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名词

中医常用词汇,普及中医常识。

骨褐

【骨褐(骬)】[骨褐]与骬,音义同。指“鸠尾”或“蔽心骨”,位于胸骨体的下方,即解剖学上的胸骨剑突部分。前胸部骨骼的总称。(按:[骨褐]为左边一“骨”字,右边取“褐”的右边旁)
阅读全文

泪窍(泪堂)

【泪窍(泪堂)】位于内眦部,在上、下眼脸内方各有一小孔处,为排泄眼泪的通道。
阅读全文

承浆

【承浆】在下唇中央部下方的凹陷处。穴位名,即位于承浆的正中央,属任脉经。
阅读全文

发隙

【发隙】即头皮上生长头发的边缘部。其中在额部上方的头发边缘叫“前发际”,在项(后头)部上方的头发边缘叫“后发际”。
阅读全文

核骨

【核骨】又名“核骨”,即拇趾的第一趾骨与跖骨的关节后下方的圆形籽骨。
阅读全文

横骨

【横骨】又名“下横骨”、“盖骨”。即解剖学上的耻骨。指舌骨,位于舌根部的小骨。穴位名,位于耻骨前联合上缘的正中点向左右旁开五分处,属足少阴肾经。
阅读全文

目眶骨

【目眶骨】眼窝四周围的骨骼。其中在眼窝上方的又称眉棱骨。在眼窝下方的又称“[出页]骨”。(按:[出页]为一个字)
阅读全文

【跖】即足掌,是站立时足部着地的部分。即足大趾下面的远端部分,相当于足大趾球部。
阅读全文

火不生土

【火不生土】火指肾阳,即命门火;土即脾胃。当肾阳虚弱,命门火不足,脾胃得不到这种阳气的温煦,影响胃气腐熟水谷和脾气运化营养精微,运化水湿的功能,出现肾脾阳虚的综合病症,均属火不生土。临床表现为腰酸膝冷,畏寒,饮食不化,小便不利,浮肿或天亮前腹泻等。
阅读全文
232/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