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风热上攻" 的结果

找到 92 条相关结果

诗词中的红叶及其药用价值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6-02 | 27 阅读

露迷衰草,疏星挂,凉蟾低下林表。素娥青女斗婵娟,正倍添凄悄。渐飒飒、丹枫撼晓,横天云浪鱼鳞小。似故人相看,又透入、清辉半饷,特地留照。 迢递望极关山,波穿千里,度日如岁难到。凤楼今夜听秋风,奈五更愁抱。想玉匣、哀弦闭了,无心重理相思调。见皓月、牵离恨,屏掩孤颦,泪流多少。 这首《霜叶飞》是周邦彦的作品,描写露迷衰草、丹枫撼晓的秋夜景象,词牌《霜叶飞》取杜诗“清霜洞庭叶,故欲别时飞”句而来。晚秋时...

阅读全文
牛蒡子
中草药(M-R) | admin | 2025-05-21 | 22 阅读

《中国药典》:牛蒡子 实际拼音: Niú Bànɡ Zǐ 英文名: FRUCTUS ARCTII 别名: 大力子、恶实 来源: 本品为菊科植物牛蒡Arctium lappa L.的干燥成熟果实。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果序,晒干,打下果实,除去杂质,再晒干。 性状: 本品呈长倒卵形,略扁,微弯曲,长5~7mm,宽2~3mm。表面灰褐色,带紫黑色斑点,有数条纵棱,通常中间1~2条...

阅读全文
搜风丸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12 | 22 阅读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搜风丸 名称: 搜风丸 处方: 南星、人参、茯苓,各半两。干生姜、寒水石、白矾、半夏,各一两。蛤粉、大黄、黄芩,各二两。牵牛末、滑石,各四两。薄荷叶(半两)、藿香(二钱半)。 炮制: 上为末,滴水丸,如小豆大。 功能主治: 治邪风上逆,以致上实下虚,风热上攻,眼目昏朦,耳鸣鼻塞,头痛眩晕,燥热上壅,痰逆涎嗽,心腹痞痛,大小便结滞。常服清利头目,开通鼻窍,聪耳...

阅读全文
羚羊角散
中药方剂(G-L) | admin | 2025-05-16 | 20 阅读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羚羊角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处方: 羚羊角屑、桂心、茯神、麻黄(去根节)、葛根、附子(炮裂.去皮脐)、当归(炒)、酸枣仁、五加皮,各一两。升麻、枳壳(麸炒)、独活,各一两半。 功能主治: 治风痱,筋脉缓弱,言语蹇涩。 用法用量: 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时服。 《圣惠》卷三十二:羚羊角散 名称: 羚羊角散 处方: 羚...

阅读全文
诗词中的江苏道地药材及其药用价值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5 | 19 阅读

巴子城头青草暮,巴山重叠相逢处。燕子占巢花脱树。杯且举,瞿塘水阔舟难渡。 天外吴门清霅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为君将入江南去。 朋友程公辟返回故乡苏州,宋代词人张先写下了这首景致缠绵的《渔家傲》赠别。因词中“天外吴门清霅路,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句,词牌《渔家傲》又名《吴门柳》。 苏州一带为春秋时期吴国故地,故又称为吴门。苏州历代名医辈出,其学术成就独树一帜,形成了...

阅读全文
白内障眼针疗法
眼针 | admin | 2025-05-17 | 19 阅读

晶状体混浊就称为白内障,当各种原因引起房水成分和晶状体囊通透性改变及代谢紊乱时,晶状体蛋白变性,纤维出现水隙、空泡、细胞上皮增殖等改变,透明晶状体变为混浊即形成白内障。 晶状体轻度混浊不影响视力者没有临床意义,当混浊使视力下降时,才认为是临床意义的白内障。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将晶状体混浊并使视力下降到0.7或0.7以下者作为诊断指标。 老年性白内障是一种多见的,后天形成的原发性白内障。一般为双侧发...

阅读全文
栀子清肝汤
中药方剂(S-Z) | admin | 2025-05-21 | 17 阅读

《外科正宗》卷二:栀子清肝汤 名称: 栀子清肝汤 处方: 牛蒡子 柴胡 川芎 白芍 石膏 当归 山栀 丹皮各3克 黄芩 黄连 甘草各1.5克 功能主治: 治肝火风热上攻,遂成鬓疽,痛连颈项、胸乳,太阳等处,或寒热晡甚,胸胁满闷,口苦舌干者。 用法用量: 用水400毫升,煎取320毫升,食后服。 ...

阅读全文
防风汤
中药方剂(A-F) | admin | 2025-05-02 | 17 阅读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防风汤 名称: 防风汤 处方: 秦艽(去苗土)、独活(去芦)、麻黄(去节)、半夏(汤洗七次.切片)、防风(去芦),各二两。升麻、防己、白术、石膏(煅)、芍药(白)、黄芩、甘草、当归(去芦)、远志(去心)、人参(去芦),各一两。 炮制: 上粗末,入半夏片令匀。 功能主治: 治风虚发热,项背拘急,肢节不遂,恍惚狂言,来去无时,不自觉悟。 亦治脚气缓弱甚效。此药...

阅读全文
草部(三)
本草纲目 | admin | 2025-05-24 | 16 阅读

 附子 「释名」其母名曰乌头。「气味」辛、温、有大毒。「主治」1、少阴伤寒(初得二、三日,脉微细,但昏昏欲睡,小便白色)。用麻黄(去节)二两、甘草(炙)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水七升。先煮麻黄去沫,再加入其余二药,煮汁成三升,分作三次服下。令病人发微汗。引方名“麻黄附子甘草汤”。2、少阴发热(少阴病初得,反发热而脉沉)。用麻黄(去节)二两、附子(炮)去皮一枚、细辛二两,水一斗。先煮麻黄去沫,再...

阅读全文
青金散
中药方剂(M-R) | admin | 2025-05-22 | 16 阅读

《圣济总录》卷一○四:青金散 名称: 青金散 处方: 仙灵脾(取叶用)恶实(略炒)木通(锉)黄芩(去黑心)藁本(去土)晚蚕沙(炒)甘草(炙)各30克 制法: 上药七味,捣罗为散。 功能主治: 治暴赤眼,隐涩疼痛,眵泪不止。 用法用量: 每服6克,食后用砂糖水调下。 《证治准绳·幼科》卷三:青金散 名称: 青金散 处方: 松香60克 真蛤粉15克 青黛7.5克 制...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