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补阴丸" 的结果

找到 104 条相关结果

杂病•内伤类•娠后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8 | 20 阅读

胎动,胎痛、漏血及风寒外邪,不可轻易服药,亦不得交合触动欲火。生后摄养,一如胎前盖母食热,则乳热;母食寒,则乳寒;母食膏粱爨烈之物,则乳毒,有是数者,子受其害矣。寡欲清心为上策,寡欲则不妄交合,积气储精待时而动,故能有子,凡心有所动,即是欲。心主血而藏神,肾主精而藏志,心神外驰,则肾志内乱,其于交会之际,殊无静一清宁之气,所泄之物,同归腐浊而已,安能发育长养于其间哉!欲寡神完,不惟多子,抑亦多寿,...

阅读全文
几种阴虚体质的中药调理法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1 | 19 阅读

阴虚体质以养阴润燥的药物调理为佳。可以补阴的中药有:海参、百合、麦冬、天冬、石斛、玉竹、黄精、明党参、枸杞子、墨旱莲、女贞子、五味子、龟板、鳖甲、燕窝、鸡子黄等。日常生活中可以运用这些中药,制成药茶或药饮来改善一盛阴虚的症状。 年老阴亏、皮肤干燥、手足心热、面部供热、大便干燥者,可用生鸡蛋1枚,打碎调匀,用沸水冲开,待温后用蜂蜜调服。 如烦躁易怒、两目干涩、视物模糊,可用菊花6克,枸杞子、决明子...

阅读全文
丹溪杂病派力倡丹溪气血痰郁之学的王纶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17 | 19 阅读

王纶,字汝言,浙江慈溪人。弘治(1488-1505)年间进士,迁礼部郎中,历广参政湖广、广西布政使等。因父病,遂研精医业,其学术多宗丹溪,著作有《明医杂著》《本草集要》等。 王纶虽以丹溪为宗,然不偏执。他以“外感法仲景,内伤法东垣,热病用河间,杂病用丹溪”为指导思想,博采众长。他反对“东垣之法宜用于北,丹溪之法可行于南”的说法,认为南方亦有寒病,北方亦有热病,李朱两家是发《内经》之奥旨,补前人之...

阅读全文
滋阴养生方剂举例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2 | 18 阅读

滋阴方剂,是指由具有补阴功效的药物组成,能够用于治疗阴虚病症的方剂。阴虚证的症状,常表现为形体羸瘦、面容憔粹、口燥、咽干、虚烦、失眠、大便秘结、小便赤短、腰酸背痛、脉沉细数、舌红苔少、津少等,严重的可能发生骨蒸潮热、盗汗、呛咳无痰、梦遗、滑精等。对于上述病症的治存,应以熟地黄、麦门冬、天门冬、龟板、知母、枸杞子、黄柏等具有滋阴功效的药物为主要组成。在诸多滋阴养生方剂中,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

阅读全文
秋季养生保健六注意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2 | 17 阅读

  秋三月以秋分为季节气候转变环节,此时自然界阳气渐收,阴气渐长。“白露”后雨水渐少,秋风瑟瑟,天气干燥,故秋令主燥。“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后,昼热夜凉,气候变化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若不注意养生保健,身体容易患病,旧病复发,所以古人称秋季为“多事之秋”是有一定道理的。秋季养生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调和情志 一般而言,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伤感,特别是身临花木凋零、秋风萧瑟的深...

阅读全文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9 | 17 阅读

痿者。手足不能举动是也。又名软风。下体痿弱。不能趋步。及手战摇。不能握物。此症属血虚。血虚属阴虚。阴虚生内热。热则筋弛。步履艰难。而手足软弱。此乃血气两虚。风湿之症。古方通用风药治之。非也。独东垣丹溪二先生治法。始合经意。而以清燥汤主之。丹溪又分血热湿痰。气虚血虚瘀血等法。湿热。用东垣健步丸。燥湿降阴火。加苍术、黄柏、黄芩、牛膝之类。湿痰。二陈汤加苍术、白术、黄芩、黄柏、竹沥、姜汁。气虚。四君子汤...

阅读全文
冬季上火食药调理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0 | 17 阅读

天气越来越寒冷了,人们喜欢进食温热食物来避寒取暖,于是,麻辣火锅、烧烤肥甘、鱼虾牛羊、火腿及煎炸五辛等热性食品成了冬季的家常便饭。中医认为,冬至过后,人体内阳气开始逐渐升发,如果属于实热体质,则很容易导致人体阴阳失衡而出现内火旺盛等上火现象。 生活中有一些人上火后,总是急于去服用清热药,其实,如果不严重,不妨先用食物来降降火毒。正如唐代孙思邈所云:“安身之本,必资于食,不知食宜者,不足以存生。为...

阅读全文
补肾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6 | 17 阅读

《备急千金要方》卷六:补肾丸 名称: 补肾丸 别名: 羊肾丸(《世医得效方》卷十)。 处方: 山茱萸 干姜 巴戟天 芍药 泽泻 桂心 菟丝子 黄耆 干地黄 远志 蛇床子 石斛 当归 细辛 苁蓉 牡丹 人参 甘草 附子各60克 菖蒲30克 羊肾2枚 防风45克 茯苓90克 制法: 上二十三味,研末,蜜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补肾聪耳。主肾虚耳聋,耳呜。 用法用量: 饭后服...

阅读全文
杂病学的宗师朱丹溪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09 | 17 阅读

朱丹溪(1281-1358),名震亨,字彦修,浙江义乌人,世居丹溪,后学便以丹溪为称。丹溪得杭州名医罗知梯之薪传。罗为刘完素的三传弟子,又旁通李东垣、张子和诸家,丹溪故能集金元诸大家之精华,而在杂病证治方面独树一帜,后人有“内伤法东垣,杂病用丹溪”之说。著作有《格致余论》《局方发挥》《丹溪心法》等。 近人周学海指出:“丹溪一生,学力全在治郁、治痰。读者宜留意此。气郁之而痰生,郁之与痰,气血之...

阅读全文
补益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8 | 16 阅读

脉法。气虚。脉细或缓而无力。右手弱。血虚。脉大或数而无力。左手弱。阳虚。脉迟阴虚。脉弦。真气虚。脉紧。男子久疾。气口脉弱则死。强则生。女人久病。人迎强则生。弱则死。夫人之正气不足曰虚。复纵嗜欲曰损。致病之因。有六焉。一曰气。二曰血。三曰精。四曰神。五曰胃气。六曰七情忧郁。六气委和。则各司其职。曰无病。失养违和。阴阳偏胜克剥则诸病生焉。夫气乃肺之主。血乃肝藏之。精乃肾之主。神乃心之主。饮食乃脾胃之主...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