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书籍

中医著作,中医书籍。

治褓中小儿脐风撮口法

上视小儿上下龈,龈当口中心处,若有白色如红豆大,此病发之候也。急以指爪正当中掐之,自外达内,掐令匝,微血出亦不妨。又于白处两尽头,亦根据此掐令内外断。(只掐令气脉断,不必破肉,指爪勿令大 ,恐伤儿甚)。沈存中云∶为河北察访使日,到赵郡,有老人来献此法,云笃老,惜此法将不传,愿以济人。询之赵人云,此翁生平手救千余儿矣,环数邑之人,皆就此翁,治儿应手而愈。  
阅读全文

治冷漏

行在邹春大夫传。蜣螂虫(化蝉者)上用三两枚,于瓦上炒成灰,干掺疮口。  
阅读全文

附牛丸

治丈夫妇人腰痛重 ,步武艰辛,痛不可忍,附牛丸。(上官驻泊传。)附子(半两,炮,去皮脐) 黑牵牛(瓦上炒,令干)上为细末,酒煮面为丸,如梧桐子大。每三十丸,空心温酒下。如半边腰疼,只用黑牵牛,瓦上焙干一边、附子炮一边、余一边生用,不去皮。捣罗为末,如前法服。  
阅读全文

治癣

羊蹄根(切作片)上至五更初,先以布揩癣上,即取羊蹄根、烂嚼,止用汁涂,后以其片揩之,将冷水嗽口及洗手。初用药时,忌不得语,欲气勿泄也。  
阅读全文

普救散

治四时伤寒、浑身发热、四肢疼痛、头重眼疼,不问阴阳二证,并皆治之。(永平庞知监施此药。)苍术(一斤,米泔水浸三日,切,焙干) 干葛(半斤,切,焙) 甘草(四两,炙赤色,切细)上为粗末。每服二大钱,水一中盏,煎至七分,去滓,热服。如要出汗,加连根葱白二寸同煎,并两服,滓再煎一服,不拘时候,仍用沙铫,不得犯铜铁器。(初发伤寒宜下,此药汗后勿服。)  
阅读全文

常服散子

人参(半两) 黄 (半两) 当归(半两) 白术(一分) 木香(一分) 陈橘皮(去白,一分) 甘草(二分,炙) 青橘皮(去白,一分) 沉香(一分)上为细末。每服三四钱匕,水一煎,姜二片,同煎,取七八分,不计时服。遇气痛时,每服添枳实末一二豆许。上陈侍御宜人,尝因不喜悦中食柑,自后遂苦心腹痛,久之腹中结块,遇痛作时,往往闷绝,移时方苏,而常在夜间。是时,侍御作辟痈博士,京师医者皆不能治。有斋生蜀人史堪 ...
阅读全文

神仙透空丸

治男子妇人偏正头痛,恶心,产后体虚伤风,憎寒头痛,洗头沐浴伤风,壮热头痛,痰厥头痛,肾厥头痛,虚眩,项筋紧急,应一切头痛。(江州陈太丞传。)天麻(一两,洗) 香白芷(一两) 半夏(一两,生用) 天南星(一两) 干姜(四钱,生用) 川芎(二两,洗) 地龙(半两,锤洗,去土净) 川乌(一两,生用,去皮尖) 草乌(一两,生用,去皮尖) 细辛(半两) 甘草(二两,生用) 白附子(半两)上为细末,以药末一两 ...
阅读全文

五解散

治伤风感寒,或内伤生冷,头目昏痛,身体壮热,胸膈不快,干呕恶心,怯风怕寒,体虚自汗。藿香叶(一两,去土) 人参(一两) 白术(一两) 半夏(一两,汤荡洗七遍) 甘草(一两,炒) 白茯苓(一两) 陈橘皮(一两,汤荡洗一次) 浓朴(二两,去粗皮,用生姜自然汁涂炙,紫色为度)上件同捣为粗末。每服五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七片,枣子二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阅读全文

加减一阴煎(新方)

治症如前,而火之甚者,宜用此方。生地(二钱) 熟地(三五钱) 芍药(二钱) 麦冬(二钱) 炙甘草(五七分) 知母 地骨皮(各一钱)水二盅,煎服。 如躁烦热甚便结者,加石膏二三钱。小水热涩者,加栀子一二钱。如火浮于上者,加泽泻一二钱,或黄芩一钱。如血燥血少者,加当归一二钱。  
阅读全文

论虚损传变

不论阴阳,虚损日久,皆能传变。有谓男子自肾传心肺肝脾,女子自心传肺肝脾肾者,此其说不可信也。《难经》云∶损脉为病,一损损于皮毛,皮聚毛落;二损损于血脉,血,不能营于五脏六腑;三损损于肌肉,肌肉消瘦,饮食不为肌肤;四损损于筋,筋缓不能自收持;五损损于骨,骨痿不能起床。反此者,至脉之病也。从上下者,骨痿不能起于床者死。从下上者,皮聚毛落者死。观此上损下损之说,其义极精。盖凡思虑劳倦外感等症则伤阳,伤 ...
阅读全文

张序

余友洪君缉庵,病弃举业,潜心医学。不数年,得其奥,尝示所着《虚损启微》。采,辨论明晰,非他方书所及,或以多录成方为议,不知成方者规矩也,规矩积古今而不可易,有所变通,视夫人之善用其巧。缉庵此书,真具有与人规矩,不能使巧之微。缉庵又最孝,其学医也,虽因已病,而实图治其母夫人之疾。始余尝见其秤药量水,心极精审,多语余药性,故余于医道独学缉庵而得者,其所着敢易视耶?况又为人之所不能易视者耶?惜其亡后, ...
阅读全文
5/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