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补名医方论

《删补名医方论》,医方著作。八卷。本书即《医宗金鉴》卷二十六-三十三(亦有单行本)。书中共选录清代以前临床常用方方剂近200首,除记述方名、主治及处方外,均附有方义的注释和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论述。

《删补名医方论》参附汤

治阴阳气血暴脱等证。 【组成】人参 附子 水煎服。 【注】先身而生谓之先天,后身而生谓之后天,先天之气在肾,是父母之所赋,后天之气在脾,是水谷之所化,先天之气为气之体,体主附,故子在胞中赖母息以养生气,则神藏而机静,后天之气为气之用,用主动,故育形之后资水谷以奉生身,则神发而运动,天人合德二气互用,故后天之气得先天之气,则生生而不息,先天之气得后天之气,始化化而不穷也,若夫起居不慎则伤肾,肾伤则先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小青龙汤

治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及杂病肤胀水肿证,用此发汗而利水。 【组成】麻黄三两去节 芍药三两 五味子半升 甘草三两炙 干姜二两 半夏半升洗 桂枝三两 细辛三两 以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者,去半夏加括蒌根三两。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者,去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苏葶定喘丸

治饮停上焦,攻肺喘满不得卧,面身水肿,小便不利者。 【组成】葶苈子研泥 南苏子研泥 以上各等分合均,用枣肉为小丸,阴干,磁罐盛之,恐渗去油性,减去药力,每服三钱,于夜三更时白汤下,以利四五次为度,利多则减服之,利少则加服之,次日身软则隔一日或隔二日服之,形气弱者,先减半服之,俟可渐加,戒盐酱,服之即奏奇功,如不严戒一切咸物,即对证用药,万无一生。 《删补名医方论》目录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水解散

治天行时气,初起头痛,壮热等疫。 【组成】大黄四两 白芍二两 黄芩 甘草炙 桂心 麻黄各三两 以上为粗末,每撮一两,水煎服,汗下不再服。 《删补名医方论》目录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黄耆五物汤

治风痱身无痛,半身不遂,手足无力,不能动履者,久久服之,自见其功。 【组成】黄耆六钱蜜丸 白芍药三钱酒炒 桂枝三钱嫩枝连皮 生姜三钱外皮 大枣四枚去核 水煎服。 【注】经曰:虚邪偏客于身半其入深者,内居荣卫,荣卫衰则真气去,邪气独留,发为偏枯,其邪气浅者,脉偏痛,此谓虚邪贼风之中人也,荣卫虚则其入深,久留发为偏枯半身不遂也,荣卫实则其入浅,即作经脉偏痛风痹病也,八风五痹之病,荣卫实者,则以续命汤、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圣愈汤

治一切失血过多,阴亏气弱,烦热作渴,睡卧不宁等证。 【组成】四物汤加人参黄耆,一方去芍药,水煎服。 【集注】柯琴曰:经云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故阳中无阴谓之孤阳,阴中无阳谓之死阴。朱震亨曰:四物皆阴,行天地闭塞之令,非长养万物者也,故四物加知柏,久服便能绝孕,谓嫌于无阳耳,此方取参耆配四物,以治阴虚血脱等证,盖阴阳互为其根,阴虚则阳无所附,所以烦热燥渴,气血相为表里,血脱则气无所归,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四君子汤

治面色痿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来虚弱者,若内伤虚热,或饮食难化作酸,须加炮姜。 【组成】人参 白朮 茯苓 甘草各一钱 加姜枣 水煎服加木香藿香葛根为【七味白朮散】,加陈皮为【五味异功散】,加陈皮半夏为【六君子汤】,加藿香砂仁为【香砂六君子汤】。 【集注】张璐曰:气虚者补之以甘参朮苓,草甘温益胃,有健运之功,具冲和之德,故为君子,盖人之一生,以胃气为本,胃气旺则五藏受荫,胃气伤则百病丛生,故凡病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附子汤

治少阴病,身痛手足寒,骨节痛,口中和,背恶寒脉沉者。 【组成】附子二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朮四两 芍药三两 以上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少阴为寒水之藏,故伤寒之重者多入少阴,所以少阴一经最多死证,方中君附子二枚者,取其力之锐且以重其任也,生用者,一以壮少火之阳,一以散中外之寒,则恶寒自止,身痛自除,手足自温矣,所以固生气之原,令五藏六府有本,十二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越鞠汤丸

治一切湿痰食火,气血诸郁。 【组成】香附 苍朮 抚芎 神曲 山栀仁 水煎服,或作丸。 【注】夫人以气为本,气和则上下不失其度,运行不停其机,病从何生,若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喜怒无常,忧思无度,使冲和之气升降失常,以致胃郁不思饮食,脾郁不消水谷,气郁胸腹胀满,血郁胸脯刺痛,湿郁痰饮火郁为热,及呕吐恶心,吞酸吐酸,嘈杂嗳气,百病丛生,故用香附以开气郁,苍朮以除湿郁,抚芎以行血郁,山栀以清火郁,神曲以消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清脾饮

治痰积成疟,无表里证者。 【组成】青皮 厚朴 草果 半夏 柴胡 白朮 甘草 茯苓 黄芩 水煎服。 【注】疟为少阳病兼太阳表者,【麻桂各半汤】汗之,兼阳明里者,【大柴胡汤】下之,若不兼表里,或已汗下而仍作者,当从少阳和解法也,是方以小柴胡四君二汤合剂,清少阳而顾及于脾,故名曰清脾也,减人参者以气不虚也,加草果厚朴气味俱厚之品,取以输胃之积,加青皮佐茯苓半夏,用以破痰之原。先哲云:无痰不成疟,无积不成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三黄石膏汤

治伤寒阳证,表里大热而不得汗,或已经汗下,过经不解,六脉洪数,面赤鼻干,舌燥大渴,烦燥不眠,谵语鼻衄,发黄发疹,发斑,以上诸证,凡表实无汗,而未入里成实者,均宜主之。 【组成】石膏两半 黄芩 黄连 黄柏 麻黄以上各七钱 淡豆豉二合 栀子三十个 每服一两,加葱三根,水煎,热服,气实者倍服。 【注】仲景于表里大热立两解之法,如大青龙汤治表里大热,表实无汗,故发汗,汗出而两得解也,白虎渴治表里大热,因表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琼玉膏

治虚劳干咳。 【组成】生地黄四觔 白茯苓十三两 白蜜二觔 人参六两 以上以地黄汁同蜜熬沸,用绢滤过,将参茯为细末,入前汁和匀,以磁瓶用绵纸十数层,加桑叶封瓶口,入砂锅内,以长流水没瓶颈,桑柴火煮,三昼夜取出,换纸扎口,以蜡封固,悬井中,一日取起,仍煮半日,汤调服。 【集注】李中梓曰:干咳者有声无痰,火来乘金,金极而鸣也,此本元之病,非渐渍难以成功,若误用苦寒,劫伤脾土金反无母,故丹溪以地黄为君,令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