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齿迟" 的结果

找到 16 条相关结果

五迟
儿科杂病 | admin | 2025-06-03 | 19 阅读

【五迟】小儿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称为“五迟”。病因与“五软”基本相同。参见该条。...

阅读全文
体质的分类(二)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1 | 19 阅读

现代对体质的分类 《内经》之后,体质分类的文献散见于不同的医家论述之中。近年来,关于体质的分类研究文献也不少。中华中医药学会于2009年发布了《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这是我国第一部指导和规范中医体质研究和应用的文件。本标准的编写和颁布,旨在为体质辨识及与中医体质相关疾病的防治、养生保健、健康管理提供依据,使体质分类科学化、规范化,体现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为实施个体化诊疗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阅读全文
中医提醒:要护齿 先养肾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31 | 19 阅读

“齿者,肾之标,骨之本也。”叶天士在《温热论》中也明确地说:“齿为肾之余,龈为胃之络。” 牙齿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也是人体健康的重要标志。 肾精能够生髓,而髓能养骨,故肾精充盛则骨髓生化有源,骨髓充足则骨骼得养,从而坚劲有力、耐久立而强劳作,牙齿也就坚固不易脱落。正因为牙齿、骨骼与肾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无论是在生理上还是治疗上,都应重视养肾。如果肾精不足,骨髓空虚,骨骼失养,在小儿可见发育迟缓...

阅读全文
行迟 语迟 齿迟 诸迟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6-04 | 18 阅读

初生杂症论·行迟一论小儿行迟。肝肾虚弱。骨髓不充。不能行步。加味地黄丸  怀熟地黄(八钱) 山药(四钱) 山茱萸(酒蒸去核四钱) 白茯苓(去皮) 牡丹皮 泽泻(各三钱) 嫩鹿茸(酥炙二钱) 怀牛膝(去芦酒浸二钱) 五加皮(三钱)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黍米大。每服一钱。空心。盐汤送下。一论小儿禀受元气不足。颅囟开解。肌肉消瘦。腹大面肿。语迟行迟。手足如筒。神色昏慢。牙齿生迟诸虚。调元散  干山药(五...

阅读全文
佝偻病的推拿疗法
百病推拿 | admin | 2025-05-22 | 15 阅读

【概述】 佝偻病为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小儿,6~12月的婴儿发病率较高。北方比南方多,可能与日晒时间有关。现代医学认为佝偻病主要与维生素D不足有关。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主要由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哺养失调,脾胃虚弱所致,肾为先天之本,主骨髓。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气血生化之源。脾肾亏损,则气血不足,骨髓不充,肉痿骨软而生五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五软(头软、手软、...

阅读全文
初生杂症论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3 | 13 阅读

夫小儿初出腹。骨气未敛。肌肉未成。犹尚是血。血凝则坚而成肌肉也。书云。如水上之泡草头之露。夫初生一腊之内。天地八风之邪。岂能速至。良由在胎之时。母失爱护。或劳动气血相干。或坐卧饥饱相投。饮酒食肉。冷热相制。恐怖惊扑。血脉相乱。蕴毒于内。损伤胎元。而降生之后。故有胎热胎寒。胎肥胎怯。胎惊胎黄诸症生焉。外因浴洗拭口。断脐炙囟之不得法。或绑抱惊恐。乳哺寒温之乖其宜。致令噤口脐风。锁肚不乳等症病而起。此亦...

阅读全文
地黄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01 | 13 阅读

《小儿药证直诀》卷下:地黄丸 名称: 地黄丸 别名: 补肾地黄丸(《幼幼新书》卷六)、六味地黄丸(《正体类要》卷下)、六味丸(《证抬准绳》类方》卷一)。 处方: 熟地黄24克 山萸肉 干山药各12克 泽泻 丹皮 白茯苓各9克 制法: 上为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 药理作用: 1.增强体力,激发机体免疫功能 《新医药学杂志》1977(7):41,六味地黄丸对正常小鼠可增加体重,延...

阅读全文
壮医学的小儿虚弱
壮医 | admin | 2025-05-14 | 12 阅读

小儿虚弱是指小儿以消瘦、无力、生长发育迟缓、肌肉萎软为主症的一种疾病;中医的“五迟”、“五软”属此范畴,西医诊为“小儿营养不良”。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婴幼儿多见。 病因病机: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失于调养,气血不足,肌体失养。 临床表现:主症:消瘦,无力,坐迟,立迟,行迟,发迟,齿迟,语迟,智力不全,手足肌肉萎软无力。 兼症:脸色苍白或蜡黄,神情呆滞,懒动喜卧,发稀枯黄,发育迟缓,饮食减少,不思饮...

阅读全文
肾疳
儿科杂病 | admin | 2025-05-11 | 12 阅读

【肾疳】五疳之一。由于乳食失调,伏热内阻所致。主要症状有四肢消瘦、面色黝黑、齿龈生疮或溃烂出血、上热下冷、寒热时作、吐逆、乳食减少、大便滑泄,甚则脱肛、肛门溃烂、湿痒生疮。常见“解颅”、齿迟、行迟等肾气不足等证。...

阅读全文
调元散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09 | 10 阅读

《活幼心书》卷下:调元散 名称: 调元散 处方: 干山药(去黑皮)15克 人参(去芦)白茯苓(去皮)茯神(去皮、木、根)白术 白芍药 熟干地黄(酒洗)当归(酒洗)黄耆(蜜水涂炙)各7.5克 川芎 甘草(炙)各9克 石菖蒲6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调补元气。主小儿禀受元气不足,颅囟伺解,肌肉消瘦,腹大如肿,语迟、行迟、齿迟,手足如痫,神色昏慢。 用法用量: 每服6克,...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