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方剂(M-R)

中药方剂按照M-R的拼音顺序进行索引。

秘方换腿丸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一:秘方换腿丸 名称: 秘方换腿丸 处方: 薏苡仁 石南叶 天南星(洗,姜制炒)川牛膝(酒浸,焙)肉桂(去粗皮)当归(去芦)天麻(去苗)附子(炮,去皮、脐)羌活 防风(去叉)石斛(去根)萆薢(微炙)黄耆(蜜炙)续断各30克 苍术(米泔浸)45克 槟榔15克 干木瓜120克 制法: 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祛风湿,壮筋骨。治肝肾虚弱,风寒湿邪下注腰膝,腿 ...
阅读全文

蔓荆丸

《直指》卷二十四:蔓荆丸 名称: 蔓荆丸 处方: 蔓荆子半两,枸杞子半两,牛蒡子(炒)半两,黑牵牛(炒)半两,胡麻半两,白芷半两,何首乌半两,威灵仙半两,荆芥穗半两,独活半两,蒺藜(炒,去刺)半两,细辛(去苗叶土)半两,僵蚕(炒,去丝)半两,道人头(去刺,取仁)半两,皂荚刺(炒焦)1两,苦参1两,大草乌(去皮尖,生)1两。 制法: 上为细末,大枫油和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大风。 用法用量 ...
阅读全文

马蔺子丸

《千金》卷十五:马蔺子丸 名称: 马蔺子丸 处方: 马蔺子1升(熟熬之),附子2两,干姜2两半,甘草2两半,神曲5两,麦糵5两,阿胶5两,黄连3两,蜀椒5合。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积冷痢,下白脓。 用法用量: 每服20丸,1日2次,以知为度。或为散,每服方寸匕,酒调下,亦佳。 各家论述: 《千金方衍义》:马蔺即蠡实,甘温益胃,冷人嗜食,故可以治积冷、痢下白脓,一派 ...
阅读全文

马蔺子饮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马蔺子饮 名称: 马蔺子饮 处方: 马蔺子3合,地榆2两,艾叶(炒)2两,赤石脂4两,当归(切,焙)4两,龙骨2两半,白茯苓(去黑皮)2两半。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赤白痢,脐腹疠痛;及久水泻,白浊如米泔。 用法用量: 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空腹温服。
阅读全文

马蔺根散

《圣惠》卷十八:马蔺根散 名称: 马蔺根散 处方: 马蔺根1两,川升麻1两,大黄3分(生用),射干3分,犀角屑半两,木通半两(锉),玄参1两,棘针半两,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制法: 上为散。 功能主治: 热病,咽喉闭塞,连舌肿疼。 用法用量: 每服5钱,以水1大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圣惠》卷三十五:马蔺根散 名称: 马蔺根散 处方: 马蔺根2两,川升麻1两,射干1两半,犀角屑 ...
阅读全文

麻仁煎

《医方考》卷五:麻仁煎 名称: 麻仁煎 处方: 麻仁4升。 功能主治: 癫风。 用法用量: 以水6升,煎7合,空心服。3剂效。 各家论述: 麻仁,润药也。多与之令人通利,故足以泻癫风。然可以济火,可以泽肝,可以润脾,可以濡肾,有攻邪去病之能,无虚中坏气之患,足称良也。
阅读全文

麻黄汤

《伤寒论》:麻黄汤 名称: 麻黄汤 处方: 麻黄(去节)6g 桂枝4g 杏仁(去皮尖)9g 甘草(炙)3g 功能主治: 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用法用量: 上四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去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啜粥,余如桂枝法将息。 《圣济总录》卷一八三:麻黄汤 名称: 麻黄汤 处方: 麻黄(去根节,汤煮,掠去沫)2两,石 ...
阅读全文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名称: 麻黄连轺赤小豆汤 别名: 麻黄连翘汤(《医学纲目》卷三十一)。 处方: 麻黄6克(去节)连轺6克(即连翘根)杏仁6克 赤小豆10克 大枣12枚(擘)生梓白皮(切)10克 生姜6克 甘草6克(炙) 功能主治: 解表发汗,清热利湿。治阳黄兼表证。发热恶寒,无汗身痒,周身黄染如橘色,脉浮滑。 用法用量: 上八味,以水1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 ...
阅读全文

乳香没药丸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乳香没药丸 名称: 乳香没药丸 处方: 乳香(另研)、没药(另研)、骨碎补(去毛)、五灵脂(去土)、缩砂仁、白附子、甜瓜子、牛膝(酒浸一宿)、当归(去芦)、干木瓜、地龙(去土)、木鳖子,各一两。白牵牛(三两.微炒)。 炮制: 上为细末,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治远年近日风湿脚气,攻注脚膝,或肿或疼,筋挛不能屈伸,脚不能踏地,及一切疼痛,往来不已,宜服。 用 ...
阅读全文

乳香膏

《刘涓子鬼遗方》:乳香膏 名称: 乳香膏 处方: 乳香30克 青薄荷叶120克 制法: 上二味,和研匀。 功能主治: 散毒,止痛。治发背初觉小,后五七日赤热肿高。 用法用量: 厚罨患处,上以青生绢靥盖之,觉干再以新水润之,常令湿润,三五度,其热毒自消散。
阅读全文

人参圆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圆 名称: 人参圆 处方: 人参、丁香、陈皮(去白)、干姜(焙)、白术,各一分;半夏(汤洗七次)半两。 炮制: 上件捣,罗为末,炼蜜和圆,如麻子大。 功能主治: 治小儿乳哺,饮冷过度,伤冷脾胃,腹胁胀满,多吐痰涎。 用法用量: 每三岁小儿,服一十圆,温汤下,不拘时,日二服,量儿大小加减。
阅读全文

如圣汤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如圣汤 名称: 如圣汤 处方: 苦桔梗(炒)一两,甘草(炒)二两。 炮制: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治风热毒气上攻咽喉,咽痛喉痹,肿塞妨闷。及肺痈咳嗽,咯唾脓血,胸满振寒,咽干不渴,时出浊沫,气息腥臭,久久吐脓,状如米粥。又治伤寒咽痛。 用法用量: 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渣,温服,小儿时时呷服,食后临卧。
阅读全文
5/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