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中医古籍,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一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肝虚则恐,实则怒。肝病者,必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虚则[目巟目巟]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澹澹然如人将捕之。气逆则耳聋,颊肿。治之取厥阴、少阳血者。邪在肝,则两胁中痛,寒中;恶血在内,则胻善瘛,节时肿。取之行间以引胁下,补三里以温胃中,取耳间青脉,以去其瘛。陶云:肝德在散。故经云:以辛补之,以酸泻之。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适其性而衰之也。小泻肝汤治肝实,两胁下痛,痛引少腹迫急,当有干呕者方:枳实(熬)  ...
阅读全文

三 辨脾脏病证文并方

脾实则腹满,飧泄;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脾病者,必腹满肠鸣,溏泻,食不化;虚则身重,苦饥,肉痛,足痿不收,行善瘛,脚下痛。 邪在脾,则肌肉痛,阳气不足,则寒中,肠鸣,腹痛;阴气不足,则善饥,皆调其三里。 陶云:脾德在缓。故经云:以甘补之,辛泻之;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 小泻脾汤 治脾气实,下利清谷,里寒外热,腹冷,脉微者方: 附子(一枚,炮) 干姜 甘草(炙,各三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 ...
阅读全文

附录二:《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现存版本对比研究

作者:石琳王庆国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100029) 《中医文献杂志》2008年4月25卷2期文献综述 【摘要】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是一部重要的敦煌遗书。它的发现,以确切的资料证明《伤寒杂病论》是在《汤液经法》一书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给《伤寒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和思路,是《伤寒论》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长期以来,关于它的文献资料十分稀少,极大地限制了研究的深入。经过近20年的搜集整 ...
阅读全文

七 救五脏诸劳损病方

陶云:经方有救诸劳损病方,亦有五首,然综观其要义,盖不外虚候方加减而已,录出以备修真之辅,拯人之危也。然其方意深妙,非俗浅所识。缘诸损候,藏气互乘,虚实杂错,药味寒热并行,补泻相参,先圣遗奥,出人意表。汉晋以还,诸名医辈,张机、卫汜[汛]、华元化、吴普、皇甫玄晏、支法师、葛稚川、范将军等,皆当代名贤,咸师式此《汤液经法》,愍救疾苦,造福含灵。其间增减,虽各擅其异,或致新效,似乱旧经,而其旨趣,仍方 ...
阅读全文

四 辨肺脏病证候文并方

肺虚则鼻息不利;实则喘咳,凭胸仰息。 肺病者,必咳喘逆气,肩息,背痛,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咽干。 邪在肺,则皮肤痛,发寒热,上气喘,汗出,咳动肩背。取之膺中外腧,背第三椎旁,以手按之快然,乃刺之,取缺盆以越之。 陶云:肺德在收。故经云:以酸补之,咸泻之;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通气也。 小泻肺汤 治咳喘上气,胸中迫满,不可卧者方: 葶苈子(熬黑,捣如泥) 大黄 芍 ...
阅读全文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目录 前言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一 辨肝脏病证文并方           二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          三 辨脾脏病证文并方        四 辨肺脏病证候文并方        五 辨肾脏病证文并方          六 五脏泻方        七 救五脏诸劳损病方           八 二旦六神大小汤             九 救五脏中恶卒死方 ...
阅读全文

二 辨心脏病证文并方

心虚则悲不已,实则笑不休。 心病者,心胸内痛,胁下支满,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虚则胸腹胁下与腰相引而痛。取其经手少阴、太阳及舌下血者,其变刺郄中血者。 邪在心,则病心中痛,善悲,是眩仆,视有余不足而调之。 经云:诸邪在心者,皆心胞代受,故证如是。 陶云:心德在耎(耎(ruan,软)意为祛弱)。故经云:以咸补之,苦泻之;心苦缓,急食酸以收之。① 小泻心汤(第一方) 治心中卒急痛,胁下支满,气逆攻膺 ...
阅读全文

附录一:张大昌先生

张大昌先生系《辅行决》的收藏捐献者,临床经验丰富,理论造诣极高。现将其未公开发行的《经法述义》中的一篇摘出,以供大家研究。 1、张大昌1982年序 讲解经方,宋时成无己首创之。论药之分剂,引唐?陈藏器《本草拾遗》云:“诸药有宣、通、补、泻、轻、重、滑、涩、燥、湿,此十种者,是药之大体。”寇宗奭《本草衍义》云:“此十种今详之,寒热两种何独见遗?如寒可去热,大黄、朴硝之属也。热可去寒,附子、桂是也。今 ...
阅读全文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前言

贞白先生《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伤寒论经方的密钥 网友:寿世保元的这次校正采用文本: 1.志一先生的帖子: http://www.cntcm.org/cgi-bin/topic.cgi?forum=19&topic=58&show=0 2.三七生先生的校订本:http://37tcm.com/cgi-bin/topic.cgi?forum=35&topic=5&show=0 3.求真堂主先生的再校 ...
阅读全文

辅行诀脏腑用药法要

隐居曰:凡学道辈,欲求永年,先须祛疾。或有夙痼,或患时恙,一依五脏补泻法例,服药数剂,必使脏气平和,乃可进修内视之道。不尔,五精不续,真一难守,不入真景也。服药祛疾,虽系微事,亦初学之要领也。诸凡杂病,服药汗吐下后,邪气虽平,精气被夺,致令五脏虚疲,当即据证服补汤数剂以补之。不然,时日久旷,或变为损证,则生死转侧耳。谨将五脏虚实证候悉列于左,庶几识别无误焉。南梁·华阳隐居 陶弘景 撰
阅读全文

六 五脏泻方

陶曰:又有泻方五首,以救诸病误治,致生变乱者也 泻肝汤 救误用吐法,其人神气素虚,有痰澼发动呕吐不止,惊烦不宁方: 枳实(熬) 芍药 代赭石(烧,一方作牡丹皮) 旋覆花 竹叶(各三两,一方有生姜) 上方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再服。 泻心汤 救误用清下,其人阳气素实,外邪乘虚陷入,致心下痞满,食不下,利反不止,雷鸣腹痛方: 黄连 黄芩 人参 甘草(炙) 干姜(各三两,一方有大枣) 上方五味, ...
阅读全文

五 辨肾脏病证文并方

肾气虚则厥逆,实则腹满,面色正黑,泾溲不利。 肾病者,必腹大胫肿,身重,嗜寝;虚则腰中痛,大腹小腹痛,尻阴股膝挛,[髀]胻足皆痛。 邪在肾,是骨痛,阴痹。阴痹者,按之不得。腹胀,腰痛,大便难,肩背项强痛,时眩仆。取之涌泉,昆仑,视有余血者尽取之。 陶云:肾德在坚。故经云:以苦补之,甘泻之;肾苦燥,急食咸以润之,至津液生也。 小泻肾汤 治小便赤少,少腹满,时足胫肿者方: 茯苓 甘草 黄芩(各三两) ...
阅读全文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