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

中医著作,中医书籍。

《神农本草经》上经 甘草

味甘平。 主五脏六府寒热邪气,坚筋骨,长肌肉,倍力,金创,解毒。久服轻身延年(御览引云一名美草,一名密甘,大观本,作黑字)。生川谷。 名医曰:一名密甘,一名美草,一名密草,一名蕗(当作蘦)草,生河西积沙山,及上郡,二月八日除日,采根暴干,十日成。 案说文云:苷,甘草也,蘦,大苦也,苦,大苦苓也;广雅云:美草,甘草也,毛诗云隰有苓,传云,苓,大苦;尔雅云;蘦,大苦;郭璞云:今甘草,蔓延生,叶似荷,青 ...
阅读全文

《神农本草经》上经 禹余粮

味甘寒。 主咳逆寒热,烦满下(御览有痢字),赤白,血闭,症瘕,大热。炼饵服之,不饥,轻身延年。生池泽及山岛中。 名医曰:一名白余粮,生东海及池泽中。 案范子计然云:禹余粮出河东;列仙传云:赤斧,上华山取禹余粮;博物志云;世传昔禹治水,弃其所余食于江中,而为药也,按此出神农经,则禹非夏禹之禹,或本名白余粮,名医等移其名耳。 《神农本草经》目录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甘草泻心汤

治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结热,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 【组成】甘草四两 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 以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毋论伤寒中风表未解总不可下,医反下之,因而成痞,其人下利日数十行,水谷不化,腹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越婢汤

治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又治里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令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朮汤主之。 【组成】麻黄六两 石膏半觔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五枚擘 甘草一两 恶风加附子一枚炮 以上五味,以水六升。煮麻黄,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三服。 【集注】喻昌曰:越婢汤者,示微发表于不发之方也,大率取其通调荣卫,麻黄石膏二物,一甘热一甘寒,合而用之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桂枝麻黄各半汤

太阳病得之八九日,如疟状,发热恶寒,热多寒少,其人不呕,清便欲自可,一日二三度发脉微缓者,为欲愈也,脉微而恶寒者,此阴阳俱虚,不可更发汗更下更吐也,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 【组成】桂枝一两六铢 芍药一两 麻黄一两去节 生姜一两 甘草一两炙 大枣四枚擘 杏仁二十四个去皮尖 以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一升八合,去滓,温服六合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温胆汤

治热呕吐苦,虚烦,惊悸不眠,痰气上逆。 【组成】竹茹 枳实 半夏 甘草 陈皮 茯苓 生姜 以上七味,水煎服。 【集注】罗谦甫曰:胆为中正之官,清静之府,喜宁谧恶烦扰,喜柔和恶壅郁,盖东方木德,少阳温和之气也,若病后,或久病而宿有痰饮未消,胸膈之余热未尽,必尽伤少阳之和气,以故虚烦惊悸者,中正之官,以槁蒸而不宁也,热呕吐苦者,清静之府以郁炙而不谧也,痰气上逆者,木家挟热而上升也,方以二陈治一切痰饮, ...
阅读全文

《删补名医方论》升阳益胃汤

治脾胃虚,怠惰嗜卧,四肢不收,时值秋燥令行,湿热方退,体重节痛,口干舌燥,饮食无味,大便不调,小便频数,食不消,兼见肺病,洒浙恶寒,惨惨不乐,面色不和。 【组成】羌活 独活 防风 柴胡 人参 白朮 茯苓 甘草 黄耆 白芍 半夏 黄连 泽泻 陈皮 水煎服。 【集注】吴琨曰:脾土虚弱不能制湿,故体重节痛,不能运化精微,故口干无味,中气既弱,传化失宜,故大便不调,小便频数也,洒浙恶寒,肺弱表虚也,面色不 ...
阅读全文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下卷 小腹痛第三十四

产后虚中,感寒饮冷,其寒下攻小腹作痛;又有血块作痛者;又产后血虚脐下痛者,并治之以加减生化汤。川芎(一钱) 当归(三钱) 黑姜(四分) 炙草(四分) 桃仁(十粒)有块痛者,本方中送前胡散,亦治寒痛;若无块,但小腹痛,亦可按而少止者,属血虚,加熟地三钱,前胡、肉桂各一钱为末,名前胡散。《傅青主女科》目录
阅读全文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下卷 霍乱第二十四

由劳伤气血,脏腑空虚,不能运化食物,及感冷风所致,阴阳升降不顺,清浊乱於脾胃,冷热不调,邪正相搏,上下为霍乱。生化六和汤:治产后血块痛未除,患霍乱。川芎(二钱)、当归(四钱)、黑姜、炙草、陈皮、藿香(各四分)、砂仁(六分)、茯苓(一钱)、姜三片,煎。附子散:治产后霍乱吐泻,手足逆冷,须无块痛方可服。白术(一钱)、当归(二钱)、陈皮、黑姜、丁香、甘草(各四分),共为末,粥饮送下二钱。{一本有附子五分 ...
阅读全文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上卷 产后诸症治法 类疟第九

产后寒热往来,每日应期而发,其症似疟,而不可作疟治。夫气血虚而寒热更作,元气虚而外邪或侵,或严寒、或极热、或昼轻夜重、或日晡寒热,绝类疟症,治当滋荣益气,以退寒热。有汗宜急止,或加麻黄根之类;只头有汗而不及於足,乃孤阳绝阴之危症,当加地黄、当归之类;如阳明无恶寒,头痛无汗,且与生化汤,加羌活、防风、连须、葱白数根以散之。其柴胡清肝饮等方,常山、草果等药,俱不可用。滋荣养气扶正汤:治产后寒热有汗,午 ...
阅读全文

《傅青主女科》产后编上卷 产前后方症宜忌

正产正产者,有腹或痛或止,腰胁酸痛;或势急而胞未破,名弄胎,服八珍汤加香附自安。有胞破数日而痛尚缓,亦服上药俟之。 伤产伤产者,胎未足月,有所伤动,或腹痛脐痛,或服催生药太早,或产母努力太过,逼儿错路,不能正产,故临月必举动从容,不可多睡,饱食饮酒,但觉腹中动转,即正身仰卧,待儿转顺,与其临时费力,不如先时慎重。 调产 调产者,产母临月,择稳婆、办器用、备参药,产时不可多人喧闹,二人扶身,或凭物站 ...
阅读全文

《傅青主女科》女科下卷 难产 交骨不开难产第五十七

妊妇有儿到产门,竟不能下,此危急存亡之时也,人以为胞胎先破,水干不能滑利也,谁知是交骨不开之故乎!盖产门之上,原有骨二块,两相斗合,名日交骨。未产之前,其骨自合,若天衣之无缝;临产之际,其骨自开,如开门之见山。妇人儿门之肉,原自斜生,皮亦横长,实可宽可窄、可大可小者也。苟非交骨连络,则儿门必然大开,可以手入探取胞胎矣。此交骨为儿门之下关,实妇人锁钥之键。此骨不闭,则肠可直下;此骨不开,则儿难降生。 ...
阅读全文
914/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