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治例

杂病治例

未发,以扶正气为主。已发,以攻邪为主。有外感邪盛。补 气虚短气,用人参、蜜炙黄柏、麦门冬、地骨、阿胶、桑白皮。降痰 有痰亦短气而喘。导痰汤方∶半夏、南星、陈皮、枳实、茯苓、甘草。滋阴 阴虚,自小腹下火起而上者,地黄丸。年高痰喘不定者,必用此,仍茯菟与地黄等分。疏利风痰 《妇人大全良方》千缗汤方∶半夏、皂角、炙草、生姜。降火 有热甚而喘。泄水 有水乘肺而喘,葶苈、牵牛之类。降气导气汤、苏子降气汤, ...
阅读全文

熏 初起者,即愈,用熟艾,于小罐内烧烟熏之。敷 大扎草灰贴。蜡膏纸,入油些少,乳香些少更妙,或只用文蛤末。一方∶黄连(五) 蛤粉(四) 轻粉(一) 黄丹(一) 枯矾(半)下 显仁丸。下注疮只用当归拈痛汤效,或作丸服。  
阅读全文

诸疮

初起者,疔疽发背,便蒸之。或毒下陷,亦可用方别内托。发汗 在背羌活为主,在面白芷,在肩胁柴胡,在胸腹白芷、升麻。东垣最妙,脉数滑浮大者,宜东垣消毒散。沉细者,十补散。滑数疮在下,宜当归拈痛汤。蒸 蒜片或白芷、木鳖为末,蜜和作饼用。多年冷疮,用附子片。下 脉实,疮肿 ,便闭,宜内疏黄连汤。汗多脉大,谵语,破棺丹。从治 有因食一切毒物及死驴马肉,而发疮肿者,有湿毒等致,宜服后药。飞龙夺命丹∶治一切疔 ...
阅读全文

嘈杂

多是痰、食郁。有热,姜炒黄连不可无。  
阅读全文

鼓胀

消导 气胀,清热行气,中满分消丸。寒胀,中满分消汤。补中行湿 此脾虚之甚,大剂参、术、陈皮、茯苓、仙术。行血 有血积。洁净府 小便涩者,宜竟渗利之。下 脉实人壮盛者,下之便用收拾。行气 浓朴治胀,因味辛散。一法,用大虾蟆一个,入猪肚内煮熟,去蟆不用,病患一日吃尽,遂愈,神妙。滋阴 无阴则不能化,故胀,故药加芩、连类。针 上脘、三里、章门、阴谷、关元、期门、行间、脾俞、悬钟、承满。  
阅读全文

专主于痰,必用薄滋味。宣 宜春初吐之。导痰顺气 清肺养正之药。  
阅读全文

(详淋)

不通者,用以上法,或用坐药,见伤寒例。男子急甚者,令人吹吮之。妇人仍用坐药。  
阅读全文

捷嚏 初得厥而不知人事,宜不卧散吹擂。调气 先用苏合香丸灌之,醒后看虚实治。升发 卒厥暴死,飞尸鬼注,鬼击客忤,三因追魂汤,即麻黄汤。宣 或七情痰气所致,故宜吐之。白子末汤调,服之吐。清热养气 白虎加人参汤。虚甚者,独参汤。温 表热内寒,下利清谷,食入则吐,或干呕,或汗,四肢冷,拘急,身体痛,不渴,四逆汤。  
阅读全文

腹痛

有实、有虚、寒、气滞、死血、积、热、风、湿痰、清痰、惊痰。脉滑者痰,弦者食痹、疮、痧、疝。发汗 大抵风寒与湿痰在表之里作痛,宜汗之。温 寒入中脘痛,理中。少腹小腹,四逆,厥阴,当归四逆汤、吴茱。熨 寒在内急痛,宜灰包熨之。逐热 有湿热作痢者,宜导气汤下之。湿热怫郁,痛随利减。针 大抵实痛宜刺泻之,太冲、三阴交、太白、太渊、太陵。消积 脾积丸。见泻例中。下食 食积停滞,与内消脾积,看冷热物下之。通 ...
阅读全文

头眩

或运。痰挟气虚,火积其痰。脉大是久病。利痰清热 南星、半夏、桔梗、枳壳、陈皮、甘草、茯苓、黄芩之类。疏风 川芎茶调散。兼热痰,二陈加羌活、仙术、黄芩,青州白丸子。降火 滚痰丸、清空膏。导饮 蠲痰丸。消食 有内伤停食挟痰而致。活血 脉涩有死血。补气 虚者,参、术、 、归、陈皮、甘草之类。搐鼻 湿甚者,牛末吹之。针 上星、风池二穴、天柱。  
阅读全文

咳嗽

风、寒、火、劳、痰、肺胀、湿、五脏咳,看痰例分六气治为要。发散 风∶消风散、金沸草散。寒∶麻黄汤、干姜五味子汤。下 湿∶十枣汤、小胃丹、葶苈木香散。水∶葶苈丸。胃实痰郁者,下后调理。宣 痰在膈上,或停郁胃中。重者,瓜蒂散。轻者,萝卜子末吐之。泻火 实者,解毒汤。轻者,知母、地骨、桑白皮、麦门冬、桔梗、甘草,礞石滚痰丸。上半日属胃中有火,贝母、地骨。五更咳者,此胃中有食积,至此时流入肺中。滋阴 午 ...
阅读全文

凡气有余便是火,不足者便是气。阴虚火动难治。发汗 火郁在何经络,当发散。降散 轻则可降,小便降火急速,益元散、八正散之类。升发 重则从其气而升之,升阳泻火汤例。泻 实者下之,解毒、凉膈、调胃皆可用。缓 火急甚,必缓之。生甘草兼缓兼泻。看虚实,分正、从法。正治 人壮气实,火盛颠狂者,可用正治。或硝水冰饮之,凉膈、解毒之类。从治 人虚火盛或狂者,用姜汁汤调辰砂益元散与之。若投以冰凉凉药立死。如左金丸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