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中医

岐黄中医,中医文化,中华文化。

见于“二十四史”的《宋书》《南齐书》中与疾病相关的成语典故●决痈溃疽

成语“决痈溃疽”意思是决口了的脓肿和破溃的毒疮。因在医学上,这类疮疡肿毒一旦溃破冒脓出来,不是病情加重,而是反而易于下手治疗,意味着没有先前那么红热肿痛而难受、凶险,要不了多久会逐渐治愈。由此引申腐败、损伤严重到极致的程度,也比喻事情的症结得到解决。语出《宋书•卷七十四•列传第三十四•沈攸之》:“况乃举兵内侮,逞肆奸回,斯实恶熟罪成之辰,决痈溃疽之日。” 这是时为朝中丞相,把持朝政,但还没废掉南朝 ...
阅读全文

漫谈“上医医国”

      “上医医国”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史书《国语·晋语八》。书中记载,晋平公病重,秦景公遣名医医和前往诊治。晋国大夫赵文子(赵武)问医和:“医者之术,可及于治国乎?”医和答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此语以医道喻治国,将高明的医者比作能治理国家的贤才,奠定了“医国”理念的文化根基。此外,《黄帝内经》中亦有“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的论述,虽未直接提及“医国”,但 ...
阅读全文

易传•说卦

[主内容] 简注:《说卦》即《易传·说卦传》,是《周易·易传》(《易经·易传》)之一。西汉时期该篇包含了《序卦》和《杂卦》二篇,是记述解说乾、坤、艮、兑、坎、离、震、巽八经卦所象征的各类事物,以及阐述六十四卦卦序排列原理和各卦的属性意义,以辅助占断吉凶的,故名“说卦”。 后人拆分成三篇并各有题名,第一篇仍名《说卦》,后人分为十一章,即为今本。 第一章 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幽赞于神明而生蓍[shī ...
阅读全文

关于《老子》的历史版本介绍

[主内容]       老子创立的“道德文化”对他以后的诸子百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可以说他是公认的“百家之祖”。即便今日,老子仍被公认为是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当前,道德复兴,少儿经典诵读兴起,以及世界范围内的“汉语热”的出现,对中国老子思想的研究更是越来越热,探索老子学说的真正意境和深刻内涵,是众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心愿。然而遗憾的是,随着历史的变迁,《老子》一书,原著真本已失,传抄多误。历代以来,注 ...
阅读全文

老子《道德经》原文及译文第四至六章(含王弼和苏辙注解) ... ... ... ...

[主内容] 第四章 道冲(道似一个器皿), 似万物之宗(好像万物的根源), 渊兮(它浩瀚无边啊), 而用之或不盈(永远取之不尽)。 挫其锐(压制锋芒), 解其纷(解脱纷扰); 和其光(和顺光辉), 同其尘(混同尘垢)。 湛兮(高深莫测啊), 似若存(好像无处不在)。 吾不知谁之子(我虽然不知它的来源), 象帝之先(但它却先于上帝)。 全文【翻译】  道,空虚无形,其大能却无穷无尽,渊远深奥啊,像是 ...
阅读全文

针灸铜人第一人王惟一(古代中医开创者■三十六名医谱之十三) ... ... ... ...

[主内容] 王惟一北宋著名针灸学家之针灸铜人第一人       针灸铜人第一人——王惟一(公元987—1067年即北宋太宗雍熙四年至英宗治平四年),名惟德,宋代著名针灸学家,宋仁宗(赵祯)时尚药局奉御,著有集宋以前针灸学之大成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卷,奉旨铸造我国古代最早、最重要、最著名的针灸铜人即宋天圣铜人2座,是众多针灸铜人的鼻祖。其外表刻有354个穴位(据王惟一专著《铜人腧穴针灸图》),旁 ...
阅读全文

桑寄生传

  桑寄生者,常山人也,为人厚朴,少有远志,读书数百部。长而益智不凡,雌黄今古,谈词如玉屑。状貌瑰异,龙骨而虎睛,劈力绝人,运大戟八十斤,走及千里马,与刘寄奴为布衣交。   刘即位,拜为将军,日含鸡舌侍左右,恩幸无比,荐其友周升、杜仲、马勃。上召见之曰:“公等所谓参苓茋朮,不可一日无者,何相见之晚耶!”生即进曰:“士以类合,犹磁石取针,琥珀拾芥。若小人而望其进贤,是犹求柴胡、桔梗于菹泽也。”然好佛 ...
阅读全文

医药诗词·地黄

 地黄 清·赵瑾叔 地黄气禀仲冬行,怀庆携来大有名。温可养荣宜用熟,寒能凉血只宜生。拌同姜酒脾无泻,食共萝卜发变更。四物为君八味首,九蒸九晒制须精。       按:地黄,也称苄 [biàn] 、芑[qi]、地髓等,将生的地黄浸入水中,浮起来的叫做天黄,半沉半浮的叫做人黄,沉下去的叫做地黄,入药沉者最好。 其味甘寒无毒,入心、肝、肾经。鲜者另有苦味,可清热生津、凉血、止血;干者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
阅读全文

中药远志感怀古诗赏析及其它相关古诗词一览

远志,别名小草、细草、小鸡腿、细叶远志、线茶等,味苦辛温无毒,入心肺肾三经。功能安神益智、祛痰、消痈,用于心肾不交引起的失眠多梦、健忘惊悸、神志恍惚、咳嗽多痰、痈疽疮肿等症。概因其感天之阳刚、得地之阴节而生,故无毒,亦阳草也。苦能泄热、温能壮气、辛能散郁,故主咳逆伤中、补不足。上入心而下入肾,水火并补,迨交坎离,而成既济,则养性安神。全神明而除邪气、阳发散而利九窍,心气通涌则智慧自益。本功外治,善 ...
阅读全文

医疗成语典故●疮巨衅深(创巨痛深)

疮巨衅深原指创伤大、祸患深,即比喻遭受巨大创伤和损失。出自宋·叶廷珪《海录碎事·政事》:“疮巨衅深,不胜荼毒。”疮:外伤、伤口,引申为创伤、伤痛、痛苦,也作“创”;衅:祸患、祸乱。犹“创巨痛深”。典故见《荀子·礼论(第十九)》。 也见于《礼记·三年问·第三十八》:“三年之丧何也?曰:称情而立文,因以饰群别,亲疏、贵贱之节而不可益损也。故曰无适不易之术也。创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三年之丧,称情而 ...
阅读全文

十二弟季所和邵子文病中感怀之作复次韵寄子

十二弟季所和邵子文病中感怀之作复次韵寄子 北宋·晁说之   先生穷1著(一作“作”)书,宁2比近术赦3。天故使之贫,赤手4唯是(一作书)籍。或者窥残篇5,律吕6起韶夏7。微意有子传,光烛不邻借。大臣荐曰才,留守8劝征驾9。讲席10出正涂11,肯以眇12 跛讶。生平畎13亩心,愿被草木化。卧龙终佐汗(一作“汉”),扪虱聊倚华。二君独何居,耿耿心中夜。不悟伊吕14间,安容管葛15亚。璞玉讵16连城,祇 ...
阅读全文

病中漫呈师朴学士

病中漫呈师朴学士 宋·强至 初春抱病涉新秋,叩遍医门废历酬。小子幸灾因语怪,老夫委命独忘忧。情知仕路多猜险,赖有君家共戚休。药裹关心诗兴在,未应风月废吟搜。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