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黑丑" 的结果

找到 162 条相关结果

积聚脐疗方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5-14 | 28 阅读

1方 【药物】铁棒锤1克,天南星0.6克。 【制法】研末摊在膏药上。 【用法】贴脐部。用于痞块、包积腹痛。 【出处】《陕西草药》。 2方 【药物】鳖鱼(团鱼)1个,苋菜1000克。 【制法】将苋菜煎水浓缩,再与鳖鱼熬成浓膏。 【用法】取适量摊纸上,贴脐眼或痛处。用于痞块。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3方(化积膏) 【药物】香附2460克(半生半制),五灵脂2460克(半生半炒),黑丑、白丑各...

阅读全文
伤食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6-03 | 21 阅读

经云。脉滑者。有宿食也。虎口脉纹黄色。为脾家有积。小儿脉沉者。为乳不消。夫小儿伤食。皆因乳哺不节。过食生冷坚硬之物。脾胃不能克化。积滞中脘。外为风寒所搏或因夜卧失盖。以致头痛身热。面黄目胞微肿。腹痛胁胀。足冷肚热。喜睡神昏。不思饮食。或恶食。或恶心。或呕或哕。或口嗳酸气。或大便败卵臭。或气短痞闷。或胃口作痛。或心下痞满。按之则痛。此皆为陈积所伤也。宜以万亿丸利之。若内停于食。或外又感寒邪者则人迎气...

阅读全文
鼓胀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5 | 21 阅读

经云。其脉大坚以涩者。胀也。关上脉浮则内胀。迟而滑者胀。脉盛而紧者胀。胀脉浮大者易治。虚小者难治。水病腹大如鼓。脉实者生。虚者死。脉洪者生。微细者死。中恶腹大。四肢满。脉大而缓者生。浮而紧者死。丹溪云。七情内伤。六淫外感。饮食不节。房劳致虚。脾土之阴受伤。转输之官失职。胃虽受谷。不能运化。故阴阳不交。清浊相混。隧道壅塞。郁而为热。热留为湿。湿热相生。遂成胀满。经云鼓胀者是也。以其外虽坚满。中空无物...

阅读全文
勒缰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23 | 21 阅读

《喉科紫珍集》卷下:勒缰散 名称: 勒缰散 处方: 生白丑、熟白丑、生黑丑、五加皮、白鲜皮各等分,土茯苓4两,猪油4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一切口鼻喉疳,左右阴疮。 用法用量: 土茯苓、猪油共入罐用水煨烂,取汁调前药末服之,3-5日见效。凡人少壮者多服尤可,凡老弱者1-2服则止,不宜多服,服5日用内补汤。每服1-2剂再补之。 ...

阅读全文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18 | 20 阅读

内经曰。肝脉大急沉。皆疝症也。心脉滑搏急为心疝。肺脉沉搏为肺疝。又三阳急为瘕三阴急为疝。夫疝者。由荣卫虚弱。寒湿不调。致令邪气乘虚入于心腹中。遂成诸疝。发则小腹疼痛或绕脐逆上抢心。甚则手足厥冷。或大小便闭结。其诸疝因邪气流滞。乃成积聚。令人羸瘦少气。洒淅寒热。嗜卧。饮食不养肌肤。或腹满呕吐。遇寒则痛。又有妇人小腹肿痛。攻击及二腿者。亦疝气也。一论疝气者。阴肿腹痛也。川楝子 小茴香 破故纸 青盐 山...

阅读全文
水肿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4 | 19 阅读

水肿之症。有阴有阳。察脉观色。问症须详。阴脉沉迟。其色青白。不渴而泻。小便清涩脉或沉数。色赤而黄。燥粪赤溺。兼渴为阳。水肿气急而小便涩。血肿气满而四肢寒。蛊症大要有二。曰单腹胀。曰双腹胀。喘急气满。肿而不安。四肢微肿。此单腹胀。因内伤七情所致。取效微迟。四肢浮肿。肚大身重。此双腹胀。因外感风湿所致。取效甚速。又有水肿气肿之分。以指按肿处。有陷随起。随起者气肿。先须理气。陷指起迟者水肿也。只须导水立...

阅读全文
便秘脐疗方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5-28 | 17 阅读

1方 【药物】生甘遂3克,冰片1克,食盐4克。 【制法】研为细末,和匀。 【用法】将药末撒入神阙穴内,取纯艾绒0.1克做成圆锥状,置于药末上灸之,每次约5~7壮。若症状较轻者,亦可以药末撒入穴内,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次。用于热秘。 【出处】《江苏中医》。 【备注】原加减法:寒秘者,另加附子1.5克,并减甘遂为2克;虚秘者,则去生甘遂,加生大黄3克。此方治疗便秘,疗效满意。 2方(腑行膏) ...

阅读全文
痔漏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1 | 17 阅读

脉沉小实者。易治。浮洪而软弱者。难愈。夫痔漏之原。由乎酒色过度。湿而生热。充乎脏腑。溢于经络。坠于谷道之左右。冲突为痔。久而成漏者也。痔轻而漏重。痔实而漏虚。治痔之法。不过凉血清热而已。至于治漏。初则宜凉血清热燥湿。久则宜涩窍杀虫。而兼乎温散也。或曰。痔漏火是根原。何故而用温涩。殊不知痔止出血。始终是热。漏流脓水。始是湿热。终是湿寒。不用温药。何以去湿而化寒乎。非止痔漏。百病中多有始热百终寒者。如...

阅读全文
大黄丸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17 | 17 阅读

《外台秘要》卷二十引《古今录验》:大黄丸 名称: 大黄丸 处方: 大黄7.5克 消石7.5克 大戟7.5克(熬)甘遂7.5克(熬)芫花7.5克(熬)椒目7.5克 葶苈7.5克 制法: 上七味,捣末下筛,以蜜和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主十水。 用法用量: 先食饮服1丸,一日二次。渐增,以知为度。 《医心方》卷二引《经心录》:大黄丸 名称: 大黄丸 处方: 大黄1两...

阅读全文
小儿哮喘脐疗方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6-05 | 16 阅读

1方 【药物】麻黄、杏仁、甘草各等份,葱白头3根。 【制法】前3味碾成细末,入葱白头捣烂如泥。 【用法】敷贴脐孔,上盖油纸或塑料薄膜,胶布固定,半天取下,下午再敷,1日2次。用于风寒、饮食等外因所致的喘急。如感冒、流感初起发热时,本法亦有退烧作用。 【出处】《陕西中医》(针炎增刊)。 2方 【药物】热参总生物碱0.05~0.1克。 【用法】敷脐,每周换药1次。用于小儿哮喘。 【验案】患者,男,8...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