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针

耳针法是通过对耳郭特定区域(即耳穴)的观察和刺激达到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在针灸医学的各种刺灸方法中,耳针是较为独特的疗法。

耳针的操作方法

耳针的操作方法,狭义地说,即耳毫针的操作方法,是耳针疗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它使用的针具为毫针,适应证广泛,内、外、儿、妇各科之病症,均可应用。其操作方法为: 一、进针法:一般用捻入法和插入法。 1.捻入法 医者左手固定耳郭,右手拇、食指持针柄,将 针尖对准耳穴,手指前后捻动,边捻边按,使针随捻转刺入。 2.插入法 医者左手固定耳郭,右手持针柄,将针尖对准耳穴,用力一按,迅速将针插入耳穴中。 二 ...
阅读全文

疟疾耳针疗法

疟疾是由疟原虫所致之传染病。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是由于感受疤邪及风寒暑湿之气,邪毒侵入而发病。 【取穴】主穴:肾上腺、皮质下、内分泌。配穴:脾、肝、肾。 【方义简释】据近代免疫学研究,认为耳针治疗疟疾,其原理主要是作耳针治疗后,激发了抗体的形成,改变了血液的化学成分,可促使疟原虫死亡。基于这个原理,用肾上腺、内分泌两穴增加人体的应激能力,促使抗体形成和血液化学成分的改变。临床上的发冷期同疟原虫的代谢 ...
阅读全文

肠炎耳针疗法

肠炎是指大、小肠的炎症性病变,其病因有二类:一为致病微生物引起;二为饮食不节所致。类属祖国医学所称“泄泻”范畴。 【取穴】主穴:大肠、小肠、交感、肺。配穴:脾、胃。 【方义简释】大肠、小肠可直接调理肠道运化功能,并止泻;交感以解痉止痛肺与大肠相表里,取肺以助恢复肠腔功能;取脾、胃以补脾健胃助运化。 【验案】据自贡市耳针协作组报道,用耳针治疗肠炎142例,其中治愈103例,占72.5%;显效17例 ...
阅读全文

产后宫缩痛耳针疗法

产后宫缩痛类属祖国医学产后腹痛,小腹痛范畴。 【取穴】子宫、交感、皮质下、脾、神门。 【方义简释】子宫属相应部位取穴,促使子宫维持正常收缩;子宫受植物神经控制,取交感以调节植物神经,使子宫收缩正常而止痛;皮质下以调整高级中枢,有止痛与恢复子宫之作用;脾主肌肉,产后宫缩痛,可能是子宫肌纤维因历次妊娠及分娩而受损,不能维持正常收缩;取脾和神门以恢复肌纤维作用,维持正常收缩和解痛。 【验案】据内蒙一机 ...
阅读全文

带状疱疹耳针疗法

带状疱疹系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类属祖国医学所称“蛇丹”,如缠腰而发,又名缠腰火丹,或缠腰龙,如发生在颜面部下肢又名蛇串疮,其病因为肝火妄动,湿热内蕴,外受毒邪所致。 【取穴】主穴:肺、肾上腺,相应部位。配穴:神门、内分泌、交感、枕、荨麻疹区、肝、脾。 【验案】据福建省龙溪地区医院皮肤科报道:用普鲁卡因耳穴注射治疗带状疱疹31例,治愈12例,占38.7%,好转18例,占58.1%,无效1例,占3 ...
阅读全文

乳腺小叶增生症耳针疗法

乳腺小叶增生症,为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之常见病,与内分泌紊乱有关。本症类属祖国医学所称“乳癖”、“乳痰”气多由肝郁痰凝,或冲任不调所致。 【取穴】主穴:乳腺、胸、内分泌。配穴:脑点、肝、神门。 【方义简释】取乳腺、胸属相应部位取穴,以调理乳房,抑制乳腺小叶增生;因本症与内分泌紊乱有关,故取内分泌,以调整人体内分泌;内分泌又受垂体前叶的控制,“脑点”为垂体之代表区,故取“脑点“调整垂体功能;肝以理气 ...
阅读全文

