删补名医方论

《删补名医方论》,医方著作。八卷。本书即《医宗金鉴》卷二十六-三十三(亦有单行本)。书中共选录清代以前临床常用方方剂近200首,除记述方名、主治及处方外,均附有方义的注释和历代医家对该方的论述。

《删补名医方论》十枣汤

治太阳中风表解:戢戢汗出而不恶寒,里有水气,小便不利,呕逆短气,心下至胁痞满硬痛者,此治水之急方也。 【组成】大枣擘 甘遂 大戟 莞花熬 各等分,以上三味,各别捣为散,以水一升半先煮大枣肥者十枚,取八合,去滓,内药末,强人一钱,羸人服半钱,平旦温服,若下少病不除者,明日再服,加半钱,得快下后糜粥自养。 【集注】柯琴曰:仲景治水之方,种种不同,此其最峻者也,凡水气为患,或喘或咳或悸或噎或吐或利,病在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酸枣仁汤

治虚劳,虚烦不得眠。 【组成】酸枣仁二升 甘草一两 知母二两 白茯苓二两 川芎二两 以上五味,以水八升煮枣仁得六升,内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集注】罗谦辅曰:经云肝藏魂,人卧则血归于肝,又曰:肝者罢极之本,又曰:阳气者,烦劳则张,罢极必伤肝,烦劳则精绝,肝伤精绝,则虚劳虚烦不得卧明矣,枣仁酸平,应少阳木化而治肝,极者宜收宜补,用酸枣仁至二升,以生心血养肝血,所谓以酸收之,以酸补之是也,顾肝郁欲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附子泻心汤

治伤寒表解,心下痞,恶寒汗出者。 【组成】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别煮汁  以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内附子汁,分温再服。 【注】心下硬痛结胸也,硬而不痛心下痞也,恶寒而复汗出,非表不解乃表阳虚也故以大黄黄连黄芩泻痞之热,附子温表之阳,合内外而治之,其妙在以麻沸汤渍三黄,须臾绞去滓,内别煮附子汁义在泻痞之意轻,扶阳之义重也。 《删补名医方论》目录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防风黄耆汤

治中风不能言,脉迟而弱者。 【组成】防风 黄耆等分 水煎服。 【集注】柯琴曰:夫风者百病之长也,治风之至急如风雨,善治者治皮毛,故用防风以驱逐表邪,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用黄耆以鼓舞正气,黄耆得防风,其功愈大者,一攻一补,相须相得之义也,唐柳太后中风不言,许荫宗造防风黄耆汤数十觔,置床下蒸之,身在气中居,次日便能语,是以外气通内气,令气行而愈也。经曰: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耳目修明,声音能彰,制此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龟鹿二仙胶

大补精髓,益气养神。 【组成】鹿角血者十觔 龟板自败者五觔 枸杞子甘州者三十两 人参十五两 以上用铅坛,如法熬胶,初服酒化一钱五分,渐加至三钱,空心下。 【集注】李中梓曰:人有三奇,精气神,生生之本也,精伤无以生气,气伤无以生神,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鹿得天地之阳气最全,善通督脉,足于精者,故能多淫而寿,龟得天地之阴气最具,善通任脉,足于气者,故能伏息而寿,二物气血之属,味最纯厚,又得造化之元微,异类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小陷胸汤

治心下痞,按之则痛,脉浮滑者。 【组成】黄连一两 半夏半升 括蒌实一个 以上三味,以水六升,先煮括蒌实,取三升,去滓,内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 【集注】程知曰:此热结未深者,在心下,不似大结胸之高在心上,按之痛,比手不可近为轻,脉之浮滑又缓于沉紧,但痰饮素盛,挟热邪而内结,所以脉见浮滑也,以半夏之辛散之,黄连之苦泻之,括蒌之苦润涤之,皆所以除热散结于胸中也,先煮括蒌,分温三服,皆以缓治上之法。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虎潜丸

治肾阴不足,筋骨痿软,不能步履。 【组成】龟板 黄蘗各四两 知母 熟地各二两 牛膝三两五钱 芍药一两五钱 锁阳一两 当归一两 虎骨一两 陈皮七钱五分 以上为末,煮羯羊肉,捣为丸,桐子大,淡盐汤下。 【集注】王又原曰:肾为作强之官,有精血以为之强也,若肾虚精枯,而血必随之,精血交败,湿热风毒遂乘而袭焉,此不能步履腰筋缩之证作矣,且肾兼水火,火胜烁阴,湿热相搏,筋骨不用,宜也,方用黄蘗清阴中之火,燥骨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序

古医方得人乃传,非人勿言,故扁鹊仓公,皆称禁方,不轻授人,诚重之也。后汉张机着伤寒杂病论,始立众方,公之天下,故建安以前苦于无方,元丰而后,虽有局方,漫无指归,不可为法。今博集金匮千金外台诸书,及王好古李杲刘完素朱震亨张从政薛已诸方之佳者,采录成编。然方论始于成无己,近代则吴琨季中梓柯琴汪昂诸家,于医方虽各有发明,但其间或有择焉未精语焉未详者,复推其立方之意,综其简要,删繁补阙,归于明显,名之曰删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瓜蒂散

治胸中痞硬痰饮,一切实邪,及气冲咽不得息者,用此吐之。 【组成】瓜蒂一分熬黄 赤小豆一分 以上二味,各别捣筛为散已,合治之,取一钱七,以香鼓一合,热汤七合,竟作稀糜,去滓,取汁和散,温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服,得快吐乃止。 【注】胸中者清阳之府,诸邪入胸,皆阻阳气不得宣达以致胸满痞硬,热气上冲,燥渴心烦,嗢嗢欲吐,脉数促者,热郁结也,胸满痞硬,气上冲咽喉不得息,手足寒冷,欲吐不能吐,脉迟紧者,寒郁结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桂枝附子汤

主治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 【组成】桂枝四两 附子三枚炮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以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三服。 【集注】程知曰:湿与风相入搏流关节,身疼极重,而无头痛呕渴等证,脉浮虚者风也,涩者寒湿也,风在表者,散以桂甘之辛甘,湿在经者,遂以附子之辛热,姜枣辛甘,行荣卫通津液以和表,盖阳虚则湿不行,温经助阳散湿,多藉附子之大力也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当归四逆汤

手足厥冷,脉细欲绝者,主之。若其人内有久寒,加吴茱萸生姜。 【组成】当归三两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细辛二两 通草二两 甘草二两炙 大枣二十五枚擘以上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组成】于前汤内加吴茱萸半觔,生姜三两。以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分温五服。 【注】凡厥阴病,则脉微而厥,以厥阴为三阴之尽,阴尽阳生,若受其邪,则阴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竹叶黄耆汤

治消渴气血虚,胃火盛作渴。 【组成】淡竹叶 生地黄各二钱 黄耆 麦冬 当归 川芎 黄芩 甘草 芍药 人参 半夏 石膏各一钱 以上水煎服。 【集注】柯琴曰:气血皆虚,胃火独盛,善治者补泻兼施,寒之而不至损阳,温之而不至助火,扶正而邪却矣,四君子气药也,加黄耆而去苓朮者,恐火就燥也,四物汤血药也,倍地黄而用生者,正取其寒也,人参黄耆甘草治烦热之圣药,是补中有泻矣,且地黄之甘寒泻心肾之火,竹叶助芍药清肝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