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捏脊

捏脊是一种古老的治疗疾病的外治方法,它实际上属于按摩推拿疗法。因其多用于治疗儿科积聚的一类疾,故又称为“小儿捏积”。捏脊就是用双手捏起脊背部皮肤,沿脊柱方向运用捏拿手法,从龟尾捏向大椎或风府,从而治疗疾病的一种推拿手法。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小儿捏脊疗法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幽门环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而引起的不完全梗阻,是新生儿常见的消化道畸形。临床以喷射状呕吐、胃蠕动波和右上腹肿块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率在我国约为1/(1000~3000)新生儿,男孩多于女孩,约为(3~8):1。足月儿多见,少见于早产儿。部分病例有家族发病史,父亲或母亲有本病史者,其子代发病率可高达6.9%。母亲有本病史的子代发病机会比父亲有本病史者高4倍。 中医文献无本 ...
阅读全文

小儿肌性斜颈小儿捏脊疗法

小儿肌性斜颈,又称小儿先天性胸锁乳突肌挛缩性斜颈。头倾向肌肉挛缩的一侧,下颏转向对侧,久之面部变形。也有极少数患儿为脊柱畸形引起的骨性斜颈;视力障碍的代偿性姿势性斜颈;颈部肌麻痹导致的神经性斜颈和习惯性斜颈,本章不讨论。 小儿肌性斜颈小儿捏脊疗法— 操作规程 (1)患儿取仰卧位,医者在患侧的胸锁乳突肌施用推揉法。 (2)拿患侧胸锁乳突肌。 (3)医者一手扶在患侧肩部,另一手扶在患儿头顶,使患儿头 ...
阅读全文

夜啼小儿捏脊疗法

婴儿入夜啼哭不安,时哭时止,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但白天能安静人睡者称为夜啼。多见于新生儿及6个月内的小婴儿。 啼哭是新生儿的一种本能反应。新生儿乃至婴儿常以啼哭表达痛苦。因饥饿、惊恐、尿布潮湿、衣着过冷或过热等引起的偶尔啼哭,若喂以乳食、安抚亲昵、更换尿布、增减衣着即止,不属病态。长期反复夜啼见于消化系统疾病及营养缺乏症。 夜啼小儿捏脊疗法一 操作规程:补脾经300次,揉外劳宫50次, ...
阅读全文

厌食小儿捏脊疗法

厌食是指小儿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由喂养不当、饮食失节而致脾胃运化受纳功能失调。本病各个年龄都可发生,以1~6岁为多见。城市儿童发病率较高。发病无明显季节性,但夏季暑湿当令,可使症状加重。 厌食一症,古代无专门论述,但医籍中提到的“恶食”、“不思饮食”、“不嗜食”颇似本病。 厌食不包括因外感时邪引起的突然食欲不振及某些慢性疾病而出现的长期食欲不振。西医神经性厌食仅指中于精神因索引起的一类厌食。 ...
阅读全文

支气管哮喘小儿捏脊疗法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易感者对变应原或其他因素呈气道高反应性,普通的环境抗原激发导致气道缩窄,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咳嗽、胸闷和带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常在夜间和(或)清展发作、加剧,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中医亦称本病为哮喘。张仲景《金匮要略》有“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的症状和方药记载,宋代《普济本事方》称哮嗽 ...
阅读全文

捏脊疗法的禁忌证

捏脊是一种外治法,一般认为下列情况下不宜使用本法: 1)背部皮肤有烧伤、烫伤、开放性创伤,以及血液病患者,手法可以引起局部出血或感染加重。 2)有皮肤病及皮肤感染者,如湿疹、牛皮癣、脓肿、丹毒、蜂窝织炎等可使皮肤感染扩散。 3)有椎体肿瘤、结核、骨折、严重的骨质疏松症者,手法可使癌肿转移,骨质破坏。 4)急腹症需手术者及孕期妇女不宜捏脊治疗,否则可加重病情,或引起流产。 5)极度疲劳、饥饿或饱餐 ...
阅读全文

食积、消化不良试试小儿捏脊

宝宝不吃饭、消化不良、易感冒,上医院打针吃药最让妈妈头疼、宝宝反感,怎么办呢? 不妨在家里给宝宝捏捏脊,不仅可以促进宝宝生长发育,还可以强身健体,防治多种疾病。 1、从中医角度看 背部正中为督脉,督脉两侧是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路线,督脉督人体一身之阳气,膀胱经有心、肝、脾、 肺、 肾五脏俞穴。通过对背部督脉、膀胱经刺激,可调阴阳、通经络、理气血、改善脏腑功能。 2、从西医角度看 脊柱两旁有人体的植物 ...
阅读全文

注意力缺陷多动性疾病小儿捏脊疗法

注意力缺陷多动性疾病是一种常见的行为异常问题,又称为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或注意缺陷症。临床特点为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冲动行为、学习成绩落后,但智力基本正常。患儿在家庭及学校均难与人相处,有人喻此为一个交响乐队失去协调性与和谐性。14岁以下儿童的患病率约为7%~9%,半数患儿
阅读全文

抽动—秽语综合征小儿捏脊疗法

抽动—秽语综合征,又称进行性或多发性抽搐,是一种以运动、言语和抽搐为特点的综合征或行为障碍。1885年首先报告此病。其临床特征为慢性、波动性、多发性运动肌(头、面、肩、肢体、躯干等肌肉)快速抽动,伴有不自主的发声和语言障碍。发病年龄多在2~12岁之间,男孩发病率较女孩约高3倍,发病无季节性,病程持续时间长,可自行缓解或加重。 中医文献中无此病名。其临床表现与中医的痰证、风证有相关之处,属惊风、抽 ...
阅读全文

消化性溃疡小儿捏脊疗法

消化性溃疡主要是指胃、十二指肠黏膜及其深层组织的一种局部缺损。本病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目前认为,其发病与胃酸分泌过多、胃黏膜屏障功能减弱及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不同年龄临床表现不一,可有反复发作性腹痛、呕吐,不明原因贫血,突然出现头晕、呕血、黑便甚至休克等,年龄越小症状越不典型。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小儿,男女比例为(2~3):1,入学儿童6岁以后十二指肠溃疡病与胃溃疡病之比为(3~12):1。 ...
阅读全文

捏脊疗法的异常情况的处理

(1)晕厥 在捏脊过程中偶尔可出现晕厥现象,主要原因是患者精神紧张,体质虚弱,或过度疲劳,饥饱过度,或者是患者皮肤过于敏感造成的。在治疗过程中若出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四肢冷汗出、心慌、气促,甚至晕厥时,要迅速将患者平卧,掐人中、十宣等穴,口服温糖水,一般可很快恢复。 (2)破皮与出血 小儿皮肤娇嫩,易于抓破,成人皮肤若捏拿过度也可以造成皮损或皮下出血,出现皮肤青紫、瘀点等现象。若皮肤抓破,可 ...
阅读全文

麻疹小儿捏脊疗法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人类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临床以发热、眼和上呼吸道炎症、麻疹黏膜斑和全身斑丘疹、疹退后糠麸样脱屑,并留有棕色色素沉着为其特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容易并发肺炎。我国广泛应用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其发病率已显著下降,流行的特征已不再存在。 古代医籍中宋代以前麻疹与天花常相提并论,宋代以后才逐渐分开。如《小儿药证直诀·疮疹候》中称麻疹为疮疹,记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