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标本心法类萃

伤寒标本

内外伤寒

始得脉便沉而里病表和者,内伤也;脉浮而表病里和者,外伤也。病在身体四肢,为表病;病在胸腹之内,为里病。内伤通神散(五十一),外伤双解散(五十四),内外一切所伤通圣散(五十三),然不若双解散,以平和为之,三法至神。  
阅读全文

凡口干烦渴者,伤寒汗出而渴者,饮水反吐名曰水逆,俱宜五苓散(二十四)。少阴病二、三日,口燥咽干,三一承气汤(十三)。或里热燥甚,伤寒怫郁留饮不散,烦渴不止则腹高起痛不可忍,但呕冷涎,大渴不能饮,饮亦不能止其渴,喘急闷乱,但欲死者,三一承气汤,下咽立止其渴,有若无病之人,须臾大汗而愈。至此往往多有不利而汗出,亦有药力但随汗之宣通,不利而愈。或汗吐下后,烦渴口干,脉浮大,白虎汤(二十二)加人参;烦躁 ...
阅读全文

自利并误下

自利者,不经下药攻里而自利也。脉浮表不解自利,或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二十四)。一切泻痢间作,桂苓甘露饮(三十四)。温湿内甚而作痢者,黄连解毒汤(二十一)。或自利清水,色钝青,心下痞痛。口燥者,皆湿热相搏于肠胃之内而成,三一承气汤(十三)。当汗而反下,及不成结胸而但下利清谷不化,表证在,表热里寒也,急以四逆汤(四十三)温里;利止里和,急以桂枝解表。或用巴豆热药下之而协热利不止,皆宜五苓散止利兼解表 ...
阅读全文

表证

凡表证脉浮,身体肢节疼痛,恶风、恶寒者,可汗之不可下也。伤寒无汗麻黄汤(一),伤风自汗桂枝汤(二)。一法不问风寒通用双解散(五十四),或天水散(五十二)最妙。  
阅读全文

劳复食复

汗下后,劳复,柴胡饮子(四十七);饮酒复剧,黄连解毒汤(二十一),或双解(五十四)加黄连;在里者,三一承气汤(十三);在表者,益元散(五十二)或双解;半表半里,大柴胡汤(八)、小柴胡汤(九)、凉膈散(二十三)、解毒汤(二十一),随证用之。食复三一承气汤。  
阅读全文

发战

凡热病大汗将出而反寒战者,表之正气与邪气并甚于里,火热亢极而反兼水化制之,反为寒战,脉微欲绝者,三一承气汤(十三)或十枣汤(三十一)下之。凡欲作汗,无问病之微甚,或已经新下者,或下证未全者,但以凉膈散(二十三)调之;甚者黄连解毒汤(二十一)。或下后二、三日,或未经下,腹满烦渴,脉沉实而有里证者,三一承气汤下之,势恶者加黄连解毒汤。或战不快者,或战后汗出不快者,或战数次,经大战而汗不当者,乃并之太 ...
阅读全文

发斑

发斑,下证未全,凉膈散(二十三)。未曾下,胃热发斑,白虎汤(二十二)加人参、白术。阳明胃热发斑,脉沉须下者,三一承气汤(十三)下之。伤寒胃热发斑,凉膈散加滑石调五苓散(二十四)甚妙。伤寒七、八日,发黄有斑,微热、腹满者,或痰实壅上,虽诸承气汤不过者,仲景曰∶寸脉浮滑者可用瓜蒂散(二十六)吐之。  
阅读全文

表里证

表里俱见之证∶或半在表,或半在里之证者,谓前表里二证,病在相参。有欲汗之而有里病,欲下之而表病未解;汗之不可,吐之又不可,法当和解。伤风,白虎汤(二十二);伤寒、中风或两感,小柴胡汤(九)。一法不问风寒暑湿,用凉膈散(二十三)、天水散(五十二)二药合一服,用煎解之。或表热多,里热少,天水一,凉膈半;或里热多,表热少,凉膈一,天水半;表热极,里有微热,身疼头痛,或眩或呕,不可汗吐下者,天水、凉膈散 ...
阅读全文

里证

凡里证脉实而不浮,不恶寒及恶风,身不疼,自汗谵语,不大便,或咽干腹满者,可下之不可汗也。以上之证宜小承气汤(十二)、大承气汤(十)、调胃承气汤(十一),选而用之。一法不问风寒暑湿,或表、里两证俱不见,但无表证而有可下者,通用三一承气汤(十三)下之。此药发峻效,使无表热入里,而无结胸及痞之众疾也。或热结极深而诸药数下,毕竟不能利,不救成死者,大承气汤加甘遂一钱匕下之。病在里,脉沉细者,无问风寒暑湿 ...
阅读全文

呕吐

凡呕吐者,火性上炎也,无问表里,通宜凉膈散(二十三)。伤寒杂病,一切呕吐,调胃承气汤(十一)。烦闷干呕,黄连解毒汤(二十一)。呕吐烦渴者,桂苓甘露饮(三十四)、五苓散(二十四)。眩、咳呕者,白虎(二十二)加半夏、橘皮。伤寒呕吐,四肢厥逆清冷,调胃散(五十)。湿温内甚,恶心呕吐者,白虎合解毒汤。  
阅读全文
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