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足疗

中医足疗是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以足部作为保健部位,达到防治疾病,养生保健的功效。包括足浴和足部按摩两部分。几千年前的中国就有关于足部按摩的记载。

足道养生之按摩涌泉

涌泉穴在足心之上,中医认为,湿气皆从此而入。可以早晚以一手握足,一手在足底摩擦,擦得足心发热,然后将脚趾略略转动,如果疲乏,可稍稍休息。此穴别人摩擦,不如自己摩擦为佳。元朝邹铉《寿亲养生新书》记载:“陈书林云,先公每夜常自擦至数千下,所以晚年步履轻便。仆(我)性懒,每卧时只令人擦,至睡熟即止,亦觉得力。”又说:“乡人郑彦和自太府惩处为扛东仓(郑彦和从太府丞官职上改任江东仓),足弱不能阶辞(因腿脚 ...
阅读全文

足道保健简介

足道保健按摩,是指我们日常没有明确治疗目的,为养生保健而做的按摩。保健按摩可以到诊所去做,也可以在家里,夫妻之间做,母子之间做,或是自己来做。足道按摩简便有效,增加了亲情和生活乐趣。看电视时,睡前睡后,都是按摩的方便时间。需要注意的是,足疗最好选择在晚上特别是睡觉前傲,这样有利于睡眠。饭前、饭后40分钟内不易进行足疗,因饭前做足疗会抑制胃液分泌,对消化不利;饭后立即做足疗会造成胃肠的血容量减少, ...
阅读全文

冬天泡脚效果好 注意事项要记牢

俗话说:“热水泡脚,胜似补药。”热水泡脚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非常受人们欢迎的养生方式,特别是在冬天,热水泡脚可驱除寒冷,温阳暖体。泡脚是中医的一种养生保健方法,具有加快血液循环、刺激穴位、解乏散寒之功效,同时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帮助抵御各种疾病。冬天泡脚好处多,但也是有讲究的。专家建议人们在冬季在选择泡脚养生时,要知晓以下几方面常识。 冬季泡脚有哪些好处 民间自古就有“冬天泡脚,丹田温灼”的说法,冬 ...
阅读全文

足部保健美足之美足、护肤保养法

要保持—双秀美的纤足,就要具有与常人不同的心思。下面提醒大家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注意经常修剪趾甲,保持双足清洁、干燥。多汗足可用玉米粉防治。但要避免双足过于干爆如果您的脚容易干爆应该涂搽凡士林,使脚的皮肤得到润滑。 其次要注意定时按摩。人们在一天的行走或长时间站立后要有规律地按摩您的双脚,消除韧带的紧张,缓解肌肉的疲劳 其三,要注意定时洗脚。每天用冷热谁变替洗脚有益健康,热水36-50度,冷 ...
阅读全文

跟痛症之足疗疗法

跟痛症多老年肝肾不足或久病体虚,气血衰少,久行久站造成足底部皮肤、皮下脂肪、跖腱膜负担过重。长期、持续的牵拉,在跖腱膜的跟骨结节附着处发生慢性劳损,或骨质增生,致使局部无菌性炎症刺激引起疼痛。本病起病缓慢,多为一侧发病,可有数月或数年的病史。足跟部疼痛,行走加重。典型者晨起后站立或久坐起身站立时足跟部疼痛剧烈,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行走或站立过久疼痛又加重。跟骨的跖面和侧面有压痛,局部无明显肿胀 ...
阅读全文

治咽炎中药泡脚方

慢性咽炎为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慢性弥漫性炎症,患者不妨试试中药泡脚。知母15g,黄柏15g,砂仁10g,薄荷10g(后下),水煎取汁,将药液放入盆内,热洗双足,每次半小时,每天1次。
阅读全文

足部药浴疗法

足部药浴疗法是将药物溶化在水中,并利用药水洗脚,用来治疗疾病的种简易的外治方法。 用温热药水洗浴足可以护养皮肤,防止皮肤老化,美化手足;另一方面可以治疗局部病损,如关节炎,足冻疮等。足部药水浴液的配制具有定的规则,它包括下列两种通行的做法。 第一种:根据病情,先选择药物,加工成药水,如中草药煎液、盐水、苏打水,硫黄水等;将药水稀释成合适的浓度,并加热至需要的温度,一般取水温为40℃左右;在药液中 ...
阅读全文

夏天热水泡脚益处多

冬季热水泡脚已经成为寻常百姓家推崇的一种养生方法,能够暖身体补中气,其实在炎炎夏日,通过热水泡脚能祛除湿气,同样也能达到养生的效果。 通畅经络 人体很多重要经脉都起源于足部,一直往上走,通遍全身。中医养生讲究顺应自然,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夏天天气闷热,常常会让人感到疲劳困乏,特别是上班族,工作压力非常大,睡前可适当用温热水泡脚,让经络通畅,调节人体机能,既方便简单,也能消除疲劳、缓解压力,还能改 ...
阅读全文

足部水浴疗法

一、热水浴 39-50℃称为热水足浴。通行的做法是,将热水倒入浴池或浴盆内,测量水温,根据病人的耐受力和病情需要,一般浴足30-40分钟即可,也可每浴足8-10分钟,起身离开3-5分钟,再继续进行。热水足浴能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新陈代谢,具有消炎、镇痛、止痒等作用。中医认为,本疗法有疏通经脉、温运气血、扶正祛邪等功能。 二、温水浴 37-39度称为暖浴。温水浴相对冷水和热水而言,便水温保 ...
阅读全文

足内侧面有关穴位位置

1、三阴交内踝高点上10厘米(3寸),胫骨内侧面后缘。 2、商丘+在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于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3、公孙:正坐拱足,由足背最高点向内侧移按,在骨边凹陷正中。 4、太白:在足内侧缘,于第1跖趾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5、大都:正坐拱足,在足大趾本节前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6、隐白: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处。 7、照海:内踝下缘凹陷中。 8、水泉:内踝后下方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