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损启微

虚损启微

秘元煎(新方)

治遗精带浊等病,此方专主心脾。远志(八分,炒) 山药(二钱,炒) 芡实(二钱,炒) 白术(一钱半,炒) 枣仁(二钱碎) 茯苓(一钱半) 炙甘草(一钱) 人参(一二钱) 五味(十四粒,畏酸者去之) 金樱子(二钱,去核)水二盅,煎七分,食远服。此治久遗无火,不痛而滑者,乃可用之。如尚有火觉热者,加苦参一二钱。如气大虚者,加黄 一二三钱。  
阅读全文

八珍汤(《局方》)

治气血两虚,调和阴阳。人参(二钱) 白术(二钱) 茯苓(二钱) 甘草(一钱,炙) 熟地(三钱) 当归(二钱)川芎(一钱) 芍药(二钱,炒)水煎温服。  
阅读全文

抽薪饮(新方)

治诸凡火炽盛而不宜补者。黄芩 石斛 木通 栀子 黄柏(各一二钱) 枳壳(钱半) 泽泻(钱半) 细甘草(三水一盅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内热甚者,冷服更佳。如热在经络肌肤者,加连翘天花粉以解之。热在血分大小肠者,加槐蕊、黄连以清之。热在阳明,头面或躁烦便实者,加生石膏以降之。热在下焦小水痛涩者,加草龙胆、车前以利之。热在阴分津液不足者,加门冬、生地、芍药之类以滋之。热在肠胃实结者,加大黄、芒硝以通之 ...
阅读全文

苓术菟丝丸(新方)

治脾肾虚损,不能收摄,以致梦遗精滑困倦等症。白茯苓 白术(米泔洗炒) 莲肉(各四两) 五味(酒蒸) 山药(各二两,炒) 杜仲(三两,十两)上用山药末,以陈酒煮糊为丸桐子大,空心滚白汤,或酒下百余丸。如气虚神倦不能收摄,有加人参三四两尤妙。  
阅读全文

五柴胡饮(新方)

五为土数,从脾胃也。脾土为五脏之本,凡中气不足,而外邪有不散者,非。此与四柴胡饮相表里,但四柴胡饮止调气分,此则兼培血气,以逐寒邪,尤切于时用者也,神效不可尽述。柴胡(一二三钱) 当归(二三钱) 熟地(三五钱) 白术(二三钱) 芍药(钱半,炒用)炙甘草(一钱) 陈皮(酌用或不必用)水一盅半,煎七分,食远热服。寒胜无火者,减芍药,加生姜三五七片,或炮干姜一或再加桂枝一二钱,则更妙。脾滞者,减白术。 ...
阅读全文

徙薪饮(新方)

治三焦凡火,一切内热,渐觉而未甚者,先宜清以此剂,其甚者,宜抽薪饮陈皮(八分) 黄芩(二钱) 麦冬 芍药 黄柏 茯苓 牡丹皮(各钱半)水一盅半,煎七分,食远温服。如多郁气逆伤肝,胁肋疼痛,或致动血者,加青皮、  
阅读全文

家韭子丸(《三因》)

治少长遗溺,及男子虚剧,阳气衰败,小便白浊,夜梦遗精,此药补养元家韭子(六两,炒) 鹿茸(四两,酥炙) 肉苁蓉(酒浸) 牛膝(酒浸) 熟地 当归(各二两) 菟丝(酒煮) 巴戟(各一两半) 杜仲(炒) 石斛 桂心 干姜(各一两,炮)酒糊丸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加至百余丸,食前温酒任下。  
阅读全文

三柴胡饮(新方)

三为木数,从肝经血分也。凡人素禀阴分不足,或肝经血少,而偶感风寒者邪不深,可兼补而散者,或病后产后感冒,有不得不从解散,而血气虚弱,不能外达者,宜此主之。柴胡(二三钱) 芍药(钱半) 炙甘草(一钱) 陈皮(一钱) 生姜(五七片) 当归(二钱,溏泄者易以熟地)水一盅半,煎七八分,温服。如微寒咳呕者,加半夏一二钱。  
阅读全文

贝母丸(新方)

消痰热,润肺止咳,或肺痈肺痿,乃治标之妙剂。贝母一两,为末,用沙糖或蜜,和丸龙眼大,或噙化,或嚼服之。若欲劫止久嗽,每两,宜加百药煎、蓬砂、天竺黄各一钱,佐之尤妙。如无百药煎,即炒醋文蛤一钱亦可,或粟壳亦可酌用。若治肺痈,宜加白矾一钱,同贝母丸服,如前最妙。  
阅读全文

四味回阳饮(新方)

治元阳虚脱,危在顷刻者。人参(一二两) 制附子(二三钱) 炙甘草(一二钱) 炮干姜(二三钱)水二盅,武火煎七八分,温服,徐徐饮之。  
阅读全文

人参养荣汤(《局方》)

治脾肺俱虚,恶寒发热,肢体瘦倦,食少作泻,口干心悸自汗等。人参 黄 当归 白术 甘草 桂心 陈皮(各一钱) 熟地 五味 茯苓(各七分)白芍(钱半) 远志(五分)加姜枣水煎服。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