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鼻流清涕" 的结果

找到 113 条相关结果

芎芷香苏散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23 | 17 阅读

《医方类聚》卷五十六引《管见大全良方》:芎芷香苏散 名称: 芎芷香苏散 处方: 香附子(炒,去毛)紫苏各90克 陈皮(去白)川芎 白芷各60克 甘草(炙)30克 制法: 上药哎咀。 功能主治: 治四时伤寒,发热,头痛项强,百节酸痛;伤风咳嗽声重,鼻流清涕,腰背拘急。 用法用量: 每服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3片、大枣1枚,煎至210毫升,去滓热服,不拘时。 ...

阅读全文
任脉(八脉图并治症穴之)
针灸大成 | admin | 2025-05-22 | 17 阅读

任脉考穴:列缺二穴,肺经。手腕内侧一寸五分,手交叉盐指尽处骨间是。针八分,主心腹胁肋五脏病,与照海主客相应。治病:〔西江月〕痔疟便肿泄痢,唾红溺血咳痰,牙疼喉肿小便难,心胸腹疼噎咽。产后发强不语,腰痛血疾脐寒,死胎不下膈中寒,列缺乳痈多散。○凡治后症,必先取列缺为主,次取各穴应之(徐氏):鼻流涕臭,名曰鼻渊:曲差上星百会风门迎香。鼻生息肉,闭塞不通:印堂迎香上星风门。伤风面赤,发热头痛:通里曲池绝...

阅读全文
赵瑾叔《本草诗》赏析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12 | 17 阅读

荜拨波斯产有余,丛生喜向竹林居。 胃酸堪把寒涎散,腹冷能将暖气嘘。 炒共蒲黄经自准,煎同牛乳痢应除。 青州虽有防风子,性冷终须愧不如。 注:本诗出自清·赵瑾叔《本草诗》。 按:荜拨味辛热无毒,入肝脾二经。《图经》曰:荜茇,出波斯国,今岭南有之,多丛生竹林内。茎叶似蒟酱,其子紧细,味辛烈于蒟酱。南人爱其辛香,或取叶生茹之。其性辛热,能温中散寒,破滞气,开郁结,下气除痰,又能散上焦之浮热。解虚冷之肠鸣...

阅读全文
厥逆
景岳全书 | admin | 2025-06-13 | 16 阅读

经义(并附释义)《脉解篇》曰∶内夺而厥,则为喑俳,此肾虚也。少阴不至者,厥也。详本篇之言厥者,以其内夺,谓夺其五内之精气也。喑,声不能出也。俳,肢体偏废也。今人见此,必皆谓之中风,而不知由于内夺,由于肾虚。盖声出于肺而本乎肾,形强在血而本乎精,精气之本皆主于肾,故少阴不至则为厥。又《调经论》曰∶志不足则厥。《本神篇》曰∶肾气虚则厥。观此诸论,则非风之义可知矣。故凡治此者,当以前非风证治第三条等法主...

阅读全文
咳嗽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7 | 16 阅读

夫咳嗽者。肺为娇脏。外主身之皮毛。内为五脏华盖。形寒饮冷。燥热郁蒸。最为伤也。肺实肺虚皆能壅痰而发咳也。咳嗽二症。难作一涂。咳谓无痰有声。肺气伤而不清。嗽谓无声有痰。脾湿动而生痰。咳嗽谓有声有痰。因伤肺气。兼伤脾湿也。其症感风寒者。鼻塞声重。停寒者。凄惨怯寒。挟热者。则焦烦。受湿者为缠滞。停水者则怔忡。若痰饮则咳有痰声。痰出咳止。火极则咳声不转。面赤痰结。肺气则喘满。气结息重。风痰壅盛。则咳至极频...

阅读全文
经络拍打(一)
推拿保健 | admin | 2025-05-21 | 16 阅读

经络拍打是沿着经络循行路线拍打,以达到疏通经络,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但注意在拍打前应辨明体质和疾病性质,以及疾病与经络的对应关系,十二经脉及任督二脉的循行路线、主治规律如下。 (一)肺经 1.体表循行 从胸前壁外上方,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止于拇指桡侧端。支脉从腕后到食指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体内循行 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返循胃口,上膈属肺。 3.功效主治 拍打肺经可冶疗咳嗽、喘促、...

阅读全文
土家医常见的内科症证有哪些?
土医 | admin | 2025-05-13 | 16 阅读

伤风 定义:本病是指偶受风寒,或夜热贪凉,或冒风淋雨,或劳作中脱衣闪汗所致之病证;以发冷作寒,鼻流清涕,时时喷嚏,伴头身适为主症。俗称“受凉”、“着凉”。 病名考证:本病名在土家族居住地区普遍有此称谓。中医学在明清时期,将“伤风”与“感冒”相混,医家曾有颇多争议,且有定论。后世医家沿用其说,故中医学中仅有“感冒”病名,而无“伤风”之名。现代医学的上呼吸道感染,中医学的感冒,对参考辨治。 主症:冒...

阅读全文
玉龙歌(杨氏注解)
针灸大成 | admin | 2025-05-19 | 15 阅读

    扁鹊授我玉龙歌,玉龙一试绝沉疴,玉龙之歌真罕得,流传千载无差讹。我今歌此玉龙诀,玉龙一百二十穴,医者行针殊妙绝,但恐时人自差别。 补泻分明指下施,金针一刺显明医,伛者立伸偻者起,从此名扬天下知。 凡患伛者,补曲池,泻人中;患偻者,补风池,泻绝骨。 中风不语最难医,发际顶门穴要知,更向百会明补泻,实时苏醒免灾危。 顶门即顖会也,禁针,灸五壮。百会先补后泻,灸七壮,艾如麦大。 鼻流清涕名鼻渊,...

阅读全文
白术散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3 | 15 阅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白术散 名称: 白术散 处方: 山药、桔梗、茯苓(去皮)、甘草、白芷、陈皮(去白)、青皮(去白)、香附子,各三两。白术四两,干姜(炮)二两。 炮制: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治伤寒气脉不和,憎寒壮热,鼻塞脑闷,涕唾稠粘,痰嗽壅滞;或冒涉风湿,憎寒发热,骨节疼痛;或中暑呕吐眩晕;及大病后将理失宜,食复、劳复,病证如初。 又治五劳七伤,气虚头眩,精神恍惚,睡卧不...

阅读全文
威灵仙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4-28 | 15 阅读

《中国药典》:威灵仙 实际拼音: Wēi Línɡ Xiān 英文名: RADIX CLEMATIDIS 别名: 铁脚威灵仙、百条根、老虎须、铁扫帚 来源: 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Clematis chinensis Osbeck 、棉团铁线莲(山蓼)Clematis hexapetala Pall.或东北铁线莲(黑薇)Clematis manshurica Rupr.的...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