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

阴阳五行脏腑精气神经络腧穴病因病机诊断治则治法方药针灸疗法内科儿科杂病妇科外科骨伤科五官科医史

肤胀_杂病

【肤胀】语出《灵枢.水胀篇》。是寒气留滞在皮肤之内而出现肿胀的病症。其临床特点是腹部膨大,叩之中空不实,身肿,用指按压腹部,被压处凹陷不应手而起,皮厚而色泽无异常变化等。
阅读全文

肝咳_杂病

【肝咳】指咳时牵引到两胁疼痛,甚则躯体不能转侧,转侧则两胁部胀满的症候。
阅读全文

关格_杂病

【关格】病名。“格”是格拒,“关”是关闭。上见吐逆叫“格”;下见二便不通叫“关”。在上由于三焦之气不流通,寒遏胸中,饮食不下故格拒;在下由于热结下焦,津液干涸,气化障碍,故关闭。关格者,大小不通也。大便不通,谓之“内关”小便不通谓之“外格”二便俱不通,为关格也。(《诸病源候论》卷十四)。脉诊术语。《素问.六节脏象论》人迎与寸口俱盛四倍以上为关格。意指阴阳之气均盛极,形成阴阳离决之势,故名。
阅读全文

寒厥_杂病

【寒厥】因阳气虚微而引起的厥证。《素问.厥论》:「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如因内脏虚寒的,症见神倦恶寒,下痢清谷,四肢逆冷,口不渴;或见身冷蜷卧,腹痛面赤,指甲青暗,甚至昏倒。因寒凝血脉的,则四肢厥冷,关节疼痛,脉微细等。
阅读全文

哕_杂病

【哕】因胃气上逆而发出的呃声,也即“呃逆”。参见该条。与啘同义。王履《医经溯洄集》:「夫啘与哕,盖字异而音义俱同者也。」
阅读全文

筋痿_杂病

【筋痿】语出《素问.痿论》。属痿证之一。症见口苦,筋急而痉挛,阴茎弛绥不收,滑精等。本病系由于肝气热,肝阴亏损;或过度耗损肾精,使筋和筋膜失去滋养而致。
阅读全文

气淋_杂病

【气淋】主要症状见下腹至阴囊胀痛,小便涩滞或尿后疼痛,多因膀胱气滞所致。若久病不愈,反见少腹坠胀急痛,排尿困难,尿有余沥,则是脾肾气虚所致。
阅读全文

水胀_杂病

【水胀】语出《灵枢.五癃津液别篇》。水肿的别称。以水溢于肌肤而肿胀,故名。多因脾肾阳虚不能运化水湿所致。认为水胀有别于水肿。汪必昌《医阶辨证》:「水肿之状,或先足跗肿而上,或先眼窠肿而下,或面目足附一时并肿,渐至于胸腹,甚者外肿而内胀。」「水胀之状,先腹内胀,而后外亦大,渐至四肢亦肿」。
阅读全文

脱汗_杂病

【脱汗】又称“绝汗”。指病情危重,阳气欲脱时,汗出淋漓不止如珠如油的症状。多伴有呼吸喘促、四肢厥冷、脉微欲绝等危侯,是阳气将绝的征象,故称。可见于休克,心力衰竭等。
阅读全文

怔忡_杂病

【怔忡】是心跳剧烈的一种症状。刘完素《素问玄机原病式》:「心胸躁动,谓之怔忡。」跳动往往上至心胸,下达脐腹。是由于心血、心阴虚损,心阳不足所致。与心悸大致相同,但病情较重。心悸为阵发性,怔忡多为持续性;心悸有虚有实,怔忡多偏于虚;一般说心悸多属功能性,怔忡多属器质性。这是二者在临床上区别的要点。但有些怔忡又是心悸的进一步发展,似又不能截然分开。故临床上常是心悸、怔忡并称。
阅读全文

百脺嗽_时病

【百脺嗽】指婴儿百日内发生咳嗽痰多、睡眠不定的病症,又名“乳嗽”。
阅读全文
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