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黄症" 的结果

找到 10 条相关结果

伤寒·伤寒诸方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4 | 21 阅读

一论冬月正伤寒。头疼发热恶寒。项脊强重。脉浮紧无汗。是足太阳膀胱经表症。若头如斧劈。身似火炙者。宜此方。升阳发表汤麻黄(一钱) 杏仁(三钱) 桂枝(一钱)川芎(一钱五分) 白芷(二钱) 羌活(二钱) 防风(一钱五分) 升麻(八分)上锉。姜、葱、豆豉。水煎。热服出汗。汗出药止。勿多服。一论冬月正伤风。头疼发热恶寒。鼻塞项脊强重。脉浮缓自汗。为表症也。此足太阳膀胱经受邪。当实表散邪。无汗者不可服。疏邪...

阅读全文
五疸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6-05 | 19 阅读

脉经曰。凡黄候寸口脉。近掌无脉。口鼻黑色。并不可治。大抵脉大者死。微细者生。无脉鼻气冷者。不治也。凡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必发黄也。内经曰。诸湿肿满。皆属脾土。夫黄胆为病。肌肉必虚肿而色黄。盖湿热郁结于脾胃之中久而不散。故其土色形于而与肌肤也。盖脾主肌肉。肺主皮毛。母能令子虚。母病子亦病。是故有诸中者必形诸外。其症有五。曰黄汗。曰黄胆。曰酒疸。曰谷疸。曰女痨疸。虽有五者之分。终无寒热之异。丹溪曰。...

阅读全文
中医观面探病
中医望诊 | admin | 2025-05-24 | 17 阅读

人的而部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使得人的容貌新鲜、有光泽。健康人的而部容光华润,同时而部又能表达人的情感。可见,而部是人体内部器官和情感的一个窗口,所以观而可以了解人体疾病情况。正常人的而部表情自若,色泽自然,两眼活动自如,有光采、有精神、反应灵敏,表示气血充盈旺盛。当人体内脏某器官发生疾病时,往往也能反应在而部上,细心观察便会了解病情。 而部神情 神情亦即人的精神活动状态。正常人的而部表现,大家一...

阅读全文
辨证伤寒派擅用仲景方治杂病的余听鸿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31 | 14 阅读

余听鸿(1847-1907),名景和,江苏宜兴人。童年在孟河当药店学徒,而入孟河名医费兰泉门下。业成后悬壶家乡,中年赴常熟,时有“余仙人”之美誉。 余氏私淑柯韵伯之学,尝谓时医治医不读《伤寒》《金匮》汉唐诸书,反读浅近之书以为捷径,仲圣之法废之日久,遂注释柯韵伯《伤寒论翼》一书,意欲为初学之士遵《伤寒》之范围。余听鸿十分强调《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精神实质。他说:“余读仲景原序曰勤求古训、博采众...

阅读全文
中医观皮辨病
中医望诊 | admin | 2025-05-24 | 11 阅读

皮肤是维护身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第一道防线,它保护着体内的各种器官。皮肤具有感觉、排泄、吸收、调节体温等重要功能,又是服务于人体健康的“信号员”,机体某些疾病和许多皮肤病,在发病前及病变过程中,皮肤会随时向人们发出各种疾病信息。 肤色变化 皮肤的颜色与毛细血管的分布,血液的充盈度,色素量的多少,皮下脂肪的厚薄等因素有关。 1、皮色变白。皮肤粘膜苍白可能是由于贫血血红蛋白量减少)造成。如果单纯皮肤苍白...

阅读全文
苗族医药的发展与提高
苗医 | admin | 2025-05-23 | 11 阅读

新时期我国苗族医药的发展与提高,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苗族医药学在经过了发掘、整理、总结和继承以后,得到较大发展,提高了苗医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特别是在苗药的研究开发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使苗医成为我国当今最具活力的民族药之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民族工作,把民族工作列为党和政府的议事日程。从上世纪80年代初,各地加强苗族医药的发掘和提高工作,1984年9月,国家卫...

阅读全文
《中藏经》华氏中藏经卷下 诸病药方六十道(四)
中藏经 | admin | 2025-06-09 | 9 阅读

破黄七神丹朴硝[二斤] 朱砂[五两] 大黄[七两] 甘遂[二两] 山栀[二两] 轻粉[一两] 豉[半斤以绢袋盛之]右七味,以水二斗,熬令水尽,除去甘遂、豉、栀子、大黄,只取朴硝、朱砂、轻粉为末,以水浸豉汁,研匀后入末,三味同和,煮糯米糊为丸,如弹子大,新水化一圆,吐泻为度。三黄圆治三痟吐血,诸黄症。黄连[三两] 黄芩[二两] 大黄[一两]右为末,炼蜜为圆,如桐子大,食后温水下十五圆,量虚实加减服。...

阅读全文
《傅青主男科》卷上 湿证门
傅青主男科 | admin | 2025-05-12 | 9 阅读

黄症此症外感之湿易治,内伤之湿难疗,外感者利水则愈,若内伤之湿, 泻水则气消,发汗则精泄,必健脾行气而后可也, 方用白朮 茯苓 薏仁( 各壹两) 茵陈 黑栀( 各叁钱) 陈皮( 伍分)水煎服。此方治内感之湿,不治外感之湿, 若欲多服去栀子。 瘅症此症虽因风寒湿而来,亦因元气之虚,邪治得趁虚而入,倘攻邪而不补正, 则难愈矣,今于补正之中,佐以去风寒湿之品,而瘅如失矣, 方用白朮( 伍钱) 人参( 叁...

阅读全文
治疗肝炎、黄疸、肝硬化的药茶方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12 | 9 阅读

一、白茅根茶 配方:白茅根25-50克。 用法:水煎后加入绿茶0.5-1克。 功效:治疗黄疸症。 二、醋茶 配方:细茶1-3克,食醋15毫升。 用法:沸水冲泡饮用。 功效:治疗黄疸症。 三、黑矾茶 配方:茶叶120克,黑矾120克。 用法:共研末,枣肉为丸,每丸9克,日服3丸。 功效:治疗周身黄疸。 四、桔茶 配方:红桔1只,挖一小洞,塞入绿茶10克,晒干备用。 用法:用时水煎饮用。 功效:治疗...

阅读全文
发喘
伤寒捷诀 | admin | 2025-06-12 | 3 阅读

伤寒喘急最宜详.专论阳明及太阳.太阳无汗麻黄症.阳明潮热小承汤.水停心下喘而咳.加减青龙必可当.阴症喘时肢逆冷.理中四逆用为良.夫喘者.肺病也.经曰.肺主气.肺气逆而上行.冲冲而上.喝喝而息.数张口、抬肩、摇身、滚肚、是为喘也.凡伤寒发喘.有因太阳无汗而喘者.此为邪气在表.心腹必濡而不坚.当用麻黄汤主之.有因水停心下而喘者.此为即水为邪.宜小青龙汤散之.有因阳明潮湿而喘者.此为邪气在里.心腹必胀...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