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鼻赤" 的结果

找到 31 条相关结果

防风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02 | 17 阅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防风汤 名称: 防风汤 处方: 秦艽(去苗土)、独活(去芦)、麻黄(去节)、半夏(汤洗七次.切片)、防风(去芦),各二两。升麻、防己、白术、石膏(煅)、芍药(白)、黄芩、甘草、当归(去芦)、远志(去心)、人参(去芦),各一两。 炮制: 上粗末,入半夏片令匀。 功能主治: 治风虚发热,项背拘急,肢节不遂,恍惚狂言,来去无时,不自觉悟。 亦治脚气缓弱甚效。此药...

阅读全文
三招健身功 养阳调情绪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9 | 16 阅读

近日高温、多雨,人体阳气易受损,体内湿气增加,情绪也会更加烦躁。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的专家推荐习练三种健身功法,能缓解不适症状。养阳按揉足三里天气渐热,暑热邪盛,汗液排泄也会加快,中医认为“气随汗脱”,而“气者阳也”,人体阳气也会受损。此外,热天人们贪凉,如吹空调、吃冷饮等,更易受寒湿之邪而伤阳。《灵枢》记载:“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调于足三里。”夏季养护阳气,常按揉足三里穴可补中...

阅读全文
历代医学姓氏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21 | 15 阅读

按《医林史传》、《外传》及《原医图赞》而类编之,俾后学知所观感云。三代以前,圣君贤相,创为医药,以济死生者也。伏羲氏 有《天元玉册》,乃鬼臾区十世祖口诵而传之,《素问》中重载其语。神农氏 有《本草》传世。黄帝氏 与下九人更相回答,作《灵枢》、《素问》内外一十八卷。素者,本也,五行之本也;问者,黄帝问也。赞于《易》,载于《史》,序于《大学》,古之圣人也。后世辄言黄老之学,不知黄乃黄石公也。僦贷季 三...

阅读全文
草部中
雷公炮制药性解 | admin | 2025-06-04 | 14 阅读

 玄参 味苦咸,性微寒无毒,入心肺肾三经。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乳痈诸疾,补肾气,除心烦,明眼目,理头风,疗咽喉,消瘿瘤,散痈肿,解热毒。恶黄?、干姜、大枣、山茱萸,反藜芦,勿犯铜器,饵之噎喉损目。按∶玄参气轻清而苦,故能入心肺,以清上焦之火,体重浊而咸,故能入肾部,以滋少阴之火,所以积聚等证,靡不疗之。雷公云∶凡采得须用蒲草重重相隔,入甑苤两伏时,后出晒干,使用时勿令犯铜器,饵之坠人喉,损人目,拣...

阅读全文
小满养生要利湿 祛暑 养阴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5 | 14 阅读

“小满”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八个节气,此时太阳黄经为60度。“斗指甲为小满,万物长于此少得盈满,麦至此方小满而未全熟,故名也。”今年的5月21日为“小满”,各地陆续进入夏季,气温增高,同时雨水增多,民间谚语有“小满小满、江满河满”之说。本期内容将从小满时期人体机理变化、疾病预防、饮食运动调护等方面介绍小满节气的中医养生。 中医十分重视节气养生,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就根据二十四节气的不同,形成了种种保健习...

阅读全文
蚵圆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2 | 14 阅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蚵圆 名称: 蚵圆 处方: 白芜荑(去皮)、黄连(去须)、蚵(酒浸.去骨.焙)、胡黄连,各一两半;青黛半两(为衣)。 炮制: 上件碾为细末,猪胆汁面糊圆,如粟米大。 功能主治: 治小儿五疳八痢,乳食不节,寒温调适乖违,发竖毛焦,皮肤枯悴,脚细肚大,颅解胸陷,渐觉羸,时发寒热,盗汗咳嗽,脑后核起,腹内块生,小便泔浊,脓痢淀青;眉咬指,吃土甘酸,吐食不化,烦渴...

阅读全文
酒渣鼻的问诊
中医问诊 | admin | 2025-06-02 | 13 阅读

酒渣鼻指鼻色紫红如酒渣,又称“鼻赤”“鼻齇”“肺风齇齄”“赤鼻”“鼻准红”。《素问》中说:“脾热病者,鼻先赤。”又说:“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诸病源候论》中说:“此由饮酒,热势冲面,而遇风冷之气相搏所生,故令鼻面生渣,赤疮匝匝然也。“本病多因肺胃积热,上熏于肺,复受风寒外束,血瘀凝结而成,或平素过食肥甘辛辣,嗜酒而致热势冲面,复遇冷气相搏所致。总的治疗原则为清肺泄热,凉血活血、散结。 ...

阅读全文
小儿门(附∶小儿病机)•五疳
医学入门 | admin | 2025-05-21 | 13 阅读

五疳由积虚而成,疳者,干也,瘦瘁少血也。五疳病关五脏。二十岁以下曰疳,二十岁以上曰痨。始有乳食太过;或乳母喜怒房劳后,即与儿乳;或饭粥肉食太早,肥甘不节而成。间有伤寒病后,久吐久泻久渴,痞积疹痘杂证,妄施吐下,内亡津液而成者。要皆脾胃虚弱,血气枯滞,生积生热生痰,乘脏气之虚,传入为疳。间有热者,亦虚热耳。故治热不可妄表过凉,治虚不可峻温骤补。内热中满病初萌;经曰∶数食肥,令人内热;数食甘,令人中满...

阅读全文
酒齄鼻
五官科 | admin | 2025-05-30 | 12 阅读

【酒齄鼻】齄(音渣),又名“鼻赤”或“鼻齄”,系由于脾胃湿热上熏于肺,血瘀凝结而引起的病症。主要症状是鼻头血管扩张,局部皮肤发红,病久则呈紫红色,皮肤变厚,鼻头增大,表面隆起高低不平,状如赘瘤。...

阅读全文
鼻病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3 | 12 阅读

右手脉浮洪而数。为鼻衄流血。左手脉浮缓。为伤风鼻塞。鼻流清涕。夫鼻者肺之候。时常和则吸饮香臭矣。若七情内郁。六淫外伤。饮食劳役之过。则鼻气不能宣调。清道壅塞。即为病也。为衄血。为流清涕。为疮疡。为窒塞不通。为浊涕不闻香臭。此皆脏腑不调。邪气郁于鼻。而清道壅塞矣。寒则温之。热则清之。塞则通之。壅则散之可也。一论肺热鼻流浊涕。壅塞不通。又治鼻不闻香臭。神愈散细辛白芷与防风。羌活当归半夏芎。桔梗茯苓陈皮...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