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补名医方论

《删补名医方论》,医方著作。八卷。本书即《医宗金鉴》卷二十六-三十三(亦有单行本)。书中共选录清代以前临床常用方方剂近200首,除记述方名、主治及处方外,均附有方义的注释和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论述。

《删补名医方论》真武汤

治少阴水气为患,腹痛下利,四肢沉重疼痛,小便不利,其人或咳或呕,或小便利而下利者,用此加减。 【组成】白朮二两 茯苓二两 白芍二两 大附子一枚炮 生姜二两切 以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若咳者,加五味子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去附子加生姜,足成半觔。 【注】小青龙汤治表不解有水气,中外皆寒实之病也,真武汤治表已解有水气,中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更衣丸

治津液不足,肠胃干燥,大便不通。 【组成】朱砂五钱研如飞面 芦荟七钱研细生用 滴好酒少许,和丸,每服一钱二分,好酒下。 【集注】柯琴曰:胃为后天之本,不及固病,太过亦病,然太过复有阳盛阴虚之别焉,两阳合明而胃家实,仲景制三承气汤以下之,三阳燥结而津液亡,前贤又制更衣丸以润之,古人入厕必更衣,故以此命名也,朱砂以汞为体,性寒重坠下达,芦荟以液为质,味苦膏润下滋,兼以大寒大苦之性味,能润燥结,从上导下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猪苓汤

治阳明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少阴痛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 【组成】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各一两 以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下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集注】赵羽皇曰:仲景制猪苓一汤,以行阳明少阴二经水热,然其旨全在益阴,不专利水,盖伤寒表虚最忌亡阳,而里热又在亡阴,亡阴者亡肾中之阴与胃家之津液也,故阴虚之人,不但大便不可轻动,即小水亦忌下通,盖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小青龙加石膏汤

治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心下有水气。 【组成】麻黄三两 桂枝三两 细辛三两 芍药三两 半夏半升 石膏三两 干姜三两 五味子半升 甘草三两 以上九味,以水一斗煮麻黄,去沫内诸药,取三升,强人服一升,羸者减之,日三服,小儿服四合。 【集注】喻昌曰:前一方,麻黄汤中以桂杏易石膏,以脉大有热而加姜枣,则发散之力微而且缓也,后一方,小青龙汤中加入石膏,以证兼烦躁,虽宜汗散寒饮,犹防助热伤津也,越婢方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凉膈散

治心火上盛,中焦燥实,烦燥口渴,目赤头眩,口疮唇裂,吐血衄血,大小便秘,诸风瘈瘲,胃热发斑发狂,及小儿惊急,痘疮黑陷。 【组成】连翘四两 大黄酒浸 黄芩酒炒 薄荷一两 甘草二两 栀子炒 芒硝 以上为末,每服三钱,加竹叶,生蜜煎。 【集注】汪昂曰:此上中二焦泻实火药也,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苦甘,故以连翘黄芩竹叶薄荷散火于上,而以大黄芒硝之猛利,荡热于中,使上升下行而膈自清矣,方用甘草生蜜者,病在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香薷饮

治暑热乘凉饮冷,阳气为阴邪所遏,头痛发热,恶寒烦躁,口渴腹满,吐泻者。 【组成】香薷 厚朴姜汁炒 白扁豆炒 水煎浸,冷服。 【集注】叶仲坚日饮与汤稍有别,服有定数者名汤,时时不拘者名饮,饮因渴而设,用之于温暑则最宜者也,然胃恶燥脾恶湿,多饮伤脾,反致下利,治之之法,心下有水气者发汗,腹中有水气者利小便,然与其有水患而治之,曷若先选其能汗能利者用之,香薷芳香辛温,能发越阳气,有彻上彻下之功,故治暑者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霍香正气散

治外受四时不正之气,内停饮食,头痛寒热,或霍乱吐泄,或作疟疾。 【组成】藿香 桔梗 紫苏 白芷 厚朴 大腹皮 半夏 茯苓 陈皮 甘草 以上十味,加姜枣,水煎,热服。 【集注】吴琨曰:四时不正之气由鼻而入,不在表而在里,故不用大汗以解表,但用芬香利气之品以正里,苏芷陈腹朴梗皆气胜者也,故能正不正之气,茯半甘草则甘平之品,所以倍养中气者也,若病在太阳,与此汤全无干涉,伤寒脉沉发热,与元气本虚之人,并夹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升麻葛根汤

治阳明表热下利,兼治痘疹初发。 【组成】升麻、葛根、芍药、甘草炙、以上四味,水煎服。 【集注】柯琴曰:此为阳明初病,解表和里之剂,可用以散表热,亦可用以治里虚,一方而两擅其长也,夫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是阳明之本证,仲景未尝立治表之方,见阳明初起,汗出多而恶寒者,便用桂枝汤,及无汗而恶寒者,则用葛根汤,证同太阳而称阳明者,是阳明之表病自太阳传来,故治仍同太阳也,此方治阳明自病,不用麻桂者,恐汗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独参汤

治元气大虚,昏厥,脉微欲绝,及妇人崩产,脱血,血晕。 【组成】人参 分两随人随证 须上拣者,浓煎顿服,待元气渐回,随证加减。 【集注】柯琴曰:一人而系一世之安危者,必重其权而专任之,一物而系一人之死生者,当大其服而独用之。故先哲于气几息血将脱之证,独用人参二两,浓煎顿服,能挽回性命于瞬息之间,非他物所可代也。世之用者,恐或补住邪气,姑少少以试之,或加消耗之味以监制之,其权不重力不专,人何赖以得生乎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黄连汤

治伤寒胸中有热,胃中有邪气,腹中痛欲呕吐者。 【组成】黄连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 人参二两 桂枝三两 半夏半升 大枣十二枚擘 以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二服。 【集注】程应旄曰:热在胸中,有烦躁郁闷之证可知,胃中反有邪气,以寒邪被格在下故也,此证寒热俱有,较之大青龙之寒热已向近里一层,故其证不见之表里际,而祇见之上下际,腹中痛者,阴邪在胃而寒乃独治于下也,欲呕吐者,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桂枝二麻黄一汤

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 【组成】桂枝一两十七铢 芍药一两六铢 麻黄十六铢去节 甘草一两二铢 杏仁十六个去皮尖 生姜一两六铢 大枣五枚擘 以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注】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不解,若烦渴者,则表邪已入阳明,【白虎汤】证也今脉虽洪大而不烦渴, 则为表邪仍在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大黄蟅虫丸

治五劳七伤,内有干血,肌肤甲错,两目黯黑。 【组成】大黄十两酒蒸 杏仁四两去皮尖炒 黄芩二两炒 甘草三两 芍药四两炒 地黄十两 干漆一两炒 虻虫一两五钱去翅足炒 水蛭百枚炙黄 螬蛴一两五钱炒 蟅虫一两去头足炒 以上十二味为末,蜜丸如小豆大,酒服五丸,日三服。 【集注】李中梓曰:劳伤之证,肌肤甲错,两目黯黑,此内有瘀血者也,瘀之日久,则必发热,热涸其液,则血干于经隧之间,愈干愈热,愈热愈干,而新血皆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