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中医

岐黄中医,中医文化,中华文化。

老子■道经原文首十章

[主内容] 老子■道经原文之第一章到第十章   0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02.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 ...
阅读全文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第六十七至六十九章(含王弼和苏辙注解) ... ... ...

[主内容] 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天下都传说我们得道之人神通广大), 似不肖(对这种似是而非的传说不敢接受)。 夫唯大(我们惟恐人们夸大事实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故似不肖(所以对这种传说应该持有不敢接受的态度)。 若肖久矣(倘若纵容人们似是而非的传说时间久了), 其细也夫(我们自然也会变为微不足道的凡夫俗子)。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我们有三件宝抱持而得以保全自己): 一曰慈(第一件说的是慈爱) ...
阅读全文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第七十三至七十五章(含王弼和苏辙注解) ... ...

[主内容] 第七十三章 勇于敢则杀(勇于违反天道的人则会招来杀身之祸), 勇于不敢则活(勇于顺从自然的人则会活的潇洒自如)。 此两者(这两种不同的勇敢), 或利或害(一个有利一个有害)。 天之所恶(天也有它所厌恶的), 孰知其故(谁也不知这是什么缘故)? 是以圣人犹难之(就是圣人也很难说明到底是什么原因)。 天之道(天道的规律): 不争而善胜(不与万物相争而善胜万物), 不言而善应(不与万物言语而 ...
阅读全文

针灸鼻祖皇甫谧(古代中医开创者■三十六名医谱之六)

[主内容] 皇甫谧针灸鼻祖 针灸鼻祖——皇甫谧(215—282年),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县(今甘肃省灵台县)人,东汉名将皇甫嵩曾孙。三国西晋时期学者、医学家、史学家。其著有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理论联系实际的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此外,他还编撰了《历代帝王世纪》、《高士传》、《逸士传》 、《列女传》、《元晏先生集》等书。
阅读全文

河间学派创始人刘完素(古代中医开创者■三十六名医谱之十六) ... ... ... ... ...

[主内容] 刘河间火热论寒凉派开山者 河间学派创始人——刘完素(约1110~1200年),字守真,河间人,世称刘河间。阐明六气过甚皆能化火的理论即火热论,故治法上多用寒凉药即成寒凉派的开山者。 著《素问玄机原病式》、《宣明论方》、《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三消论》、《伤寒标本心法类萃》、《保童秘要》等学派开山之作,中医历史上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首。
阅读全文

中西医汇通首倡者唐宗海

[主内容]        中国近代第一位提出“中西医汇通”口号的医家——唐宗海(1846—1897年),字容川,四川彭县人,中医八大学派之“汇通学派” 即“中西医结合流派”创始人之一,他更与众不同的是打破了历代儒医的传统生成模式——“业儒不就,因习医”——明清以来唯一进士医生。经过11年时间于1884年写成创止、消、宁、补之要法的血证诊治之大成《血证论》,“实事实理,有凭有验”、精辟独到,至今仍为 ...
阅读全文

医者之郎中之谓

郎中之称由来       ——与中医相关的典故之八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如《荆轲刺秦王》:“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此指宫廷侍卫。《张衡传》“公车特征拜郎中”,“郎中”是管理车骑门户的官名。至宋代,朝廷给太医院专门设立了医官品秩:上为“大[dài]夫”,中为“郎中”,以下“医效”等。而习惯上,就地域而言,早年间,北方称医生为大夫,南方则以 ...
阅读全文

“抓药”的典故即其由来传说

     有了药方,就要到药店去“抓药”。在药店里,你可以看到司药人员把处方放在柜台上,手里拿着戥子,到身后的药柜上一个格子一个格子的小抽屉里去抓药。如果是位老药工,他一看是几克,在小格里用手一撮,用戥子一量,准是几克。人常说熟能生巧,这种过硬本领是靠成年累月的抓药实践练出来的。新药工抓药,就达不到这样的水平了。     提起“抓药”这个说法,还有一段动听的传说。唐代药王孙思邈经常外出行医采药,无 ...
阅读全文

水调歌头·汤头拾趣

水调歌头●汤头拾趣元·无名氏 竹叶柳蒡道,泰山磐石边。 龟鹿二仙兴至,逍遥桂枝前。 更有四君三子,大小青龙共舞,玉女伴天仙。 阳和桃花笑,碧云牡丹妍。 酥蜜酒,甘露饮,八珍餐。 白头翁醉,何人送服醒消丸? 凉膈葛花解酲,保元人参养荣,回春还少年。 四海疏郁罢,常山浴涌泉。      按:词内含汤头三十个,依次为:竹叶柳蒡汤、泰山磐石散、龟鹿二仙胶、逍遥散、桂枝汤、四君子汤、三子汤、大青龙汤、小青龙 ...
阅读全文

药传母子牵挂情

    以(中)药传情,在古时经世可见,当然,以男女闺情题材表达甚多,不少情真意切、奇文瑰句、脍炙人口的诗词被广为传颂,比如,宋代幸弃疾的《满庭芳· 静夜思》、陈亚《生查子· 药名闺情》、明代冯梦龙《童痴一弄·桂枝儿 》等。其实,也有些以药传递母子牵卦之情的作品,比如被人收录的家书。下面略举一二。 (一)古代老母亲写给孩子的家书(致在外儿子书):方海儿:      知母、乳香、当归、熟地。     ...
阅读全文

蒲松龄与《草木传》

     蒲松龄(1640~1715年),字留仙,别号柳泉,山东淄川人,清代杰出的文学家,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聊斋志异》。青少年时代的蒲松龄,不重视八股文,闲时博览群书,其中包括不少中医药书籍,所以蒲松龄精通医学,据说他自己配制了一种“案饯菊桑茶”,此茶具有祛暑、清热、清痰、通血脉、健心脾、改善睡眠的功能,喝过的人都赞不绝口。     蒲松龄对草药的药理、特性、功能有一定的了解,他撰写了《药崇全书 ...
阅读全文

祭诸葛裴斋公

      浙江兰溪市诸葛八卦村《高隆诸葛氏宗谱》中,清代诸葛亮41世裔孙诸葛范用64味中药名撰成的《祭诸葛裴斋公》:      呜呼!秋桂枝高,痛泣威灵仙去;冬桑叶落,更悲子不留行。      恭维我兄斐斋公者,禀性光明,持躬厚朴,细辛处事,苦练成家。诚大腹之能容,亦合欢而有庆。只为潼关失怙,苦丁慈父之忧,於焉海经商,苦遂劳人之驾。迨至业精百草,利获千金,新会朋侪,当归故里。  余粮满石,有时则 ...
阅读全文
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