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验方" 的结果

找到 3543 条相关结果

栗子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381 阅读

《中药大辞典》:栗子 出处: 《千金·食治》 实际拼音: Lì Zi 别名: 板栗(《唐本草》),栗果(《滇南本草》),大栗(《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为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 原形态: 栗(《诗经》),又名:瑰栗(《西京杂记》),毛板栗、瓦栗子树、风栗、家栗。 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暗灰色,不规则深裂,枝条灰褐色,有纵沟,皮上有许多黄灰色的圆形皮孔。冬芽短...

阅读全文
梓叶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80 阅读

《中药大辞典》:梓叶 出处: 《本经》 实际拼音: Zǐ Yè 来源: 为紫葳科植物梓的叶片。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梓白皮"条。 化学成分: 含对香豆酸、对-羟基苯甲酸。 药理作用: 冷浸液、温浸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产气杆菌有抑制作用。采集后6个月的水提取液较新鲜叶的作用更强,丙酮提取液作用又强于用其他溶媒的提取液。但无抗真菌作用。 功能主治: ①陶弘景:"...

阅读全文
竹沥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40 阅读

《全国中草药汇编》:竹沥 实际拼音: Zhú Lì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Lodd.)Munro var. henonis(Mitf.)Stapf ex Rendle经加热流出的竹汁。 炮制: 将新竹去节劈开,置火上烧之,收集两端滴出之汁,即为竹沥。 性味: 甘,凉。 功能主治: 清热豁痰。用于中风痰壅,肺热喘咳,热病烦躁。 ...

阅读全文
板蓝根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21 | 37 阅读

《中国药典》:板蓝根 实际拼音: Bǎn Lán Gēn 英文名: RADIX ISATIDIS 别名: 大蓝根、大青根 来源: 本品为十字花科植物菘蓝Isatis indigotica Fort. 的干燥根。秋季采挖,除去泥沙,晒干。 性状: 本品呈圆柱形,稍扭曲,长10~20cm,直径0.5~1cm。表面淡灰黄色或淡棕黄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皮孔横长。根头略膨大,可见...

阅读全文
中药的起源与发展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9 | 34 阅读

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来在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通过实践,不断认识,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医药知识。由于太古时期文学未兴,这些知识只能依靠师承口授,后来有了文字,便逐渐记录下来,出现了医药书籍。这些书籍起到了总结前人经验并便于流传和推广的作用。中国医药学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中国人民长期同疾病作斗争的极为丰富的经验总结,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有着巨大的贡献。由于药物中草类占大多数,所以记载药物的书籍便称为“本...

阅读全文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29 阅读

《中药大辞典》:雀 出处: 《别录》 实际拼音: Què 别名: 嘉宾(崔豹《古今注》),家雀(《普济方》),瓦雀(《滇南本草》),宾雀(《纲目》),麻禾雀(《本草述》),树麻雀、老家贼、只只(《中药志》),查母塞刀姆(朝名)。 来源: 为文鸟科动物麻雀的肉或全体。 原形态: 麻雀(《滇南本草》) 体长约12厘米。嘴粗短,圆锥状,黑色。虹膜暗红褐色。额、后颈纯栗褐色。眼下...

阅读全文
积聚脐疗方
中医脐疗 | admin | 2025-05-14 | 27 阅读

1方 【药物】铁棒锤1克,天南星0.6克。 【制法】研末摊在膏药上。 【用法】贴脐部。用于痞块、包积腹痛。 【出处】《陕西草药》。 2方 【药物】鳖鱼(团鱼)1个,苋菜1000克。 【制法】将苋菜煎水浓缩,再与鳖鱼熬成浓膏。 【用法】取适量摊纸上,贴脐眼或痛处。用于痞块。 【出处】《贵州民间方药集》。 3方(化积膏) 【药物】香附2460克(半生半制),五灵脂2460克(半生半炒),黑丑、白丑各...

阅读全文
甲癣小验方
生活偏方秘方 | admin | 2025-06-02 | 25 阅读

甲癣,俗称“灰指甲”,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皮肤病。此病多见于中老年人,顽固难治。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甲癣患者百余例,效果显著,患者不妨一试。 取土槿皮、蛇床子、苦参各30克,枯矾15克,黄柏10克。水煎取汁,药液温度以30℃为宜,每日1次,每剂药用2日。用2%碘酊棉球消毒患甲,用3%双氧水30毫升浸泡10分钟,再用中药汁浸泡15分钟,然后用硝酸益康唑乳膏涂患甲,纱布包裹1日。1个月为1疗程...

阅读全文
脊髓灰质炎单方验方
儿科偏方秘方 | admin | 2025-06-01 | 25 阅读

①牛耳风煎剂 组成:牛耳风150克,过江龙15克,走马胎15克,甘草6克。用法:a.内服:上方加水2000毫升,煎成500毫升。1~3岁每天200~300毫升,4~6岁300~400毫升,7~15岁400~500毫升,16岁以上可酌情增加药量,均分3次服。b.熏洗:取上方药渣加水复煮,煮沸30分钟,去渣留水,先熏后洗,每天1次。将患肢置于滚烫的药液蒸汽上,慢慢地熏,直至蒸汽减少不能熏时,再用毛巾...

阅读全文
凤仙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6-01 | 25 阅读

功能主治 祛风,活血,消肿,止痛。治关节风湿痛,跌打损伤,瘰疬痈疽,疗疮。 ①汪连仕《采药书》:凤仙白花者亦名透骨白,追风散气;红花者名透骨红,破血堕胎。 ②《分类草药性》:叶:敷一切疔疮肿毒。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散血通经,治月经病,止红崩,净白带;用于跌打损伤,可接骨,消伤肿,止伤痛,软坚透骨,治骨梗卡喉。 ④《福建民间草药》:治蛇咬伤。 ⑤《重庆草药》:清热除风。治红白痢疾,崩症。 用法...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