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针

电针疗法是将针灸与电学相结合,作用于人体经络腧穴,以治疗各种疾病的治疗方法,是针灸疗法的一个有特色的独立分支疗法。

电针技术的注意事项

1)每次治疗前,都要检查电针是否正常。治疗后须将输出调节开关等全部退至零的位置,随后关闭电源,撤去导线。 2)电针感应强,通电后会产生肌肉收缩及麻、胀、颤抖感,故须事先告诉患者,让其思想上有所准备,以便能更好地配合治疗。电针刺激强度应逐渐从小到大,不要突然加强以免出现突然晕厥、弯针、断针等异常现象。 3)在左右两侧对称的穴位上使用电针,如出现侧感觉过强,可将左右输出电流对换。对换后,如果原感觉强 ...
阅读全文

溃疡性结肠炎电针疗法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病变主要位于结肠黏膜层,以溃疡为主,多累及直肠和远端结肠,严重者遍及整个结肠。临床表现为黏液血性腹泻、腹痛和里急后重,病情易反复发作。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40岁多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 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主要是因脾失健运,湿浊内生,郁而化热。或感受寒湿暑热之邪,损伤脾胃,酿成湿热,导致湿热蕴结大肠,肠道气血凝滞;或饮食不洁,使脾胃受伤, ...
阅读全文

支气管哮喘电针疗法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由多种细胞(如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和T淋巴细胞、呼吸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支气管反应性过度增高的疾病,以发作性伴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为主要临床特征。 中医认为,支气管哮喘发生因宿痰内伏于肺,由于复感外邪、饮食、情志、劳倦等诱因,诱动内伏之宿痰,致痰阻气道,肺不得宣,肺气上逆,发而为喘;久病之后或体质素弱,肾气虚损,气不归纳,诸气上浮而致喘。哮病的病位在肺,多 ...
阅读全文

慢性咽炎电针疗法

慢性咽炎为咽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炎症。弥漫性咽部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局限性咽部炎症则多为咽淋巴组织炎症。本病在临床中常见,病程长,症状容易反复发作。 中医学认为,慢性咽炎常由热病过后,余邪未清,邪滞肺金;或由肺肾亏损,津液不足,循经上蒸,熏蒸咽喉,咽失濡养而成。 慢性咽炎电针疗法一 取穴 人迎、孔最、太冲、合谷、丰隆、足三里。 操作规程 刺人迎穴时,医者用拇指将颈总动脉轻轻 ...
阅读全文

面肌痉挛电针疗法

面肌痉挛又称面肌抽搐,表现为一侧面部不自主抽搐。抽搐呈阵发性且不规则,程度不等,可因疲倦、精神紧张及自主运动等而加重。起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然后涉及整个面部。本病多在中年后发生,常见于女性。 面肌痉挛的发病原因传统医学认为是由于素体阴亏或体弱气虚引起阴虚、血少、筋脉失养或风寒上扰于面部而致,病位在面部阳经与肝、脾、肾、胆、胃等脏腑相关;病性或虚或实。 面肌痉挛电针疗法一 取穴:主穴:翳风、牵正、 ...
阅读全文

电针疗法的进针法

进针时要求操作者进针姿势端正,而且须十分审慎,好的进针方法可以减少疼痛,顺利进针,进针一般用右手持针操作,称为“刺手”,其作用是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操作及出针操作。持针方法是一手拇、食、中三指夹持针柄,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之间相对,如持笔之状。左手可切按压针刺部位,或扶住针身,称为“压手”,其作用是固定腧穴的位置夹持针身协助刺手进针。针刺时,两手应协同操作,紧密配合,共同完成进针,临床常用的进行方 ...
阅读全文

糖尿病电针疗法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其基本病理特点为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或外周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引起以糖代谢紊乱为主,包括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的一种全身性疾病。其主要特点为持续的高血糖状态、尿糖阳性和糖耐量减低。症状典型者具有多饮、多食、多尿和体重减轻等“三多一少”的证候群。 糖尿病的病因有内因和外因两方面:内因为素体阴虚;外因为恣食肥甘,情志失调,劳欲过度,或感受热毒等,致火灼阴津,燥 ...
阅读全文

过敏性鼻炎电针疗法

过敏性鼻炎即变应性鼻炎,是指特应性个体接触变应原后主要由IgE介导的介质(主要是组胺)释放,并有多种免疫活性细胞和细胞因子等参与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 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内因多为肺脾功能失调,外因多为感受风寒,异气之邪侵袭鼻窍而致。 肺气虚弱,感受风寒:肺气虚弱,会引起卫外功能不足,卫表不固,滕理疏松,风寒之邪则易乘虚而入,肺受寒邪,肺气不得通调,鼻为肺窍,肺气不宣,鼻窍不利,而致鼻勋。脾气 ...
阅读全文

头痛电针疗法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自觉症状,可单独出现,亦见于多种疾病的过程中。头痛是指因外感六淫、内伤杂病而引起的以头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类病证。 头痛的病因不外外感与内伤两类:感受外邪,情志失调,先天不足或房事不节,饮食劳倦及体虚久病,头部外伤或久病入络。 基本病机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外感头痛属表属实;内伤头痛中气血亏虚、肾精不足之头痛属虚证,肝阳、痰浊、淤血所致之头痛多属实证。虚实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
阅读全文

电针疗法的出针

出针前,应先将电针仪的强度旋钮逐渐由大到小旋钮至"O"位,然后关机,取下电线插头,取下夹在针上的电极。 取下电极后,轻轻捻转毫针,如针下沉紧或有滞针现象,不可急于出针,也不可用力猛拔,以免引起疼痛,甚至折针。此时宜循、按邻近组织以宣散气血,待针下气缓不沉紧后方可拔针。 出针时,有快速出针和缓慢出针法。快速出针法适应千浅刺腧穴。缓慢出针法适应于深刺的脸穴。针后,一般在针眼处消毒即可,如针眼有出血, ...
阅读全文

电针疗法的行针手法

(1)提插法 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或感受得气后,进行深、浅交替提针和插针,提插的幅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层次的有无和操作时间的长短等,应根据病人的体质,病情和腧穴的部位及医生所要达到的目的而灵活掌握。 (2)捻转法 将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或有得气感后,用拇指和食指捏住针柄做一前一后,左右交替的旋转捻动的动作。其捻转角度、快慢和时间,应根据患者病情、特征及医生所要达到的目的灵活运用。
阅读全文

肥胖电针疗法

肥胖是指人体因各种因素导致体内脂肪堆积过多和分别异常、体重增加的一种疾病。如无明显病因可寻者称单纯性肥胖症;具有明确病因者称为继发性肥胖症。 肥胖者多为标实本虚之证。中医认为本病形成多由过食肥甘、膏粱厚味之品,加之久卧、久坐、活动过少,致“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久卧伤气”,或年老体弱,气虚气郁必使运化无力,转输失调,膏脂痰湿内聚,使人肥胖。或七情所伤,常致肝气郁滞,而使肝胆疏泄失于调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