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

中医康复,针灸治疗,针刺

腧穴中特定穴的意义和特点

——《针灸学》第二章 腧穴总论•(三)特定穴的意义和特点 十四经穴中,有一部分腧穴被称之为“特定穴”(specific points),它们除具有经穴的共同主治特点外,还有其特殊的性能和治疗作用。特定穴是针灸临床最常用的经穴,掌握特定穴的有关知识,对针灸临床选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特定穴的意义十四经中具有特殊性能和治疗作用,并有特定称号的经穴,称为特定穴。根据其不同的分布特点、含义和治疗作用 ...
阅读全文

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

——《针灸学》第一章 经络总论•(三)经络的生理功能和临床应用 (一)生理功能1.沟通内外,联系肢体经络具有联络脏腑和肢体的作用。如《灵枢·海论》篇说:“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指出了经络能沟通表里、联络上下、将人体各部的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2.运行气血,营养周身经络具有运行气血,濡养周身的作用。《灵枢·本脏》篇说:“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由于 ...
阅读全文

上肢奇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上肢奇穴 (1) 肩前 Jiānqián[定位] 在肩部,正坐垂臂,当腋前皱襞顶端与肩髃穴连线的中点。[解剖] 在三角肌中,穴区浅层有锁骨上神经外侧支分布;深层有腋神经、肌皮神经和胸肩峰动脉分布。[主治] 肩臂痛、臂不能举。[操作] 直刺1~1.5寸;可灸。(2) 肘尖 Zhóujiān[定位] 在肘后部,屈肘当尺骨鹰嘴的尖端。[解剖] 穴区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肘 ...
阅读全文

十二经脉·足太阴脾经(共21穴之后13穴)

(9) 阴陵泉 Yīnlíngquán[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踝后下方凹陷处。[解剖] 在胫骨后缘和腓肠肌之间,比目鱼肌起点上;前方有大隐静脉,膝最上动脉,最深层有胫后动、静脉;布有小腿内侧皮神经本干,最深层有胫神经。[主治] 腹胀,泄泻,水肿,黄疸,小便不利或失禁,膝痛。[配伍] 配肝俞、至阳治黄疸;阴陵泉透阳陵泉治膝痛。[刺灸法] 直刺1~2寸。[附注] 足太阴经所人为“合”。(10) ...
阅读全文

金针赋针法之治病八法

《金针赋》描述了烧山火、透天闵、阳中隐阴、阴中隐阳、子午捣臼、龙虎交战、进气留气与抽添等手法,称为治病八法。成为后世补泻手法中的主要内容。由于这此手法的操作步骤较多,所以对其中一些动作规范化,定出了一定的次数。即分别以九或六作为基数,一般补法用九阳数,泻法用六阴数。如补法用三九二十七,或七七四十九(少阳),或九九八十一(老阳)数。泻法用三六一十八,或六六三十六(少阴),或八八六十四(老阴)数。“指 ...
阅读全文

奇经八脉·阳维脉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奇经八脉·阳维脉 1.经脉循行:起于足跟外侧,向上经过外踝,沿足少阳经上行髋关节部,经胁肋后侧,从腋后上肩,至前额.再到项后,合于督脉。2.主要病候:恶寒发热,腰痛。3.交会腧穴:金门(足太阳经)、阳交(足少阳经)、俞臑(手太阳经)、天髎(手少阳经),肩井(足少阳经)、头维(足阳明经)、本神、阳白、头临泣、目窗、正营、承灵、脑空、风池(足少阳经)、风府、哑门(督 ...
阅读全文

芒针疗法

芒针是一种特制的长针,用较细而富有弹性的不锈钢丝制成,因形状细长如麦芒,故称为芒针。 芒针是由古代九针之一的“长针”发展而来。常用芒针的长度为寸,也有长度在一尺以上的。芒针操作手法较为复杂,应用前必须练习基本功,掌握人体穴位深部解剖知识。同时,必须严格注意手法操作,做到胆大心细,切勿轻率疏忽。   芒针针具 芒针的结构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针尖(针芒):针的前端锋锐部分,应圆利,不宜太锐。 针身: ...
阅读全文

头针操作方法与适应症、注意事项

头针操作方法 体位 取坐位或卧位,依不同疾病选定刺激穴区,单侧肢体疾病,选用对侧刺激区;双侧肢体疾病,选用双侧刺激区;并可选用有关刺激区配合治疗。局部常规消毒。 进针 一般选用28-30号1.5-2寸长的不锈钢毫针。针与头皮呈30度左右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根据不同穴区可刺入0.5-1寸。然后运针。 运针 头针之运针只捻转 ...
阅读全文

眼针的选针练针

眼针的选针 在眼睛上扎针,非同小可,用针要选什么样的针呢,当然要细要短。经过实验多种针最后比较,以29号直径0.34毫米、长15毫米即0.5寸的不锈钢针最为合适。从此就用这种针作为标准的眼针针具。   眼针的练针 针刺眼睛,唯一条件就是要便病人的眼睛不受损伤,这必须有一套新的练针方法。一般针灸医生起码要两个条件,第一眼不花,第二手不颤,使用眼针更要具备这两个基本条件。 练针方法:用空的圆形或四方形 ...
阅读全文

眼针进针法手法起针

眼针进针法 眼针进针要稳、准、快。一手持针,另一手按住眼睑,把眼睑紧压在手指下面,右手拇食二指持针迅速准确刺入。在眶外的穴位均距离眼眶2毫米,眶上四穴在眉毛下际,眶下四穴与眼睑相接,如不把眼睑按在手指下边而且按紧就有皮下出血的可能。   眼针手法 针灸手法据不完全统计有100多种。眼针的手法不同,快速刺入以后,不用提插、捻转、开合任何手法。刺入以后病人感觉有麻酸胀痛或温热、清凉等感觉直达病所,是得 ...
阅读全文

十五络脉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五络脉 1.列缺--手太阴络脉 手太阴肺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列缺,起于腕关节上方桡骨茎突后的分肉之间,与手太阴本经并行,直入手掌中,散布于大鱼际部。它的病变,实证为手桡侧腕部锐骨和掌中发热,虚证为呵欠频作,小便失禁或频数,可取它的络穴列缺治疗。穴在距腕一寸半处,别行于手阳明大肠经。 2.偏历--手阳明络脉 手阳明大肠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偏历,在腕关节后三寸偏历穴处 ...
阅读全文

十二经脉·足少阴肾经(共27穴之中8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少阴肾经(共27穴之中8穴) (9) 筑宾 Zhùbīn[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解剖] 在腓肠肌和趾长屈肌之间;深部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本干。[主治] 癫狂,痫证,呕吐涎沫,疝痛,小儿脐疝,小腿内侧痛。[配伍] 配肾俞、关元治水肿;配大敦、归来治疝气;配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