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伤风伤寒" 的结果

找到 27 条相关结果

苏叶的养生价值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6 | 27 阅读

受寒感冒后,通常可用三五克苏叶,开水泡了喝下去。一会儿,就会感觉身上热了,微微出汗,然后感冒的症状就开始消失了。 苏叶又叫紫苏叶,性味辛温。其作用是解表、散寒、理气、和营。全国各地都有,以前我家窗前就生长了很多,我经常摘来洗干净了吃。 苏叶的味道特别,它含有一些挥发物质,如紫苏醛等,我们虽无法搞清它的味道是如何合成的,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品尝它,并用它来调理身体。 《本草化义》中说:“紫苏叶,为发生...

阅读全文
葛根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26 阅读

《中国药典》:葛根 实际拼音: Gě Gēn 英文名: RADIX PUERARIAE 别名: 葛藤、粉葛、干葛、葛麻藤 来源: 本品为豆科植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Ohwi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干燥根。秋、冬二季采挖,野葛多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干燥;甘葛藤习称“粉葛”,多除去外皮,用硫黄熏后,稍干,截段或再...

阅读全文
瘴气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6-01 | 17 阅读

一论夹岚瘴气。溪源蒸毒之气。其状血乘上焦。病欲来时。令人迷困。甚则发躁狂妄。亦有哑不能言者。皆由败血瘀于心。毒涎聚于脾经所致。宜驱瘴汤人参 柴胡 黄芩 半夏 大黄 枳壳 甘草(各等分)上锉。每服一两。姜、枣煎。空心服。哑瘴。食后服。一论海内缙绅。游宦四方。水土不服。常用此方。若任两广。尤宜多服。理脾却瘴汤陈皮(炒) 白术(去芦炒) 茯神(去皮木) 黄芩(炒) 栀子(炒) 半夏(姜制各一钱)神曲(炒...

阅读全文
扁鹊心书
扁鹊心书 | admin | 2025-06-11 | 16 阅读

《扁鹊心书》目录作者:窦材 朝代:宋 年份:公元1127年—1279年特别说明:原书小字部分在启疾光录入时转成带括号即“()”的部分。卷首      序                        奏玉帝青辞          进医书表卷上        当明经络              须识扶阳              住世之法             大病宜灸             三...

阅读全文
中药“苏门”三才子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2 | 14 阅读

古有苏门三学士,即苏门三大才子,苏洵、苏轼、苏辙,三人文学造诣很深,光耀门楣,并入唐宋八大家,传为千古佳话。今有中药三才子,即紫苏身上三件宝,苏叶、苏梗和苏子,它们同是一母所生,功效却各异,但都是临床常用的药物。是中医治病的好帮手,所以称它们中药三才子。 苏叶,即紫苏的叶子。《药品化义》曰:“紫苏叶,为发生之物。辛温能散,气薄能通,味薄发泄,专解肌发表,疗伤风伤寒,及疟疾初起,外感霍乱,湿热脚气...

阅读全文
紫苏:一物三用的治气神药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7 | 14 阅读

紫苏是大众耳熟能详的药食同源中药,在中国种植应用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其叶(苏叶)、梗(苏梗)、果(苏子)均可入药。紫苏叶可生食、做汤,具有特异的芳香,呈阔卵形或圆形,边缘有粗锯齿,两面绿色或紫色,适合在阳台种植,观赏食疗价值俱佳。 外感风寒灵药,治气之神药 紫苏一般在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贮藏置阴凉干燥处晒干。专家介绍,紫苏性味辛温,归肺、脾经,主要有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的功效,自古便...

阅读全文
本草分类•治寒门|治上焦寒:附子 川乌 天雄 生姜 桂枝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6-07 | 13 阅读

治寒门即汤液热浮长也。古庵云∶治寒以热。热药属阳,故治寒多阳药。外寒宜汗散,宜用风门药,寒从汗解也。夫寒湿皆属阴,宜与治湿门通看。附子附子辛甘咸热毒,虚寒风湿行经速,咳逆厥冷腹心疼,霍乱呕痢筋蜷缩。附子、乌头、乌喙、天雄、侧子,五物同出异名。似乌鸟头者为乌头,俗名川乌;两歧相合如乌之嘴者为乌喙;细长至三四寸者为天雄;附根而生者为附子;小者为侧子。补虚多用附子,风家多用天雄、川乌。东垣云∶附子有大毒...

阅读全文
红绵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6 | 12 阅读

《卫生总微》卷三:红绵散 名称: 红绵散 处方: 白僵蚕(去丝嘴)2两(炒),天麻1两,天南星2两(切薄片,油焙黄),苏木节2两半(别研)。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风湿体热,头目不清。 用法用量: 《三因》有白术。 伤风有表证发热者,加去节麻黄半钱;有里热,心躁烦渴者,加滑石末半钱。 《袖珍小儿》卷四:红绵散 名称: 红绵散 处方: 全蝎5个(去毒)...

阅读全文
和阵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5-15 | 12 阅读

(《局方》)二陈汤:治痰饮呕恶,风寒咳嗽,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因生冷,或饮酒过多,脾胃不和等证。陈皮 半夏(制,各三钱) 茯苓(二钱) 炙甘草(一钱)水二钟,姜三五片,枣一枚,煎八分,食远服。加减二陈汤:治呕吐吞酸,胃脘痛,呃逆。即前方加丁香九粒,气滞甚者,可加一二钱。(丹溪)加味二陈汤:治食郁瘀滞,胸膈不快。苍术(米泔浸) 白术(炒) 橘红 半夏(泡) 茯苓 川芎 香附(各八分) 枳壳 黄...

阅读全文
八仙丹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1 | 12 阅读

《洞天奥旨》卷六:八仙丹 名称: 八仙丹 处方: 大黄6克,金银花120克,当归尾30克,玄参60克,柴胡9克,炒栀子9克,黄柏9克,贝母9克。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化痰行气。主湿热下注。(阴囊皮炎)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灵验良方汇编》续编:八仙丹 名称: 八仙丹 处方: 紫苏,青蒿,薄荷,大蒜子,生姜,青梅(并取自然汁等盅),甘草1两,滑石6...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