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医

瑶族居住在我国南方山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瑶族人民积累了利用草药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族医药。

瑶医学之手色诊

体内病变,掌指面上的某些部位可发生色泽形态改变。 (一)人体脏腑器官、部位在掌指面上均有投影区: 拇指区:属脾经、胃经及头部;拇指丘为脾、胃、消化系统及头部的反应点。 食指区:属肝经、胆经;食指丘为肝经、血管及神经系统的反应点。 中指区:属心经、小肠经;中指丘为心经、小肠经、膻中的反应点。 无名指区:属肺经、大肠经;无名指丘为肺经、大肠经及腹部的反应点。 小指区:属肾经、膀胱经;小指丘为肾经、膀 ...
阅读全文

瑶医学之补气益元法

补气益元法是针对人体正气虚损而拟定的治疗大法;适用于人体脏器功能衰退,气血亏损之候。 瑶族先民从生活体验中观察到某些动植物对人有添长精神、增强体质的作用,由于体力过度消耗,或由于疾病而损失体力的,食人此类动植物,可使人由瘦瘠而丰腴,由萎靡而振奋,据此认为是补益之品。 导致正气虚损的原因甚多,先天遗传,禀赋不足;或已届暮年,功能日损;或养生不慎,或久病不愈,或过用攻伐之品,均可导致脏器功能衰退,基 ...
阅读全文

瑶医简介

瑶族居住在我国南方山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在长期的生产劳动实践中,瑶族人民积累了利用草药防病治病的丰富经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瑶族医药。瑶医认为,人之所以会发病,除了风、气、虫、毒、饮食和外伤,还与体内的五脏六腑、气血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诊断方法上除了望、闻、问、触之外,常用的还有甲诊、掌诊、舌诊、耳诊和面诊等。在治疗上除了采草药内服、外洗、外敷和熏、熨、佩带等之外,还有放血、骨灸、药物灸、 ...
阅读全文

瑶医学目诊之黑睛诊

瑶医的黑睛诊即看黑眼诊病法,实际上相当于看虹膜诊病,瑶医认为黑眼归心肾所主,能反映全身各部位的盈亏平衡和失调,所以通过观察黑眼上的斑点、条纹的各种变化,可以诊断全身的病变。 (一)瑶医黑眼诊断疾病的定位要求 瑶医认为黑眼的定位遵循着一定的定位规律,一般身体肚脐以上的疾病在黑眼瞳孔水平线以上体现,身体肚脐以下的疾病应在黑眼瞳孔水平线以下表现。同样瞳孔内侧主身体内侧的疾病,瞳孔外侧主身体外侧的疾病。 ...
阅读全文
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