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骨髓炎" 的结果

找到 208 条相关结果

板蓝根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21 | 38 阅读

《中国药典》:板蓝根 实际拼音: Bǎn Lán Gēn 英文名: RADIX ISATIDIS 别名: 大蓝根、大青根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皮孔横长。根头略膨大,可见...

阅读全文
向日葵子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6-01 | 22 阅读

药理作用 1.降血脂作用:种子的总磷脂部分对动物的急性高脂血症及慢性的高胆甾醇血症有预防作用,治疗作用不显着。空腹的健康人口服粗制的向日葵油,血中游离脂肪酯及胆甾醇有短暂之升高,而服动物脂或蛋黄后,5小时血胆甾醇仍在较高水平。对青年妇女以向日葵油作食物油(服7天),可使血胆甾醇略有降低,但不如米糠油。 2.增强免疫作用:如在饲料中加入向日葵油,可增强兔的免疫反应(结核菌素试验)。 3.副作用:如...

阅读全文
重五位一体理论的侗医药
其他民族医药 | admin | 2025-05-27 | 22 阅读

侗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湘黔桂三省交界毗邻地带的武陵、雪峰山区。侗医药学是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和同疾病做斗争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我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侗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与其他民族医药相比具有本民族鲜明的特点。 特色理论 侗医五位一体的医学理论 侗医五位一体是指天、地、气、水、人五者之间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强调...

阅读全文
与医疗和疾病相关的成语典故●短针攻疽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23 | 21 阅读

短针攻疽,这个成语本义指用短针治疗毒疮,比喻措施不当,难以奏效。攻:医治;疽[jū]:痈疽,引申为烂疮肿毒。典出汉·桓宽《盐铁论·大论》:“设礼修文,有似穷医,欲以短针而攻疽。” 《盐铁论》是西汉桓宽根据汉昭帝刘弗陵(前94—前74年)时所召开的“盐铁会议”记录,并加上与会儒生朱子伯的介绍,“推衍”整理而成的一部著作。书中记述了当时对汉武帝时期的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的一场大辩论。 这场“盐...

阅读全文
虎杖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17 | 20 阅读

《中国药典》:虎杖 实际拼音: Hǔ Zhànɡ 英文名: RHIZOMA POLYGONI CUSPIDATI 别名: 花斑竹、酸筒杆、酸汤梗、川筋龙、斑庄、斑杖根、大叶蛇总管、黄地榆 来源: 本品为蓼科植物虎杖 Polygonum cuspidatum Sieb. et Zucc.,的干燥根茎和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须根,洗净,趁鲜切短段或厚片,晒干。 性状: 本品...

阅读全文
见于“二十四史”的《宋书》《南齐书》中与疾病相关的成语典故●决痈溃疽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6-06 | 19 阅读

成语“决痈溃疽”意思是决口了的脓肿和破溃的毒疮。因在医学上,这类疮疡肿毒一旦溃破冒脓出来,不是病情加重,而是反而易于下手治疗,意味着没有先前那么红热肿痛而难受、凶险,要不了多久会逐渐治愈。由此引申腐败、损伤严重到极致的程度,也比喻事情的症结得到解决。语出《宋书•卷七十四•列传第三十四•沈攸之》:“况乃举兵内侮,逞肆奸回,斯实恶熟罪成之辰,决痈溃疽之日。” 这是时为朝中丞相,把持朝政,但还没废掉南朝...

阅读全文
天名精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19 阅读

《中药大辞典》:天名精 出处: 《本经》 实际拼音: Tiān Mínɡ Jīnɡ 别名: 茢薽、豕首(《尔雅》),麦句姜、虾蟆蓝(《本经》),天芜菁(叫、品方》),天门精、玉门精、彘颅、蟾蜍兰、觐、地菘、天蔓菁(《别录》),葵松、鹿活草(《唐本草》),杜牛膝(《圣济总录》),皱面草(《履巉岩本草》),皱面地菘草(《卫生家宝方》),鹤虱草(《伤寒蕴要》),母猪芥(《孙天仁集效方》),蚵...

阅读全文
瑶族医药:飞出大瑶山的金凤凰
瑶医 | admin | 2025-05-20 | 19 阅读

瑶族与古代的“荆蛮”渊源关系密切,瑶族主要源于蚩尤九黎部落,是蚩尤九黎部落成员的后裔与湘江、资江、沅江及洞庭湖地区的土著民族融合而形成的民族。 瑶族人口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点。分散在世界各地,集中在东起广东乳源五岭山脉,西至云南勐腊金平哀牢山,南达云南河口大围山和广西防城十万大山,北至湖南辰溪山区,形成了“岭南无山不有瑶”的分布格局。新中国成立前,绝大多数瑶族同胞世代居住在深山老林里,瑶族地...

阅读全文
牛嗓管树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06 | 19 阅读

《中药大辞典》:牛嗓管树 出处: 《云南中草药选》 实际拼音: Niú Sǎnɡ Guǎn Shù 别名: 撒罗夷、马耳子果、蜜心果、鼻涕果、粘心果(《云南中草药选》),野枇杷、大叶杜仲(《红河中草药》)。 来源: 为猕猴桃科植物澜沧水东哥的树皮。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常绿小乔木,高4~10米。茎多分枝,枝褐色,中空。叶互生,革质,长圆形,长约30厘米,宽约10厘米...

阅读全文
唐·韩偓《浣溪沙·宿醉离愁慢髻鬟》药名词翻译注释赏析【含“沈(沉)檀”详解】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16 | 18 阅读

浣溪沙1 唐·韩偓   宿醉2离愁慢3髻鬟4,六铢衣5薄惹轻寒,慵红闷翠掩青鸾6。 罗袜况兼金菡萏7,雪肌仍是玉琅玕8,骨香腰细更沈檀9。     【注释】 1、浣溪沙:唐教坊曲,用作词调。又名“小庭花”、“ 减字浣溪沙”、“ 东风寒”、“和清风”等。 2、宿醉:隔夜犹存的余醉。 3、慢:胡乱,随便。 4、髻鬟(jì huán):环形发髻。古代中国妇女发式。 5、六铢衣:中国古代计量以二十四铢...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