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面红目赤" 的结果

找到 84 条相关结果

中风的艾灸疗法
中医艾灸 | admin | 2025-05-23 | 31 阅读

技术一 艾灸穴位:人中、内关(双)、十宣、涌泉(双)。 操作规程:①用灯心草爆灸:不计壮数,直至苏醒为止。如无灯心草,可以用线香、火柴代替施灸。②艾炷灸:不计壮数,直至苏醒为止。③前两种方法无效时,可以用针刺十宣、人中、内关等穴,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主治:突然跌倒,不省人事,两手紧握,牙关紧闭,面红目赤,呼吸气粗,喉中痰鸣,大便团结,小便不通,苔厚腻,脉弦滑有力。 技术二 艾灸穴位:神阙、百会...

阅读全文
白领已经成为便秘的高发人群,防治便秘中医有方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6-04 | 23 阅读

据资料统计,白领已经成为便秘的高发人群,且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便秘对身心健康有诸多危害,如容易造成肛裂或痔疮;影响美容,易致长痘、长斑、脸色暗淡无光;易使体内垃圾沉积,肠道有毒物质自我吸收,致头胀头疼、面红目赤、心烦易怒等;有心血管疾病者极易因便秘而用力排便过度,导致脑出血、心绞痛等症;长期便秘也是诱发直肠癌的因素之一。有鉴于此,保持大便通畅是养生保健的重要环节。 白领便秘高发原因 便...

阅读全文
铁落的功效与作用
中药基础 | admin | 2025-05-22 | 23 阅读

功能主治 平肝镇惊。治癫狂,热病谵妄,心悸,易惊善怒,疮疡肿毒。 ①《本经》:主风热,恶疮,疡疽疮痂疥气在皮肤中。 ②《别录》:除胸脯中热气,食不下,止烦,去黑子。 ③《唐本草》:炒使热,投酒中,饮酒疗贼风。又裹以熨腋下,疗胡臭。 ④《日华子本草》:治惊邪癫痫,小儿客忤,消食及冷气,并煎汁服之。治心惊邪,一切毒蛇虫及蚕漆咬疮,肠风痔漏脱肛,时疾热狂。 ⑤《本草蒙筌》:治诸疮毒气,焮在皮肤。 ⑥《...

阅读全文
偏肝亢质儿童的食疗药膳调理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8 | 23 阅读

“偏肝亢质”是小儿肝血、肝阴偏虚所表现出的肝阳偏亢的状态,为儿童亚健康八种状态中较为重要和常见的一种,常因先天禀赋不足、后天失于调护,以及疾病影响等原因引起。如孕母肝阳亢盛或是怀孕和哺乳期间情志不舒或营养缺乏,常使小儿肝阳偏亢;又如儿童没有进行合理喂养导致营养不良,或经常情绪不佳,或因疾病原因服用药物,加上“肝常有余”的小儿生理病理特点,致使肝气郁结、气郁化热或阴血不足、肝阳偏亢,最终引起儿童偏...

阅读全文
瑶医学之泻热逐邪法
瑶医 | admin | 2025-05-17 | 22 阅读

泻热逐邪法指用寒凉性质的药物来治疗邪热在里的方法,具有清热、透热、解毒、凉血等作用,并通过祛除邪热而起到保阴、止渴、除烦、止血的作用。瑶医在治疗痧症、瘴气时,充分运用了泻热逐邪法。 痧症病人症见胸腹满闷,腰腿酸痛,不思饮食,食之无味等,其发病机理是机体内虚,抵御力减弱,秽浊、疠气乘虚而人,使机体气血凝滞、运行失常而发病。虽然在发病机理上是内因即气血亏虚为主要因素,但是,由于痧毒是一种暑热湿秽之邪...

阅读全文
“药食两用”之品也要遵守医理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14 | 22 阅读

社会从原始走向文明,人的认识从粗浅走向成熟。在长期的生活历练中,人们逐渐分清了食物与药物的区别,用来治病的称为“药物”,用作饮食的称为“食物”,而其中部分既能治病、又能作饮食之用的称作“药食两用”之品。 从“上品药”到药食两用 “药食两用”之品在《神农本草经》中归于上品药。所谓上品,是指无毒、主养命、多服久服不伤人。比如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补血安神、生津止渴、润肺止咳。又如阿胶,补血滋阴、...

阅读全文
热症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6-04 | 21 阅读

小儿之病。惟热居多。夫热有虚有实。实则面红目赤。气粗口干燥渴。小便赤涩。大便坚闭。五心烦热。日夜焦啼。发壮热。宜大连翘饮主之。虚则面白眼青。气微。口中清冷。恍惚神缓。大便稀而小便频。夜则盗汗发虚热。宜惺惺散主之。其有乍冷乍热。怫郁惊惕。上盛下虚。此冷热不调候也。如热在表宜汗。在里宜下。表里俱热则宜解散。其或表里已解。热又时来。此表里俱虚。气不归元。而阳浮于外。不可再服凉药。必使阳敛于内。身体自凉。...

阅读全文
高血压病的推拿疗法
百病推拿 | admin | 2025-05-28 | 20 阅读

【概述】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的临床综合征,晚期可导致心、肾、脑等器官的病变。 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高血压一般称为高血压病,病因尚未十分明确,约占高血压中的90%;继发性高血压是某种疾病的一种症状,如泌尿系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颅内疾病等,约占临床高血压病的10%。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与肝肾两脏有关,其发病原因可...

阅读全文
去五难 寿自延
中医养生 | admin | 2025-05-09 | 20 阅读

如今兴起养生热,什么“饮食养生”、“医药养生”、“运动养生”、“季节养生”、“气功养生”等等不一而足。养生网站、养生保健杂志令人目不暇接。但归根结底,养生还是先要养性情。孔子早就提出“仁者寿”的观点。唐代名医孙思邈亦很重视道德修养,他说:“古养性者……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并引用三国时期“竹林七贤”之首嵇康之论:“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制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

阅读全文
火疗的藏象学说原理
火疗常识 | admin | 2025-05-26 | 19 阅读

藏象学说又称“脏象学说”“脏腑学说”。藏,是指藏于人体内的脏腑;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学说,是通过对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内在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古代医家通过长期的实践,以粗浅的解剖知识为基础,从体外的各种征象推测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并运用古代阴阳五行的哲学思维方式,进行类比推理、综合分析,逐步形成了藏象学说。 藏象学说认为,人是以五脏为...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