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中医

岐黄中医,中医文化,中华文化。

秋吟

秋吟南朝梁简文帝· 萧纲      天高地黄,相思雁两行。莲子已老,桂月沉香。 风冷夏枯草,拂手落花满裳。不见纸书,心飞度衡阳。     薄衣轻粉,梦里无宾郎。但结丁香,泪如竹沥,血蝎神伤。月光穿心,空枕一秋黄梁。    按:这首词含地黄、相思子、莲子、沉香、夏枯草、佛手、枳实、杜衡、轻粉、槟榔、丁香、竹沥、血竭、穿心莲、等药名。道出了一名少妇的思念亲人之苦,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阅读全文

园林三宝之“国香”“幽客”兰花诗词歌赋话蕙心兰质

——调气和中止咳明目的“园林三宝”之一兰花古诗词歌赋集锦赏析 人为万物之灵,兰为百花之英。兰花是我国最古老的花卉之一,名列中国十大名花之前位,位当下“园林三宝”之首,园林绿化中可以不种 “花中牡丹、树中银杏” 这俩,但是一定会有“草中兰惠”。兰花,也是花中四君子、即国画四君子之一。兰花又名山兰、幽兰等,还被古人尊为“幽客”、“芳友”。它被骚人雅士评为“深谷幽香,世上贤达”,有“花中君子”、“空谷佳 ...
阅读全文

成语典故●有脚阳春即春脚典故

     有脚阳春原义为长了“脚”的春天,所到之处皆阳光明媚、煦暖祥和,旧时多比喻称颂有德政的地方官吏。典见五代王仁《开元天宝遗事·有脚阳春》云:“唐宋璟爱民恤物,朝野归美,时人咸谓璟为‘有脚阳春’。言所至之处,如阳春煦物也。”     故事说的是唐中宗时,宋璟被任命为谏议大夫。他为政清廉,全心为百姓服务,深得民心。所以,百姓都称赞他是长了脚的春天,他到哪里,就会给哪里带来温暖。唐玄宗时,宋璟起初 ...
阅读全文

天麻亦名赤箭的名字由来传说故事

天麻平肝潜阳、息风止痉、祛风通络,主急慢惊风(小儿惊痫动风)、抽搐拘挛、眩晕眼黑、头风头痛、语言蹇涩、半身不遂、肢体麻木、风湿痹痛等之用。其又名鬼督邮、定风草、独摇芝、合离草、自动草、离母、神草、独摇,又因其茎如箭杆而色赤,故名赤箭。关于“赤箭”这个名字还有一个传说故事呢。 相传,远古时代神农氏到深山采药,不料摔倒,爬起来时,见一奇特植物,圆圆赤褐色的茎杆上连一片叶子也没有,恰似箭杆插地。他采回 ...
阅读全文

成语典故●疾不可为(暨病入膏肓/膏肓之疾)

     疾不可为是个与医疗健康相关的成语,本义是病情危重到不可医治的地步,比喻人或事已到绝境,无可挽救。如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巧娘》:“巧娘曰:‘疾不可为,魂已离舍。’”典见《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具体见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年》如下:       晋侯梦大厉,被发及地,搏膺而踊,曰:"杀余孙,不义。余得请于帝矣。" ...
阅读全文

和缓遗风

     《和缓遗风》是清末金子久(1870-1921年,名有恒)的医案著作名。由门人刘哲明录存,后由裘吉生刊于《三三医书》第二集。此书有二卷所载系金氏在浙沪等地出诊治疗案例。其辞句多用对偶,骈四骊六,出言成文,为古今医案中得未曾有。     书名中的“和”“缓”为春秋时秦国两位名医,著中常被称为“医和”、“医缓”,因医是其职业,“缓”“和”是其名(注:古人姓氏比较复杂,可见《浅谈古代“姓”与“氏 ...
阅读全文

出自“中医四大经典”之一《伤寒杂病论》的医疗成语典故●攘外安内(安内攘外) ... . ...

