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民族医药

少数民族医药中主要有苗族药、傣族药、维族药、藏族药、彝族药和蒙族药。其中苗药和藏药已经形成产业,规模日益壮大,其他几种民族药通过国家和民间的保护也得到挽救和发展。

畲医对小儿风症的认识

  畲族对小儿风症的认识:小儿风证的含义是广义的,认为“病痉”与津液气血有关,男妇皆有,如过汗变痉,风病误下变痉,疮家误汗变痉,产后汗多遇风变痉,跌扑破伤冒风变痉,表虚不任风寒变痉,失血过多变痉等等,而小儿初生,阴气未足,性禀纯阳,身内易致生热,热盛则生风生痰;小几腠理不密,更易感寒邪,寒邪中人,必先入太阳经,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所以病则筋脉牵强,遂有抽掣搐弱,故一般临床上对频繁抽风和 ...
阅读全文

东乡药简介

东乡县自古就有“十年九旱”之说,风沙大,降水少,年平均降水量不足350毫米,因此,药材品种较少,产量不高。药材品种有137种。其中可集中采集的有:大蓟、小蓟。茵陈、黄芩、柴胡、益母草、青蒿、萹蓄、瞿麦、远志、地骨皮、牛蒡子、款冬花、丹参、防风、秦艽、龙骨、当归等43种。 东乡县特产药材有:柴胡、黄芩、防风、秦艽、丹参、款冬花、龙骨等。这些药材多产于山区,且质优。其中,款冬花年产量为3000公斤;龙 ...
阅读全文

医理独到的畲医药

畲族是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和江西等省的山区或半山区。畲民由于长期居住在山区,村落分散,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畲医药就是畲民为求生存与繁衍,在特定的历史条件、特殊的地理环境中,长期与疾病斗争积累的经验总结和智慧结晶。畲医药是祖国医药学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目前正待开发的宝贵民族医药资源。 基础理论 畲族有语言,而无本民族文字,其古代文献遗留较少,现大多从民 ...
阅读全文

鄂伦春药简介

鄂伦春民族在长期的生产斗争与生活实践中,创造了自己的民族文化。其中包括医药卫生知识与经验。 鄂伦春族常用药物以植物药为主,有少量动物药,未见矿物药。植物药多数专作药用,但有的兼作食用或以食为主。共调查到常用植物药26种。 食药兼用者:(1)满格达(野蒜),生食很茎,有杀菌作用;(2)翁得(野葱),生食茎叶,有杀菌作用;(3)乌普鲁(山里红);(4)古得图(高丽果);(5)阿力玛(山梨);(6)藤布 ...
阅读全文

哈萨克医保健

一、食疗 食物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源泉,自古就有药食同源之说,哈医常用的有药用价值的食物有以下几种。 奶和奶制品 奶有牛奶、马奶、骆驼奶、山羊奶、绵羊奶之分。驼奶性微热,其他奶性平。奶有滋补、安神、养阴、解毒作用,可用于百病之后恢复期的身体虚弱,除硫酸铜以外的其他毒物造成的中毒。 驼奶加入适量马钱子发酵后饮用,可以强阳壮体,并对食道炎、手术后恢复及减少化疗副作用,大有裨益。 酸奶营养价值极高,具有镇静 ...
阅读全文

医理独特的羌医药

羌族多数居住在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或半高山地带,境内峰峦重叠、河川纵横、地形复杂、海拔悬殊、气候多变,地理条件和气候的差异极为明显,被称为“云朵上的民族”。 历史沿革 羌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族,燧人氏部落祖居昆仑山,为古羌戎的一支,发祥于青藏高原羌塘地区,公元前2万8千到公元前10万年之间。司马迁《史记》中说:“禹生于石纽,兴于西羌”,大禹治水出西羌,分九州定中原,在茂汶、北川与石纽山相连的 ...
阅读全文

佤药简介

根据发病种类和药物的功能特性,佤族草医在用药时带有以下特点: 包药。照方取药(鲜品)捣烂后包敷患处。常用于跌打损伤、骨折、风湿疼痛等症。 洗药。照方取药(鲜品)于水中煎煮,取药液洗全身或患处。用于皮肤疾病,无名肿毒等症。 煮药。照方取药用水煎煮,取药汁内服。广泛用于各种疾病的治疗。 擦涂药。单方或配主(鲜品)捣细或放口中嚼碎后涂擦患处。用于烧烫伤、外伤止血、消炎等。 酒药。取药(单方或配方)切碎后 ...
阅读全文

鄂伦春族传统医药文化拾萃

鄂伦春族是我国北方世居民族之一,历史上主要聚居在大、小兴安岭和黑龙江畔,目前居住在黑龙江塔河、呼玛、逊克、爱辉及内蒙古鄂伦春自治旗和扎兰屯等地,人口万余。其中,黑龙江约占52%,内蒙古约占48%,是全国重点扶持发展的22个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之一。鄂伦春族有本民族语言,但没有文字,一般使用汉语,部分鄂伦春族人使用满语和蒙古语。历史上,鄂伦春族人长期在深山老林里游猎,居住在由桦树皮搭建的“撮罗子”里 ...
阅读全文

白药简介

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地理环境复杂多变,具有北温带至南亚热带6个气候带的优越自然条件,药用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以白族为主的23个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存斗争中还开发应用了不少独具特色的民族药。 大理白族自治州境内山脉起伏、森林茂密,河流纵横,日光充足、雨量适中,各种药用动、植物的生长繁殖条件极为优越。气候、土壤、植被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物区系。药用动、植物资源分布面积约为3200万亩,占全州总面积的75%。 ...
阅读全文

纳西药简介

丽江素有“药材之乡”的誉称。丽江境内有药材2010种。 按水平分布,以玉龙山为界,可分为东西两片。 西片特产猪苓、竹红蕈、滇豆根、黄射干、三尖杉、五倍子、榧子等。东片特产天冬、穿山甲、菟丝子、五灵脂、麻黄、佛手、龙骨、黄药子、金丝马尾黄连。 按垂直分布,玉龙山为标志,海拔2000米以下的金沙江畔,亚热带代表药材天花粉、川楝子、蜈蚣、斑蝥虫、楣子、桔梗、茯苓、三七、丹皮,白胶香、山慈菇、龙衣、谷精草 ...
阅读全文

仡佬药简介

道真仡佬族地处贵州高原北部向四川盆地过度地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众多植物生长、动物繁衍的良好环境,药物资源非常丰富。1985~1986年,县组成普查工作队对全县中草药资源进行了普查,查出常用中草药529个品种,隶属154科330属。其中低等植物藻类4科4种,苔藓类1科1种,果子植物5科7种,单子叶植物16科47属95种,双子叶植物105科278属407 ...
阅读全文

黎药简介

海南黎族地区地处热带北缘,气候温和(年平均温度23℃一25℃),终年无霜雪,热量充足(太阳幅射量为120~140千卡/厘米2),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为1500~2000毫米),在五指山(海拔高1826米),高山峻岭,呈中间高四周低的环形多层状结构的地形,土壤肥沃,植被资源极其丰富,蕴藏着丰富的动植物药材,素有“天然药库”之称。为我国的南药生产基地。 黎族地区种植南药的历史悠久,是南药品种原产地。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