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科

阴阳五行脏腑精气神经络腧穴病因病机诊断治则治法方药针灸疗法内科儿科杂病妇科外科骨伤科五官科医史

耳痈

【耳痈】是一种耳窍壅肿,耳根焮热胀痛,溃破流脓的耳病,类似外耳道疖肿。
阅读全文

酒齄鼻

【酒齄鼻】齄(音渣),又名“鼻赤”或“鼻齄”,系由于脾胃湿热上熏于肺,血瘀凝结而引起的病症。主要症状是鼻头血管扩张,局部皮肤发红,病久则呈紫红色,皮肤变厚,鼻头增大,表面隆起高低不平,状如赘瘤。
阅读全文

口丫疮

【口丫疮】本病多为脾胃积热所致。常见于儿童,在一侧或双侧唇角处有皲(音均)裂,糜烂,说话或进食张嘴时感到疼痛。
阅读全文

八廓

【八廓】眼科中与五轮相对应的一种学说。从部位说,将眼外部按脏腑表里关系,分为“水廓”,“风廓”,“天廓”,“地廓”、“火廓”,“雷廓”,“泽廓”,“山廓”。水廓相当于瞳神水轮,风廓相当于黑睛部分的风轮,天廓相当于气轮,地廓相当于肉轮,火廓、雷廓、泽廓、山廓相当于血轮(内眦、外眦的上、下方)。八廓在古代眼科中曾作为辩证之用,但各家说法不一。杂有迷信色彩,后世亦少用。
阅读全文

赤脉传睛

【赤脉传睛】指气轮白睛上由两眦开始出现赤脉,逐渐向内扩展。多因嗜食油荤厚味,心火亢盛上扰于眼所致。本症需与“赤丝虬脉”鉴别,后者病变并不从两眦开始,而是起于白睛任何部位,脉管蟠曲充血。
阅读全文

花翳白陷

【花翳白陷】指风热毒邪侵犯黑睛而使其表面生翳,如花瓣形状,中间凹陷。本病多由热毒内侵,肝肺火炽,互相搏结而起。
阅读全文

内障

【内障】凡眼珠内部(包括瞳孔及玻璃体以及眼底等部位和眼内组织)的疾患,统称内阵。元·危亦林《世医得效方》列内障凡二十三种。
阅读全文

耵聍

【耵聍】(音听宁)又名“耳垢”,即外耳道的黄褐色分泌物,少量耵聍为正常现象。若因风热相搏,分泌物大量增加,可堵塞外耳道而影响听力,称为“耵耳”,即耵聍栓塞。
阅读全文

赤脉贯布

【赤脉贯布】一般指气轮上血管增多,布满整个白睛,是多种眼病的共同症状(如椒疮,粟疮,火疳等),又称“赤脉如缕”。
阅读全文

鼻衄

【鼻衄】即鼻窍出血。引起鼻衄的原因颇多,但以实热症为多见。如风温外感,肺素有热,或胃经积热,或肝火上炎,均可引起鼻衄。此外也有阴虚火旺引起的。
阅读全文

粟疮

【粟疮】      本病起因与椒疮相似,其主要症状是眼睑内发生色黄而软的粟粒状的病变。每与椒疮(砂眼)同时发生,沙涩痒痛。重症可因粟粒磨擦眼球诱发翳膜而影响视力。
阅读全文

唇风

【唇风】本病多因胃经素有湿热,外感风邪,风热相搏而起,俗称“驴嘴风”。多发于下唇,主要症状是唇部红肿,疼痛,日久破裂,流水。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