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鼻渊" 的结果

找到 259 条相关结果

诗词中的四川道地药材及川药赏析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9 | 30 阅读

四川号称天府之国,钟灵毓秀,素有“中医之乡、中药之库”的美誉。四川地处长江上游,系西南边陲与中原文化交流的前沿与通道,山川险峻秀美,气候多样,物产丰富,是中药材的重要产地。中医界素有“无川药不成方”的赞誉。本文从文化角度,以诗词歌赋的形式吟唱有代表性的道地川药,介绍川药之功。 西蜀成都聚药商 盛唐家国业辉煌,西蜀成都聚药商。车水马龙人鼎沸,藤花木草气幽香。大慈寺主慈悲事,玉局坛尊局药王。千...

阅读全文
拔罐的适应症
拔罐基础 | admin | 2025-05-28 | 23 阅读

1.内科疾病:感冒、咳嗽、肺痈、哮喘、心悸、不寐、多寐、健忘、百合病、胃脘痛、呕吐、反胃、呃逆、痞满、泄泻、便秘、腹痛、胃下垂、饮证、痿证、眩晕、胁痛、郁证、水肿、淋证、癃闭、遗尿、遗精、阳痿、男性不育、阳强、风温、暑湿,秋燥。 2.外科疾病:红丝疔,丹毒,有头疽,疖病,乳痈,脱肛,急性阑尾炎,急性胆绞痛,急性胰腺炎,急性输尿管结石。 3.骨科疾病:落枕、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

阅读全文
小谷精草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20 阅读

《中华本草》:小谷精草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实际拼音: Xiǎo Gǔ Jīnɡ Cǎo 英文名: flower of Small pipewort 别名: 戴星草、文星草、流星草、移星草、珍珠草、鱼眼草、天星草、佛顶珠、灌耳草、翳子草、满天星、羊壳珠、金箍棒、鼓锤草、谷星草、谷精子、耳朵刷子、挖耳朵草、衣钮草、癞痢头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谷精草科植物谷精草...

阅读全文
鼻炎外敷疗法
药物贴敷 | admin | 2025-06-03 | 19 阅读

外敷疗法又名“敷贴”,是将药物敷在体表特定部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民间疗法。 在远古时期,先民就已学会用泥土、草根、树皮外敷伤口止血;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五十二病方》载有许多外敷方剂,用以治疗创伤、外病等;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载用鸡子白、醋、猪脂、水、蜜、酒等作为外敷药的调和剂;宋代《太平惠民方》以地龙粪研饼敷在小儿囟门,治疗小儿头热、鼻塞不通;明代《普济方》用生附子研末和葱涎为泥,敷涌泉穴,治疗鼻...

阅读全文
保健类药茶之疏风解表茶(四)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31 | 19 阅读

1、本茶。 原料:藁本10g、绿茶3g。 用法:用3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风寒湿邪。 用途:风寒头痛、巅顶痛、寒湿腹痛、泄泻、疥癣。 2、芎茶。 原料:藁本5g、川芎3g、细辛0.2g、绿茶3g。 用法:用25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能:散寒湿,止头痛。 用途:外感寒邪头痛及巅顶痛。 3、龙茶。 原料:藁本5g、川芎3g、细辛0.2g、白芷3g、薄荷3g、绿...

阅读全文
麻黄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0 | 19 阅读

《中国药典》:麻黄 实际拼音: Má Huánɡ 英文名: HERBA EPHEDRAE 别名: 色道麻、结力根[蒙古] 来源: 本品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Ephedra sinica Stapf 、中麻黄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 A. Mey. 或木贼麻黄Ephedra equisetina Bge.的干燥草质茎。秋季采割绿色的草质茎,晒...

阅读全文
长果荜茇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11 | 19 阅读

功能主治 温中健胃;祛寒止痛。主胃寒脘腹胀满疼痛;消化不良;呕吐清水;头痛;牙痛;鼻渊;疝气。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g;或人丸、散。外用:适量,研细末,纳龋齿中。 注意 阴虚火旺者禁服。 摘录 《中华本草》...

阅读全文
《诗经》中的中草药--苍耳子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1 | 18 阅读

“苍耳子,手儿多,跟着妈妈住沟坡。看见谁从身边过,扯住衣角笑呵呵。”这首儿歌说的是浑身带刺儿的苍耳子,像一群粘人的孩子。深秋时节到郊野游玩时,一不小心就会粘一裤脚,摘也摘不尽。 苍耳是菊科苍耳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卷耳、葹、苓耳、地葵、白胡荽、胡苍子、苍棵子、刺儿棵、粘粘葵等。它生命力极强,田间、坡岭、路边、沟旁,到处都能见到它浅绿色的身影,夏季蔓成蓊蓊郁郁一片,高的可长到大半米深,农人都把...

阅读全文
保健类药茶之清热泻火茶(三)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26 | 18 阅读

1、大芷茶。 原料:大黄1g、白芷3g,绿茶3g。 用法:用200ml开水冲泡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胃除积,消肿止痛。 用途:头而、背部疮疡肿毒;便秘;头热昏痛;眉棱骨痛;鼻渊。 2、大青叶茶。 原料:大青叶5g、茉莉花茶3g。 用法:用开水冲泡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 功能: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抗菌。 用途:热病烦渴;流感;急性传染性肝炎;菌痢;黄疸; 口疮;痈疸肿毒;肺炎...

阅读全文
口臭可知健康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3 | 18 阅读

口臭患者多不能自觉口臭的存在,周围的人却能感觉到强劲的臭味,可谓未见其人,先闻其味,给本人形象带来不少损伤。更重要的是,根据口臭还可以初步判断出疾病的部位。根据病变部位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口臭。 口腔炎性疾病,多为粪臭味。若刷牙不规范,口内食物残渣积存时间过久,或龋齿空洞食物残渣积存,郁久化热,分解产生吲哚、硫氢基及胺类等物质,可发出一种类似粪臭的味道。另外,牙周疾病是牙龈感染化腐成脓,会产生腐臭...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