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

中医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

腹针常用处方

(1)天地针 天地针是一组腹针常用处方,由中院、关元组成。腹针以神阙为中心,中胱为天,关元为地。中胱是胃之募穴,胃与脾相表里,有“水谷之海”之称;关元是小肠之募穴,有培肾固本,补气回阳之功。二穴合用可调补脾肾。 (2)引气归元 引气归元由中院、下胱、气海、关元4穴组成。中胱、下胱理中焦,调升降,且因手太阴肺经起于中焦,故兼有主肺气肃降之功能。气海为气之海,关元培肾固本,而肾又主先天原气,因此4穴 ...
阅读全文

颈椎病腹针疗法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征,是颈椎骨关节炎、增生性颈椎炎、颈神经根综合征、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总称,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颈椎肥厚增生以及颈部损伤等引起颈椎骨质增生,或椎间盘突出、韧带增厚,刺激或压迫颈脊髓、颈部神经、血管及周围组织而产生一系列症状的临床综合征。 此病是临床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多发在中老年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目前颈椎病已成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和工作的疾病,调查显示,在50岁左右的人群中, ...
阅读全文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腹针疗法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由于膝关节软骨、关节结构的退行性变以及继发于退行性变而导致的软骨的破坏或增生性变化,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可以简单理解为人的膝关节由于过度磨损而老化而引起的疾病,又称增生性膝关节炎、老年性膝关节炎、退行性关节炎及骨性关节病等。本病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也可发生于青年人,特别是50~60岁的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可单侧发病,也可双侧发病。 现代医学把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分为继发性和原发性两 ...
阅读全文

青光眼眼针疗法

青光眼是指眼内压间断或持续升高的一种眼病。眼内压升高可因其病因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症状表现。持续的高眼压可给眼球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损害,造成视力下降和视野缩小。如不及时治疗,视野可全部丧失甚至失明,故青光眼是致盲的主要病种之一。 青光眼属于祖国医学“绿风内障”、“青风内障”的范畴。祖国医学对绿风内障的病因病机早有论述,唐代王焘在《外台秘要》中对其病理提出了独到见解,认为:“此疾之源,皆从内肝 ...
阅读全文

耳轮脚后沟部分穴位

中背 【位置】在上、下背两穴之间,于耳轮脚后沟中。 【功能】可治疗背部疼痛、 胃炎、 胆囊炎、 皮肤叛痒症等。 失眠穴 【位置】在耳轮脚后沟尾部与对耳轮后沟交界处。 【功能】可治疗失眠。 当用耳郭正面穴位治疗失眠效果不佳时, 改用此穴常可获效。 健脾 【位置】在耳轮脚后沟中,牵引耳郭向前,耳背显示一条凸起部,此凸起与耳轮脚后沟相交处是穴。 【功能】此穴有健脾益胃的作用, 可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此 ...
阅读全文

提高耳针疗效的三个基本因素

提高耳针疗效,主要取决于下列三个基本因素,即配方好,穴位准,手法对。打个比喻:配方好,似中医之中药处方,穴位准似按中药处方中各药味是否正确,手法对似中药处方中各药味之剂量。当然,这个比喻并不太恰当,尤其是手法,它的内容比中药处方中各药味剂量丰富得多。 一、配方好 配方好是提高耳针疗效的第个环节。它要求在正确诊断的基础上,熟练地,灵活地运用第二章中所述之取穴原则。取穴要对症,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 ...
阅读全文

芒针疗法

芒针是一种特制的长针,用较细而富有弹性的不锈钢丝制成,因形状细长如麦芒,故称为芒针。 芒针是由古代九针之一的“长针”发展而来。常用芒针的长度为寸,也有长度在一尺以上的。芒针操作手法较为复杂,应用前必须练习基本功,掌握人体穴位深部解剖知识。同时,必须严格注意手法操作,做到胆大心细,切勿轻率疏忽。   芒针针具 芒针的结构可分为以下四个部分: 针尖(针芒):针的前端锋锐部分,应圆利,不宜太锐。 针身: ...
阅读全文

头针操作方法与适应症、注意事项

头针操作方法 体位 取坐位或卧位,依不同疾病选定刺激穴区,单侧肢体疾病,选用对侧刺激区;双侧肢体疾病,选用双侧刺激区;并可选用有关刺激区配合治疗。局部常规消毒。 进针 一般选用28-30号1.5-2寸长的不锈钢毫针。针与头皮呈30度左右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当针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指下感到阻力减小,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根据不同穴区可刺入0.5-1寸。然后运针。 运针 头针之运针只捻转 ...
阅读全文

眼针的选针练针

眼针的选针 在眼睛上扎针,非同小可,用针要选什么样的针呢,当然要细要短。经过实验多种针最后比较,以29号直径0.34毫米、长15毫米即0.5寸的不锈钢针最为合适。从此就用这种针作为标准的眼针针具。   眼针的练针 针刺眼睛,唯一条件就是要便病人的眼睛不受损伤,这必须有一套新的练针方法。一般针灸医生起码要两个条件,第一眼不花,第二手不颤,使用眼针更要具备这两个基本条件。 练针方法:用空的圆形或四方形 ...
阅读全文

眼针进针法手法起针

眼针进针法 眼针进针要稳、准、快。一手持针,另一手按住眼睑,把眼睑紧压在手指下面,右手拇食二指持针迅速准确刺入。在眶外的穴位均距离眼眶2毫米,眶上四穴在眉毛下际,眶下四穴与眼睑相接,如不把眼睑按在手指下边而且按紧就有皮下出血的可能。   眼针手法 针灸手法据不完全统计有100多种。眼针的手法不同,快速刺入以后,不用提插、捻转、开合任何手法。刺入以后病人感觉有麻酸胀痛或温热、清凉等感觉直达病所,是得 ...
阅读全文

十五络脉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五络脉 1.列缺--手太阴络脉 手太阴肺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列缺,起于腕关节上方桡骨茎突后的分肉之间,与手太阴本经并行,直入手掌中,散布于大鱼际部。它的病变,实证为手桡侧腕部锐骨和掌中发热,虚证为呵欠频作,小便失禁或频数,可取它的络穴列缺治疗。穴在距腕一寸半处,别行于手阳明大肠经。 2.偏历--手阳明络脉 手阳明大肠经的别行络脉,名曰偏历,在腕关节后三寸偏历穴处 ...
阅读全文

十二经脉·足少阴肾经(共27穴之中8穴)

——《针灸学》第三章 经络腧穴各论•十二经脉·足少阴肾经(共27穴之中8穴) (9) 筑宾 Zhùbīn[定位] 在小腿内侧,当太溪与阴谷的连线上,太溪上5寸,腓肠肌肌腹的内下方。[解剖] 在腓肠肌和趾长屈肌之间;深部有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内侧皮神经和小腿内侧皮神经,深层为胫神经本干。[主治] 癫狂,痫证,呕吐涎沫,疝痛,小儿脐疝,小腿内侧痛。[配伍] 配肾俞、关元治水肿;配大敦、归来治疝气;配 ...
阅读全文
7/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