  成语“攘外安内”,原指能祛除外感病邪和安定体内正气的药效;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典出汉·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这是“医圣”即“建安三神医”之一张仲景(字机)所著我国现存第一部临床医学著作《伤寒杂病论》(后被分成《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在“太阳病篇”所述组方中使用甘草用药意图,并释义使用之原因即甘草之性味及其功效。 这话既体现了中医治疗理论的精华— ...
阅读全文

中药成语典故●薪桂米珠(薪贵于桂,桂薪玉粒,食玉炊桂,炊琼爇桂) ... ... ...

  成语“薪桂米珠”, 本指柴草贵得像桂木,大米贵得像珍珠,用以比喻物价昂贵。薪:柴草。珠:珍珠。典出《战国策·楚策三·苏秦之楚》:“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无如鬼,王难见如天帝,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典故讲的是,东周战国时期,擅长辩论而凭一张嘴到处游说的苏秦在楚国求见楚王成功前的遭遇。西汉著名经学家、目录学家(我国“目录学”之父)、文学家刘向(约公元前77年-前6年,又名刘中垒, ...
阅读全文

与人体部位器官相关的成语典故●肝脑涂地

       成语 “肝脑涂地”原指惨死;后指做事不惜一切代价乃至牺牲生命(多表为自认为正义的人或事。属于褒义词)。典出西汉太史公司马迁《史记·刘敬 叔孙通列传》:“大战七十,小战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脑涂地,父子暴骨中野。”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司马迁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之《刘敬 叔孙通列传》原文载: 已而问娄敬,娄敬说曰:"陛下都洛阳,岂欲与周室比隆哉?"上曰:"然。"娄敬曰: ...
阅读全文

病中诗十五首并序|初病风 答闲上人来问因何风疾 枕上作 罢灸 岁暮呈思黯相公 ...

病中诗十五首并序(选) 【开成己未岁,余蒲柳之年六十有八。冬十月甲寅旦,始得风瘅之疾,体矜目眩,左足不支,盖老病相乘时而至耳。余早栖心释梵,浪迹老庄,因疾观身,果有所得。何则?外形骸而内忘忧恚,先禅观而后顺医治。旬月以还,厥疾少间,杜门高枕,澹然安闲。吟讽兴来,亦不能遏,因成十五首,题为病中诗,且贻所知,兼用自广。昔刘公干病漳浦,谢康乐卧临川,咸有篇章,抒咏其志。今引而序之者,虑不知我者或加诮焉。 ...
阅读全文

采药

采药 东晋·庾阐   采药灵山㟽[1],结驾登九疑[2] 悬岩漏石髓[3],芳谷挺丹芝[4]。 泠泠云珠落[5],璀璀玉蜜滋[6]。 鲜景染冰颜[7],妙气翼冥期。 霞光焕萧靡[8],红景照参差。 椿寿自有极[9],槿花何用疑[10]。   这首诗的作者为东晋颍川鄢陵人庾阐,字仲初。庾东子。幼好学,九岁能属文。亮[11]族人 (《世说·文学篇》注引《中兴书》) 。永昌中为西阳王羕太宰掾,累迁尚书郎 ...
阅读全文

典出《周礼》含两味药名的中药成语典故●淮橘为枳(橘化为枳、逾淮为枳) ... ... ... ...

  成语“淮橘为枳”本指淮南的橘树移植到淮河以北就变为枳树;或橘树种在淮水以南得的是橘子,移植到淮水以北,得的是枳子(劣质水果不能食也)。这是因地理位置不同,本质发生变化。现引申为环境变了,事物的性质也变了。犹“橘化为枳”。典出《周礼·冬官考工记序》:“橘逾淮而北为枳,鸜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此地气然也。” “元圣”、儒学先驱周公(采邑在周,故称。生卒年不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 ...
阅读全文
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