闭经耳针疗法

女子14岁后尚未有月经来潮,或月经己来潮,中途又有三个月或三个月以上未来潮(妊娠与哺乳期除外)均称闭经。发病原因较为复杂,常与内分泌、神经、精神等因素有关,祖国医学将闭经分为虚、实两证,虚证多系气血肝肾不足;实证多为气滞血瘀痰阻。 【取穴】主穴:子宫、内分泌、脑点、卵巢1.2、肝、肾。配穴:交感、神门。 【方义简释】取子宫属相应部位以调理胞宫;本病与内分泌、神经、精神因素有关,故取内分泌、脑点、 ...
阅读全文

外麦粒肿耳针疗法

外麦粒肿系睫毛毛囊所属之皮脂腺(蔡司氏腺)发生细菌(主要是葡萄球菌)感染所致。祖国医学称本病为“针眼”,又名“土疳”、“土疡”俗称偷针眼,为风热相搏,客于眼睑,或过食辛辣炙爆之物,致以脾胃蕴积热毒,以致气血凝滞于眼脸而发。 【取穴】主穴:眼、肝、脾。配穴:肾上腺、耳尖、目1、目2。 【方义简释】取眼属相应部位取穴,以调理眼睑气血,热解毒;肝以祛风泄热脾以清脾胃之蕴积热毒;肾上腺、耳尖以消炎止痛; ...
阅读全文

疖、痈耳针疗法

疖为金黄色葡萄球菌侵入毛囊深部引起毛囊坏死的一种皮肤病。痈为同时侵犯数个毛囊发生坏死化脓性的皮肤病。 【取穴】主穴:相应部位、肺、肾上腺。配穴:枕、内分泌。 【验案】据林光德报道用耳针治疗多发性疖肿10例,均获得满意疗效例:王XX,男,31岁,1969年开始患疖肿,以头面部及颈部为多,此伏彼起,曾经青霉素、磺胺类药物及自血疗法均不能控制发展,于1971年7月采用耳埋针疗法的第二天,已成熟的痄肿明 ...
阅读全文

耳甲艇部分穴位

1.肾 【位置】在耳甲艇上缘,对耳轮下脚下方,盆腔穴直下。 【功能】此穴有壮阳、益精、强腰脊、补脑髓、利水道、聪耳明目等功能。适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弱性疾病,此穴可治疗肾炎、肾功能减退、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阳痿、遗精、白带多、月经不调、耳聋、耳鸣、听力减退、牙齿松动和出血、夜盲、中心性视网膜炎、虹膜睫状体炎、神经衰弱、头昏、头痛、失眠多梦、脱发、斑秃、食欲不振、慢性腹泻等等。 本穴是诊断肾脏 ...
阅读全文

对耳轮后沟部分穴位

降压沟 【位置】耳后上沟与耳轮脚后沟之间的对耳轮后沟部。 【功能】可治疗高血压。 本穴是诊断高血压和低血压的参考穴。若降压沟上段和 升压点同时出现阳性反应,可能是低血压,若降压沟下段,升压点,降压点同时出现阳性反应,可能是高血压。 针法一般用点刺放血数滴,或横刺5-10分。
阅读全文

百日咳耳针疗法

百日咳是由百日咳嗜血杆菌所致之急性传染病。本病类属祖国医学所称顿咳、天哮咳、鹭鹚咳、痉咳。由于小儿脏腑娇嫩,感受邪气侵袭,阻于肺窍,内蕴痰火,气道壅遏不通,故而发病。 【取穴】主穴:肺、肾上腺、神门、平喘。配穴:交感、枕、脾、咽喉、肾。 【验案】用耳针治疗百日咳64例,痊愈42例,显效9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8%。病例:陈××,女,4岁,患儿阵发性咳嗽月余,痰为白色泡沫状,每次咳 ...
阅读全文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