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

阴阳五行脏腑精气神经络腧穴病因病机诊断治则治法方药针灸疗法内科儿科杂病妇科外科骨伤科五官科医史

胃痛_杂病

【胃痛】又称“胃脘痛”。因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所以又叫“心下痛”。多因长期饮食不节或精神刺激而发病。初则肝胃不和,胃气郁滞;久则气滞血瘀,损伤胃络,由气及血而成此证。临床主要有肝胃不和,脾胃虚寒之分。属于肝胃不和的,如胃脘胀满,痛连胁肋。兼有心烦易怒、泛酸、嘈杂、口苦的为火郁;若痛处固定而拒按,便黑、脉涩的,为血瘀。属于脾胃虚寒的,症见隐痛喜按,泛吐清水,形疲肢冷,大便不实等。
阅读全文

五脏六腑咳_杂病

【五脏六腑咳】语出《素问·咳论》。中医认为咳嗽是肺脏有病的一个症状。五脏六腑有病时,病气影响到肺也会引起咳嗽。同时咳嗽过久也可以影响到其它脏腑功能的失常。因此,古人发现咳嗽会引起或并有其它脏腑功能及脏腑的经脉循行路线的症候,而以五脏六腑来分类辨症。故而有“心咳”,“肝咳”,“脾咳”,“肺咳”,“肾咳”,胆咳”,“胃咳”,“小肠咳”,“大肠咳”,“膀胱咳”,“三焦咳”等。(详见各条)。但不能误解为除 ...
阅读全文

消谷善饥_杂病

【消谷善饥】消渴病主要症状之一,“消谷”,指消化食物;“善饥”,即容易饥饿。是形容食欲过于旺盛,食后不久,即感饥饿。往往身体反见消瘦,这是胃火炽盛,胃阴损耗所致。
阅读全文

阳痫_杂病

【阳痫】痫证偏于实热的一种类型。一般病人体质比较壮实,发作急骤,卒倒啼叫,抽搐吐涎,牙关紧闭,两目上视,身热,脉弦数。小儿急惊风的别称。
阅读全文

脏毒便血_杂病

【脏毒便血】由肠胃积热或湿热郁滞引起。临床表现:下血多呈片块状,污浊色暗,大便溏而不畅,胃纳不振,身体倦乏,舌红,苔黄腻,脉濡数等。
阅读全文

早泄_杂病

【早泄】指行性生活时排精过早的现象。多因肾虚,相火过盛所致。
阅读全文

久痢_时病

【久痢】痢疾日久不愈,又称“迁延痢”。多因脾肾虚弱,中气不足所致。临床表现为大便常带粘液血液,排便时腹部隐痛,排出无力,甚或脱肛,食欲减退,形体消瘦等。
阅读全文

热结旁流_时病

【热结旁流】阳明腑实证的另一表现。腑实证,大便一般多见燥结不通,但有时泄出黄臭的粪水,而不见燥尿泻出,仍有阳明腑实证者,称之为“热结旁流”。
阅读全文

食泻_时病

【食泻】因伤食而致泻,故名。临床表现为吞酸嗳臭,恶闻食气,胸脘痞闷,腹痛则泻,泻后痛减,苔腻。是由于饮食不节,伤于肠胃、脾失健运所致。所谓:「饮食自倍,肠胃乃伤。」(《素问.痹论》)
阅读全文

痃癖_杂病

【痃癖】古病名。“痃”与“癖”是两种证候,但习惯上通称为“痃癖”。“痃”是形容脐的两旁有条状筋块扛起,状如弓弦,大小不一,或痛或不痛;“癖”是指潜匿于两胁之间的积块,平时寻摸不见,痛时摸之才觉有物。前人分为食癖、饮癖、寒癖、痰癖、血癖等多种,其病因多由于饮食失节、脾胃受伤、寒痰结聚,气血搏结而成。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