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补名医方论

《删补名医方论》,医方著作。八卷。本书即《医宗金鉴》卷二十六-三十三(亦有单行本)。书中共选录清代以前临床常用方方剂近200首,除记述方名、主治及处方外,均附有方义的注释和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论述。

《删补名医方论》稀涎千缗汤

治风痰不下,喉中声如牵锯,或中湿肿满。 【组成】半夏十四枚大者 猪牙皂角一挺炙 甘草一钱 白矾二钱 以上四味为末,用生姜自然汁少许,冲温水一盏,调末一钱,灌之,得吐痰涎即醒。 【集注】柯琴曰:攻邪有汗吐下三法,仲景于吐剂立栀子豉瓜蒂二方,所以导热邪之上出,遂寒邪而外散也,其有不因外感,因醇酒厚味渐积,凝结变为顽痰,一旦乘虚上塞咽喉,气不得通,忽然昏仆,目反直视,喉中声如牵锯,此为痰厥,先辈所云怪证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归脾汤

治思虑伤脾,或健忘征忡,惊悸盗作,寤而不寐,或心脾作痛,嗜卧少食,及妇人月经不调。 【组成】人参 龙眼肉 黄耆 甘草 白朮 茯苓 木香 当归 酸枣仁 远志 姜三片 水煎服。 【集注】罗谦辅曰:方中龙眼枣仁当归,所以补心也,参耆朮苓草,所以补脾也,薛已加入远志,又以肾药之通乎心者补之,是两经兼肾合治矣,而特名归脾何也,夫心藏神,其用为思,脾藏智,其出为意,见神智思意火土合德者也,心以经营之久而伤,脾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吴茱萸汤

治厥阴病,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少阴证,吐利手足厥冷,烦躁欲死者。阳明食谷欲呕者。 【组成】吴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擘 以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集注】罗谦辅曰:仲景救阳诸法,于少阴四逆汤必用姜附,通脉四逆汤倍加干姜,其附子生用,附子汤又加生附至二枚,所以然者,或壮微阳使之外达,或招飞阳使之内返,此皆少阴真阳失所,故以回阳为亟也。至其治厥阴,则易以吴茱萸而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半夏泻心汤

治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不痛,心下痞者。 【组成】半夏半升洗 黄连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黄芩一两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擘 以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集注】王又原曰:伤寒五六日,柴胡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成痞,即用小柴胡汤,以干姜易生姜,以黄连易柴胡,彼以和表里,此以彻上下,而必推半夏为君者,痞从呕得来,半夏之辛以破结而止呕也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大黄黄连泻心汤

治伤寒表解,心下痞,按之不软,其脉关上浮者。 【组成】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以上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注】痞硬虚邪而用大黄黄连,能不起后人之疑耶,仲景使人疑处正是妙处,盖因后人未尝细玩,不得其法,皆煎而服之,人悖其旨矣,观乎用气薄之麻沸汤渍大黄黄连,须臾去滓,仅得其无形之气,不重其有形之味,是取其气味俱薄,不大泻下,虽曰攻痞,而攻之之妙义无穷也。 《删补名医方论》目录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桃仁承气汤

治血结胸中,手不可近,或中焦蓄血,寒热胸满,漱水不欲咽,善忘,昏迷如狂者,此方治败血留经,通月事。 【组成】桃仁五十个去皮尖 桂枝三两 大黄四两 芒硝二两 甘草二两 以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 【抵当汤并丸】治伤寒蓄血,并治症瘕,追虫攻毒甚佳。 【组成】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十个熬去头足 大黄三两 桃仁三十个去皮尖 以上四味,为散,以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白虎加人参汤

治太阳中热,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者,暍是也。 【组成】石膏一觔 知母六两 甘草二两 粳米六合 人参三两 以上五味,以水如前煮服法。 【集注】赵良曰:汗出恶寒,身热而不渴者,中风也,汗出恶寒,身热而渴者,中暍也,其证相似,独以渴不渴为辨,然伤寒中风,皆有背微恶寒,与时时恶风而渴者,亦以白虎人参汤治之,盖为火烁肺金,肺主气者也,肺伤则卫气虚,卫虚则表不足,与是汗出身热恶寒,内经曰:心移热于肺,传为膈消,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大黄附子汤

主治胁下偏痛发热,其脉紧弦,此寒也,以温药下之。 【组成】大黄二两 附子二枚炮 细辛二两 以上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若强人取二升半,分三服,服后如人行四五里,再进。 【集注】喻昌曰:仲景治伤寒热邪痞聚心下,而挟阳虚阴盛之证,用【附子泻心汤】之法矣,其杂证胁下偏痛发热为阳,其脉弦紧为阴,是则知阳中阴邪上逆也,复立此温药下之一法,然仲景谆谆传心,后世领略者鲜,金匮又别出一条云:其脉数而紧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礞石滚痰丸

治实热老痰之峻剂,虚寒者不宜服。 【组成】黄芩八两 大黄八两酒蒸 沉香五钱忌火 礞石一两焰硝煅过埋地内七日用 以上四味为细末,水丸,川椒大,量人大小用之 用温水一口,送过咽即仰卧,令药徐徐而下,半日不可饮食,勿起身行动言语,待药气自胃口渐下二肠,然后动作饮食,服后喉间稠黏壅滞不快,此药力相攻,故痰气泛上也,少顷药力至而渐逐恶物入腹下肠,效如响应。 《删补名医方论》目录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导赤散

治心热口糜舌疮,小便黄赤,茎中作痛,热淋不利。 【组成】生地 木通 甘草梢 以上三味,水煎服 【注】赤色属心,导赤者,导心经之热从小肠而出,以心与小肠为表里也,然所见口糜舌疮,小便黄赤,茎中作痛,热淋不利等证,皆心热移于小肠之证,故不用黄连直泻其心,而用生地滋肾凉心,木通通利小肠,佐以甘草梢,取易泻最下之热,茎中之痛可除,心经之热可导也,此则水虚火不实者宜之,以利水而不伤阴,泻火而不伐胃也,若心经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朱砂安神丸

治心神昏乱,惊悸征忡,寤寐不安。 【组成】朱砂另研 黄连各半两 当归二钱 生地黄三钱 甘草二钱 以上为细末,酒泡蒸,饼为丸,如麻子大,珠砂为衣,每服三十丸,卧时津液下。 【集注】叶仲坚曰:经云神气舍心,精神毕具。又曰:心者生之本,神之舍也,且心为君子之官,主不明则精气乱神,太劳则魂魄散,所以寤寐不安,淫邪发梦,轻则惊悸征忡,重则痴妄癫狂也,朱砂具光明之体,色赤通心,重能镇怯,寒能胜热,甘以生津,抑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人参养荣汤

治脾肺俱虚,发热恶寒,肢体瘦倦,食少作泻等证,若气血虚而变见诸证,弗论其病其脉,但用此汤,诸证悉退。 【组成】人参 白朮 茯苓 甘草 黄耆 陈皮 当归 熟地 白芍 桂心 远志 五味子 以上十二味,加姜三片:枣二枚,水煎服。 【集注】柯琴曰:古人治气虚以四君子,治血虚以四物,气血俱虚者以八珍,更加黄耆肉桂,名十全大补,宜乎万举万当也,而用之有不获效者,盖补气而不用行气之品,则气虚之甚者,几无气以运动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