗皮汤清之可也,此方之甘草当是茵藤,传写之误也。 《删补名医方论》目录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阿胶散

治肺虚有火,嗽无津液,咳而哽气者。 【组成】真阿胶一两 牛蒡子二钱半炒 马兜铃五钱炒 杏仁七钱 甘草五钱炙 糯米一合 每服两许 水煎服。 【集注】程应旄曰:痰带红线,嗽有血点,日渐成痿,缘肺处藏之最高,叶间布有细窍,气从此出入,呼吸成液,灌溉周身,所谓水出高源也,一受火炎,吸时徒引火升,呼时并无液出,久则肺窍俱闭,喉间或痒或疮,六叶遂日焦枯矣,今用阿胶为君者,消窍瘀也,用杏仁大力子宣窍道也,马兜铃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二圣救苦丹

【组成】川大黄生一觔 皂角四两 猪牙者去皮弦微炒 以上为末,和匀,水泛为丸,每服三钱,无根水下,弱者减服。 【注】天行时气,即四时不正之气,感而为病者,初不名疫也,因病气互相传染,老幼相似,沿门阖境而共病之,故曰天行时气也,然此疫气从鼻而入,一受其邪,脏腑皆病,若不急逐病出,则多速死,急逐之法,非汗即下,故古人治疫之方,以下为主,以汗次之,是为病寻出路也,此二方,一以治冬疫,一以治春疫,冬疫多寒,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四生丸

治阳盛阴虚,血热妄行,或吐或衄者。 【组成】生地黄 生柏叶 生荷叶 生艾叶 各等分,以上四味,捣烂为丸,如鸡子大,每服一丸,滚汤化服。 【集注】柯琴曰:阴虚而阳无所附,则火炎上焦,阳盛则阳络伤,故血上溢于口鼻也,凡草木之性,生者凉而熟之则温,熟者补而生者泻,四味皆清寒之品,尽取其生者,而捣烂为丸,所以全其水气,不经火煮,更远于火令矣,生地多膏清心肾而通血脉之源,柏叶西指清肺金而调荣卫之气,艾叶芳香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洗刀散

治风热上攻,火眼赤痛,聚生云翳,外障遮睛。 【组成】防风一钱 石膏一钱 滑石一钱 归尾一钱 赤芍八分 羌活八分 荆芥五分 黄芩五分 连翘五分 川芎五分 桔梗五分 麻黄五分 白朮五分 大黄五分 芒硝五分 独活五分 元参五分 木贼五分 菊花五分 白蒺黎五分 蝉退五分 草决明五分 薄荷四分 栀子四分 蔓荆子四分 细辛三分 甘草三分 加清茶叶五分 水煎服。 【注】目之病内障者,昏暗不明而不肿痛,得之于内七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小半夏汤

呕家本渴,渴为欲解,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 【组成】半夏一升 生姜半觔 以水七升,煮取一升牛,分温再服。 【小半夏加茯苓汤】治卒呕吐,心下痞膈,间有水眩悸者。 【组成】半夏一升 生姜半觔 茯苓三两 煎服如前。 【外台茯苓饮】治心胸中有痰饮宿水,自吐出水,复心胸间虚气满不能食,消痰气令能食。 【组成】茯苓三两 人参三两 白朮三两 枳实二两 橘皮二两半 生姜四两 以上六味,水六升,煮取一升八合,分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泻白散

治肝气郁热,咳嗽而喘,面肿身热。 【组成】桑白皮 地骨皮 甘草 水煎服。 【集注】季楚重曰:经云,肺苦气上逆,上逆则上焦郁热,气郁生涎,火郁生热,因而制节不行,壅甚为喘满肿嗽,白者肺之色,泻白泻肺气之有余也,君以桑白皮质液而味辛,液以润燥,辛以泻肺,臣以地骨皮质轻而性寒,轻以去实,寒以胜热,甘草生用泻火,佐桑皮地骨皮泻诸肺实,使金清气肃而喘嗽可平,较之黄芩知母苦寒伤胃者远矣,夫火热伤气,救肺之治有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清燥救肺汤

治诸气贲郁,诸痿喘呕。 【组成】桑叶三钱经霜者 石膏二钱五分炒 甘草一钱 胡麻仁一钱炒研 真阿胶八分 人参七分 麦冬一钱二分 杏仁七分去皮尖炒黄 枇杷叶一片去毛蜜炙 以上九味,以水一碗,煎六分,频频二三次,滚热服。 痰多加贝母括蒌,血枯加生地,热甚加犀角羚羊角,或加牛黄。 【集注】喻昌曰:按诸气贲郁之属于肺者,属于肺之燥也,而古今治气郁之方,用辛香行气,绝无一方治肺之燥者,诸痿喘呕之属于上者,亦属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八正散

【组成】瞿麦 栀子 扁蓄 大黄 木通 滑石 车前子 甘草各一钱加灯心一钱,煎服。【朱震亨方】加木香一钱。 【注】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三焦之职也,受藏津液,气化能出,膀胱之职也,若水道不输,则内蓄喘胀外泛肤肿,三焦之病也,若受藏不化,则诸淋涩痛,癃闭不通,膀胱之病也。经曰:阴无阳无以生阳无阴无以化,故阴阳偏盛,皆不生化也,阳盛阴虚而膀胱之气不化为病者,【通关丸】证也,阴盛阳虚,而膀胱之气不化为病者,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枳朮丸

治胃虚湿热,饮食壅滞,心下痞闷。 【组成】白朮二两土炒 枳实一两麸炒 以上为细末,荷叶煨陈米饭为丸,如椒目大,白汤下。 【集注】李杲曰:白朮苦甘温,其苦味除胃中之湿热,其甘温补脾家之元气,多于枳实一倍,枳实味苦温,泄心下痞闷,消胃中所伤,此药下胃所伤不能即去,须一二时许,每乃消化,先补虚而后化所伤,则不峻厉矣,荷叶状如仰孟,于卦为震,正少阳甲胆之气,饮食入胃,荣气上行,即此气也,取之以生胃气,更以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天王补心丹

治心血不足,神志不宁,津液枯竭,健忘征忡,大便不利,口舌生疮等证。 【组成】人参 酸枣仁 当归 生地黄 麦冬 天冬 柏子仁 远志 五味子 丹参 玄参 白茯苓 桔梗 以上为末,炼蜜丸如椒目大,白汤下。 【集注】柯琴曰:心者主火,而所以主之者,神也,火盛则神困,心藏神,补神者必补其心,补心者必清其火,而神始安,补心丹故用生地黄为君,取其下足少阴以滋水,主水盛,可以伏火,此非补心之阳,乃补心之神耳,凡果 ...
阅读全文
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