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鼻塞流涕" 的结果

找到 116 条相关结果

小儿腹泻的拔罐疗法
百病拔罐 | admin | 2025-05-29 | 22 阅读

小儿腹泻是由外感邪气或者内伤于乳食而造成的一种胃肠道疾病,此症以婴幼儿夏秋季发病居多。现代医学儿科中的消化不良,急慢性肠炎属此类范围。临床表现为小儿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粪便夹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或粪质如水样。一般分为外感风寒、饮食不节、脾胃有热和脾肾亏虚3型。 一、外感风寒 (一)症状 患儿大便次数增多,大便夹有较多泡沫,伴有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口不渴,舌苔白,食指侧(靠近大拇指方向)的皮...

阅读全文
肺气不宣
病因病机 | admin | 2025-05-24 | 22 阅读

【肺气不宣】不宣,是不能宣通的意思。肺司呼吸而开窍于鼻,外合皮毛。在正常情况下,这些功能正常,表示肺气宣畅。如因外邪侵攻,皮毛闭寒,肺气不能宣通,可出现恶寒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一系列上呼吸道症状。肺气不宣与肺气不利有某些相同之处,但习惯上肺气不宣多指外感表证,肺气不利多指水肿,气喘方面的病症。...

阅读全文
小儿推拿常用腧穴
小儿推拿 | admin | 2025-05-25 | 21 阅读

小儿推拿除了运用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外,本身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不仅有“点”状,而且还具有“线”状及“面”状,这是特点之一。有相当多穴位都聚结在两手,正所谓“小儿百脉汇于两掌”,这是特点之二。本文着重介绍小儿推拿穴位位置、操作方法、次数(时间)、主治及临床应用。其中“次数”仅代表6个月~1周岁患儿临床治疗时参考,临诊时尚要根据患儿年龄大小、身体强弱、疾病轻重等情况而有所增减。上肢部穴位治疗时...

阅读全文
中成药清热解毒“五兄弟” 正确使用各有异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2 | 20 阅读

三伏天很容易上火,出现牙龈肿痛、咽喉肿痛、鼻塞流涕等症状,很多人马上想到该吃点清热解毒药了。但是我们清热解毒药有五个兄弟,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特长,使用时也需顺着“脾气”来,否则反而可能伤身。 中成药具有携带方便、服用简便等特点,清热解毒类中成药更是常用药,以下五类药各有异同,应正确使用。 牛黄解毒片 主要由牛黄、雄黄、石膏、大黄、黄芩、桔梗、冰片、甘草等8味药组成,很多人认为上火是小毛病,自...

阅读全文
小儿高热的刮痧疗法
百病刮痧 | admin | 2025-05-26 | 18 阅读

小儿高热是指小儿体温超过38.5℃,四季均可发病。低热指腋温为37.5℃~38℃,中度热为38.1~39℃,高热为39.1~40℃,超高热则为41℃以上。发热时间超过两周为长期发热。    一、刮痧治疗 (一)症状 小儿体温超过38.5℃,怕冷,发热,周身不适,食欲不振,咳嗽,鼻塞流涕,打喷嚏等,严重的体温可达40℃以上,患儿烦躁不安或嗜睡,鼻咽部红肿,可有扁桃体和颈部淋巴结肿大,有的可伴呕吐或腹...

阅读全文
诗词中的枇杷及其药用价值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16 | 18 阅读

枇杷隆冬开花,清香怡人;初夏果熟,甘酸可口;一身入药,清肺和胃,诗家因之传风雅,医家借此济世人。 清肺止咳枇杷叶 “枇杷叶果似琵琶,阴密经冬开白花。酸汁啖来真可喜,微净毛去始无差。胃家止呕姜堪入,肺部消痰蜜更加。犹记诗人杨万里,荔枝金桔共相夸。”(清代赵瑾叔《枇杷》)枇杷叶是常用的止咳平喘类中药,兼有和胃止呕之效,治疗肺燥咳嗽常用蜜枇杷叶,和胃止呕常用炒枇杷叶。枇杷与卢橘原本是两种不同的植...

阅读全文
慢性鼻炎的拔罐疗法
百病拔罐 | admin | 2025-05-29 | 17 阅读

慢性鼻炎是指鼻腔黏膜及黏膜下层的慢性炎症。慢性鼻炎主要是因急性鼻炎反复发作或失治而造成。此外,慢性扁桃体炎、鼻中隔弯曲、鼻窦炎及邻近组织病灶的反复感染,有害气体、粉尘、花粉等长期刺激,皆可引发本病。主要症状有:突发型鼻痒、连续喷嚏、鼻塞流涕、分泌物增多、嗅觉减退、咽喉干燥、伴有头痛、头晕等。一般分为风邪犯肺和胆经热盛2型。 一、风邪犯肺 (一)症状 多见于发病初期或长期鼻炎因外感而急性发作,鼻塞,...

阅读全文
小儿推拿疗法
推拿手法 | admin | 2025-05-28 | 17 阅读

小儿推拿疗法的对象一般是6岁以下的小儿,尤其适用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其治疗范围广泛,可主治腹泻、呕吐、疳积、便秘、脱肛、发热、咳嗽、惊风、遗尿、肌性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症。 1.推五经疗法: 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五个穴位,分别位于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远端指节的指腹上在这些穴位上运用推法治疗,可以调整各脏功能进治疗相关的疾病。如消化不良等症多采用补法。惊风、抽搐、烦躁等宜清不宜...

阅读全文
趣谈《红楼梦》中的汗出异常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9 | 16 阅读

中医认为,汗是人体五液(汗、涕、泪、涎、唾)之一,为津液代谢的产物。古代医学经典《黄帝内经·灵枢》中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中医把汗出异常的表现称为“汗证”。《红楼梦》中就有不少关于“汗证”的描述。 自汗 “享福人福深还祷福,痴情女情重愈斟情”一回中,黛玉与宝玉争吵后,“脸红头胀,一行啼哭,一行气凑,一行是泪,一行是汗,不甚怯弱”。这种平时在清醒状态下,不因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而有汗液流...

阅读全文
葶苈大枣泻肺汤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21 | 16 阅读

《金匮要略》卷上:葶苈大枣泻肺汤 名称: 葶苈大枣泻肺汤 别名: 葶苈大枣汤(《医宗金鉴》卷六十七)。 处方: 葶苈15克(熬令黄色,捣丸)大枣12枚 功能主治: 泻肺去痰,利水平喘。治肺痈,胸中胀满,痰涎壅塞,喘咳不得卧,甚则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流涕,不闻香臭酸辛;亦抬支饮不得息者。 用法用量: 先以水600毫升,煮枣取400毫升,去枣,纳葶苈,煮取200毫升,顿服。 备注...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