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食滞" 的结果

找到 428 条相关结果

栗子
中草药(G-L) | admin | 2025-05-21 | 381 阅读

《中药大辞典》:栗子 出处: 《千金·食治》 实际拼音: Lì Zi 别名: 板栗(《唐本草》),栗果(《滇南本草》),大栗(《浙江天目山药植志》)。 来源: 为壳斗科植物栗的种仁。 原形态: 栗(《诗经》),又名:瑰栗(《西京杂记》),毛板栗、瓦栗子树、风栗、家栗。 落叶乔木,高15~20米。树皮暗灰色,不规则深裂,枝条灰褐色,有纵沟,皮上有许多黄灰色的圆形皮孔。冬芽短...

阅读全文
香豆蔻
中草药(S-Z) | admin | 2025-05-21 | 27 阅读

《中华本草》:香豆蔻 出处: 始载于《植物分类学报》。 实际拼音: Xiānɡ Dòu Kòu 英文名: fruit of Fragrant Amomum 别名: 嘎哥拉、尼泊尔豆蔻 来源: 药材基源:为盖子科植物香豆蔻的种子。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omum subulatum Roxb. 采收和储藏:林果实将成熟时采收,剪下果序,除去杂质,晒干。 原形态: 香豆蔻,...

阅读全文
蜂蝇
中草药(A-F) | admin | 2025-05-21 | 26 阅读

《中华本草》:蜂蝇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实际拼音: Fēnɡ Yínɡ 英文名: Muscae 别名: 花虻、食蚜蝇 来源: 药材基源:为狂蝇科动物蜂蝇的幼虫。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ristalis tenax Linnaeus.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于污水粪坑中用抄网捞取,放入布袋内,在浪水中反复漂洗,直到清洁时取出,拌以草木灰,再用清水洗净,置沸水中略烫,...

阅读全文
冬季萝卜小人参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24 | 23 阅读

萝卜是人们菜篮里一剂“良药”。它可生可熟,可炒可拌,可糖渍可盐腌,乃是蔬菜之佳者。萝卜品种很多,心里美、象白牙、卞萝卜(灯笼红)、天津卫青等,有易栽培管理,产量高,便于贮存等特点。其中心里美是人们最爱吃的一种,它的维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7至9倍,含钙和磷比梨要高6至8倍,故“萝卜赛梨”并不为过。萝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还含有一种辛辣物质——芥子油,具有促进胃肠蠕动、消食除胀的作用。因此,民间有“冬季萝...

阅读全文
偏肝亢质儿童的食疗药膳调理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8 | 23 阅读

“偏肝亢质”是小儿肝血、肝阴偏虚所表现出的肝阳偏亢的状态,为儿童亚健康八种状态中较为重要和常见的一种,常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护,以及疾病影响等原因引起。如孕母肝阳亢盛或是怀孕和哺乳期间情志不舒或营养缺乏,常使小儿肝阳偏亢;又如儿童没有进行合理喂养导致营养不良,或经常情绪不佳,或因疾病原因服用药物,加上“肝常有余”的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致使肝气郁结、气郁化热或阴血不足、肝阳偏亢,最终引起儿童偏...

阅读全文
冬令佳蔬佛手瓜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8 | 21 阅读

冬初,有佛手瓜上市。佛手瓜清脆多汁,味美可口,营养价值较高,既可做菜,又能当水果生吃,深受人们喜爱。佛手瓜,又名合手瓜、虎儿瓜等,为葫芦科佛手瓜属宿根性多年生攀缘草本植物,食用部分为其果实,分为白色品种和绿色品种两种,人们在菜市场见到的多是绿色品种。而在中医人眼里,佛手瓜则是一味具有理气和中、疏肝止咳等功效颇多的中药。 佛手瓜归脾、胃、肝、肺经。《闽南民间中草药》记载其“疏肝理气,种中化痰,...

阅读全文
理气药之莱菔子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12 | 20 阅读

莱菔子味辛甘,性平,属理气药范畴。主要有降气平喘,化痰消积,理气除胀的作用。常用痰喘咳嗽、食积腹胀等症,下面就向大家做详细介绍。 1、痰喘咳嗽,由于痰浊阻肺,肺失肃降而产生的咳嗽、气喘、痰多、胸闷等症,可用本品配苏子、白芥子(旧名三子养亲汤)同用。也可根据证候选配陈皮,半夏、茯苓、炙草等。 2、食积腹胀;对于饮食积滞而致的脘部堵闷,嗳气吞酸,腹部腆(Cheng)胀等症,可以莱菔子配合焦三仙、槟榔...

阅读全文
居家养生常饮保健茶
中医药茶 | admin | 2025-05-25 | 19 阅读

暑热高温的夏季,人体的津液消耗量大,肠胃也容易出现不适,此时的养生保健之法,当以饮茶最为适宜。 这一点上,广东人的做法很聪明,他们创造出了各式各样的“广东凉茶”,既能饮茶保健,又能清凉消暑。 在那个还没有王老吉的年代,源吉林甘和茶是其中的佼佼者。 甘和茶原本是放在街头供人免费饮用的,现在杭州的各大医馆也都有这样的做法,用几味中药配方,煮成茶,装在一个大桶里,让来往行人自己倒着喝。 清光绪二十四年...

阅读全文
败毒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22 | 19 阅读

《圣济总录》卷一六九:败毒汤 名称: 败毒汤 处方: 紫草半两,板蓝根半两。 制法: 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 小儿斑疮,毒气不快。 用法用量: 每服2钱匕,水8分,煎至5分,去滓,分2次温服。 《喉痧症治概要》:败毒汤 名称: 败毒汤 处方: 荆芥穗1钱5分,薄荷叶1钱,连翘壳3钱,生蒲黄3钱,熟石膏4钱,炒牛蒡2钱,象贝母3钱,益母草3钱,生甘草6分,京赤芍3钱,...

阅读全文
中药方剂的变化规律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11 | 19 阅读

组织药方既有一定的原则性,又要有随证加减变化的灵活性,所谓“病有千变,方亦有千变”,但方剂的组成,又是极为严密的。同一方剂,如果有一味药的加减或者剂量有所变更,整个方剂的作用也就不同。如清热的黄连,配半夏则止呕,合木香则止痢,伍吴莱萸则治吞酸。又如黄芩,配猪胆汁能泻肝火,配桑皮能泻肺火,合白术则安胎,伍白芍能止痢。 方剂的变化形式,约有以下四种: 1.药味增减的变化 即指增减方中次要的药物,使该...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