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香薷饮" 的结果

找到 83 条相关结果

立秋三品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3 | 20 阅读

香薷饮 在我国民间,立秋有吃香薷饮的习俗。清朝时,每到立秋时节,人们都要煮上一大壶香薷饮,待冷却后,家中每个人都喝上一杯,这样,就可以保证全家不受暑气困扰而发生各种疾病了。 香薷饮不仅是立秋的节日饮品,还是足以与湿热之气相抗衡的好汤饮。除用于治疗因为乘凉所引起的怕冷、发热、无汗及呕吐、腹泻等症之外,也可作为立秋的防暑饮品加以饮用。 《本草经疏》讲:“香薷,辛温散通。故能解寒郁之暑气、霍乱腹痛、吐下...

阅读全文
经典杂病派以《张氏医通》著名的张璐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07 | 20 阅读

张璐(1617-1700),字路玉,号石顽,清代苏州人。早年学儒,明末战乱,隐居于洞庭山中,潜心钻研医术,以著书自娱,至老不倦。张璐是较早倡导经典杂病学的医学家,其代表作为《张氏医通》。这部撰成于1695年的大型临床证治全书,是张璐精心编著的,岁历五甲,稿凡十易,审阅者达60余人。全书16卷,70余万字,卷1-7为内科诸病,卷8为五官病,卷9为疮疡及杂证,卷10为妇科,卷12为儿科,卷13-15...

阅读全文
中暑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15 | 19 阅读

脉虚微细弦芤迟。皆属于中暑。不可汗下。但解热利小便为要。夫暑者。乃长夏盛热之令也。人当避酷热之亢。相安于燔炙之宜。毋冒灼灼。毋致怆怆其知道者。夏以养阴扶阳。顺之则祥。逆之则殃。故三伏炎炎。三暑蒸蒸。腠理开泄。真气不藏。孙思邈云。长夏宜服五味子、人参、麦门冬。以固耗散之金。真气不足者。倍加人参。其不善养者。坐卧于风凉之处。扇不息于寝寐之时。或拭以冷布。或浴以凉泉。则腠理寒侵逆其时令。即病曰伤暑矣。其...

阅读全文
香薷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10 | 19 阅读

《中国药典》:香薷 英文名: HERBA MOSLAE 别名: 香茹、香草 来源: 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石香薷Mosla chinensis Maxim.的干燥地上部分。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果实成熟时采割,除去杂质,晒干。 性状: 本品长30~50cm,基部紫红色,上部黄绿色或淡黄色,全体密被白色茸毛。茎方柱形;直径1~2mm,节明显,节间长4~7cm;质脆,易折断。叶对生,多皱...

阅读全文
参术二香汤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05 | 19 阅读

《辨证录》卷九:参术二香汤 名称: 参术二香汤 处方: 人参3钱,香薷1钱,甘草1钱,砂仁1粒,神曲5分,白术2钱,陈皮5分,藿香5分。 功能主治: 劳倦中暑,内伤中气,服香薷饮反加虚火炎上,面赤身热,六脉疾数无力。 用法用量: 水煎服。 ...

阅读全文
诗咏扁豆 健脾化湿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5 | 18 阅读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扁豆被视为美好祥瑞之物,寓意着思乡情愫、丰收富足、多子多福。 明代诗人王伯稠作《扁豆花》:“豆花初放晚凄凉,碧叶荫中络纬啼。贪与邻翁棚底语,不知新月照清溪。”清代诗人黄树谷作《咏扁豆羹》:“负郭无农课,他乡学圃能。短墙堪种豆,枯树惜沿藤。带雨繁花重,垂条翠荚增。烹调滋味美,惭似在家僧。谷雨方携子,梅天已发秧。枝枝盘作盖,叶叶暗遮旁。伏日炎风减,秋晨露气凉。连朝僮仆善,采摘报盈...

阅读全文
秋来“伏”不去,饮食养脾胃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5 | 17 阅读

立秋了,养生上有秋来“伏”不去、祛湿养脾胃的说法,因此,此时调养脾胃,预防胃肠疾病,既是对夏季损耗的弥补,也是冬季贮存体能、积蓄能量的需要。 立秋后,天地阳气渐收、阴寒渐长、早晚温差大。此时,天上有烈日,地上多水湿,湿热交蒸,合而为湿热邪气。《黄帝内经》言“湿气通于脾”。因脾喜燥恶湿,湿邪留滞,最易困脾。为适应自然界由“夏长”到“秋收”的阴阳变化,人体之气血也随之内收。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

阅读全文
木部
雷公炮制药性解 | admin | 2025-06-06 | 16 阅读

 白茯苓 味淡微甘,性平无毒,入肺脾小肠三经。主补脾气,利小便,止烦渴,定惊悸,久服延年。去皮心研细,入水中搅之浮者,是其筋也,宜去之,误服损目。赤者专主利水。抱根而生者名茯神,主补心安神,除惊悸,治健忘。马兰为使,恶白蔹,畏牡蒙、地榆、雄黄、秦艽、龟甲,忌醋及酸物。按∶茯苓色白,是西方肺金之象也。味淡,是太阳渗利之品也。微甘,是中央脾土之味也,故均入之。夫脾最恶湿,而小便利则湿自除,所以补脾既能...

阅读全文
经典伤寒派力斥三焦学说的恽铁樵
中医流派 | admin | 2025-05-25 | 16 阅读

恽铁樵(1875-1935),名树珏,江苏武进人。早年曾在商务印书馆主编《小说月报》,以译笔而声于文坛。同时,他又精研医经,数问业于上海伤寒名家汪莲石。中年改操医业,行道二十年,其挽救危逆甚众,以胆识兼优为同道称评。 恽氏以时医多崇尚叶天士《温热论》、吴鞠通《温病条辨》,与《伤寒论》分庭抗礼,另辟门经,遂注意研究三焦学说.研究《温病条辨》、《临证指南医案》、《温热经纬》等书中的用药规律,并留...

阅读全文
黛玉中暑用香薷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5 | 16 阅读

中暑按病情的轻重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又分为中暑衰竭、中暑痉挛、日射病、中暑高热等。 《红楼梦》第29回,写到贾母、凤姐、宝钗、宝玉、黛玉等人去清虚观打醮,当时是农历五月初一,天气却已经炎热起来了。贾蓉在钟楼里贪图凉快,父亲贾珍将他叫出,喝命家人啐他:“爷还不怕热,哥儿怎么先凉快去了?”那贾芸、贾萍、贾芹等听见了……一个一个都从墙根儿底下慢慢地遛出来了。说明天气的确很热。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