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

中医著作,中医书籍。

《脉经》脉经卷第八 平惊悸衄吐下血胸满瘀血脉证第十三

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 趺阳脉微而浮,浮则胃气虚,微则不能食,此恐惧之脉,忧迫所作也。 惊生病者,其脉止而复来,其人目睛不转,不能呼气。 寸口脉紧,趺阳脉虚,胃气则虚。 寸口脉紧,寒之实也。寒在上焦,胸中必满而噫。胃气虚者,趺阳脉浮,少阳脉紧,心下必悸。何以言之?寒水相搏,二气相争,是以悸。脉得诸涩濡弱,为亡血。 寸口脉弦而大,弦则为减,大则为芤。减则为寒,芤则为虚。寒虚相搏,此名为革 ...
阅读全文

《脉经》脉经卷第三 肺大肠部第四

肺象金,与大肠合为腑。其经手太阴,与手阳明为表里。其脉浮。其相,季夏六月;其王,秋三月;废,冬三月;囚,春三月;死,夏三月。其王日,庚辛;王时,晡时、日入。其困日,甲乙;困时,平旦、日出;其死日,丙丁;死时,禺中、日中。其神魄。其主声。其养皮毛。其候鼻。其声哭。其色白。其臭腥。其液涕。其味辛。其宜咸。其恶苦。肺俞在背第三椎,募在中府。大肠俞在背第十六椎,募在天枢。右新撰。肺者西方金,万物之所终。宿 ...
阅读全文

《傅青主男科》卷上 湿证门

黄症此症外感之湿易治,内伤之湿难疗,外感者利水则愈,若内伤之湿, 泻水则气消,发汗则精泄,必健脾行气而后可也, 方用白朮 茯苓 薏仁( 各壹两) 茵陈 黑栀( 各叁钱) 陈皮( 伍分)水煎服。此方治内感之湿,不治外感之湿, 若欲多服去栀子。 瘅症此症虽因风寒湿而来,亦因元气之虚,邪治得趁虚而入,倘攻邪而不补正, 则难愈矣,今于补正之中,佐以去风寒湿之品,而瘅如失矣, 方用白朮( 伍钱) 人参( 叁 ...
阅读全文

《濒湖脉学》带脉

带脉带脉者,起于季胁足厥阴之章门穴,同足少阳循带脉穴章门足厥阴、少阳之会,在季肋骨端,肘尖尽处是穴,带脉穴属足少阳经,在季胁下一寸八分陷中,围身一周,如束带然。又与足少阳会于五枢带脉下三寸、维道章门下五寸三分,凡八穴。《灵枢经》曰:足少阴之正,至腘中,别走太阳而合,上至肾,当十四椎,出属带脉。杨氏曰:带脉总束诸脉,使不妄行,如人束带而前垂,故名。妇人恶露,随带脉而下,故谓之带下。 《濒湖脉学》目录
阅读全文

平脉法—《伤寒杂病论》第一篇

问曰: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师曰:脉乃气血先见,气血有盛衰,脏腑有偏胜。气血俱盛,脉阴阳俱盛;气血俱衰,脉阴阳俱衰。气独胜者,则脉强;血独盛者,则脉滑;气偏衰者,则脉微;血偏衰者,则脉涩;气血和者,则脉缓;气血平者,则脉平;气血乱者,则脉乱;气血脱者,则脉绝;阳迫气血,则脉数;阴阻气血,则脉迟;若感于邪,气血扰动,脉随变化,变化无穷,气血使之;病变百端,本原别之;欲知病源,当凭脉变;欲知病变,先 ...
阅读全文

《素问》选录之示从容论篇

帝曰:子别试通五脏之过,六腑之所不和,针石之败,毒药所宜,汤液滋味,具言其状,悉言以对,请问不知。 雷公曰:肝虚肾虚脾虚,皆令人体重烦冤,当投毒药刺炙砭石汤液,或已,或不已,愿闻其解。 帝曰:公何年之长而问之步,余真同以自谬也。吾问子窈冥,子言《上下篇》以对,何也?夫脾虚浮似肺,肾小浮似脾,肝急沉散似肾,此皆工之所时乱也,然从容得之。若夫三脏土水术参居,此童子之所知,问之何也? 雷公曰:于此有人 ...
阅读全文

生气通天论—《黄帝内经·素问》第三篇

[主内容] 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
阅读全文

《神农本草经》下经 蚯蚓

味咸寒。 主蛇瘕,去三虫,伏尸,鬼注,蛊毒,杀长虫,仍自化作水。生平土。 吴普曰:蚯蚓,一名白颈螳螾,一名附引(御览)。 名医曰:一名土龙,二月取,阴干。 案说文云:螾,侧行者,或作蚓,螼螾也,广雅云:蚯蚓蜿蟺,引无也。 尔雅云:螼蚓紧蚕。郭璞云:即蟺也,江东呼寒蚓,旧作蚯,非,吕氏春秋淮南子邱蚓出不从虫。又说山训云:螼,无筋骨之强,高诱注:螾,一名蜷也,旧又有白颈二字,据吴普古本当无也。 《神农 ...
阅读全文

《神农本草经》下经 女青

味辛平。 主蛊毒,逐邪恶气,杀鬼温疟,辟不祥。一名雀瓢(御览作翾)。 吴普曰:女青一名霍由祗,神农黄帝辛(御览)。 名医曰:蛇衔根也,生朱崖,八月采,阴干。 案广雅云:女青,乌葛也。尔雅云:雚芄兰。郭璞云:雚芄蔓生。断之,有白汁可啖。毛诗云:芄兰之支。传云:芄兰草也。陆玑云:一名萝摩,幽州人,谓之雀瓢。别录云:雀瓢白汁,注虫蛇毒,即女青苗汁也,唐本草,别出萝摩条,非。 《神农本草经》目录
阅读全文

《神农本草经》下经 鸢尾

味苦平。 主蛊毒邪气,鬼注,诸毒,破症瘕积聚,去水,下三虫。生山谷。 吴普曰:鸢尾,治蛊毒(御览)。 名医曰:一名乌园,生九疑山,五月采。 案广雅云:鸢尾,乌萐,射干也(疑当作鸢尾乌园也,乌萐射干也,是二物)。唐本注云:与射干全别。 《神农本草经》目录
阅读全文

《神农本草经》下经 铅丹

味辛微寒。 主土逆胃反,惊痫瘨疾,除热下气,炼化还成九光。久服通神明(御览引作吐下,云久服成仙)。生平泽。 名医曰:一名铅华,生蜀郡。 案说文云:铅,青金也。陶宏景云:即今熬铅所作黄丹也。 《神农本草经》目录
阅读全文

《神农本草经》上经 络石

味苦温。 主风热,死肌,痈伤,口干舌焦,痈肿不消,喉舌肿,水浆不下。久服,轻身明目,润泽,好颜色,不老延年。一名百鲮。生川谷。 吴普曰:落石,一名鳞石,一名明石,一名县石,一名云华,一名云珠,一名云英,一名云丹,神农苦小温,雷公苦无毒,扁鹊桐君甘无毒,李氏大寒,云药中君,采无时(御览)。 名医曰:一名石磋,一名略石,一名明石,一名领石,一名县石,生太山或石山之阴,或高山岩石上,或生人间,正月采。 ...
阅读全文
913/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