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难经" 的结果

找到 477 条相关结果

难经
医药诗词 | admin | 2025-05-15 | 26 阅读

临江仙·赞秦越人《难经》 一部《难经》知要义,内经释惑之篇。提精答要解疑团。询题八十一,化困渡津关。 秦越人功长不没,宛如灯塔光燃。医河病海导航船。拨迷还破雾,泽惠两千年。(萧炬) 《黄帝八十一难经》,简称《难经》或《八十一难》,相传为秦越人所作,但尚无定论。“难”是“问难”或“疑难”之义,“经”指《内经》。《难经》以问答形式,对《内经》中脉诊、脏腑、经络、俞穴、针刺等的难点和疑问进行了阐释。《...

阅读全文
浅谈国医与儒学的同源性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6 | 24 阅读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传统中医学被称为“国医”,明其与“国学”精神相通,华夏国学的主干就是儒学。古代“儒”的起源与“巫”有很大关系,“巫”在民间也扮演医者的角色,《公羊传·隐公四年》何休注“巫者,事鬼神祷解以治病请福者也”,最初儒士的服务范围也包括求雨、相礼、祭祀、治病、文书等。《国语·晋语·医和视平公疾》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西汉贾谊曰:“吾闻古之圣人,不居朝廷,必在卜医之中”(《史...

阅读全文
出自“中医四大经典”之一《难经》的成语典故●沉疴痼疾(沉疴宿疾、顽瘴痼疾) ... . ...
杏林诗话 | admin | 2025-05-15 | 24 阅读

 中医药成语“沉疴痼疾”,本指经久难以治愈的疾病,现也用以比喻长期形成的社会恶习和弊病。沉疴[kē],意指难治之病; 痼[gù]疾,意指积久不愈的疾病。成语典出神医扁鹊《难经·十八难》:“人病有沉滞久积聚,可切脉而知之耶?其外痼疾同法耶?将异也?” 关于此,《难经·十八难》原文载: 人病有沉滞久积聚,可切脉而知之耶?然:诊病在右胁有积气,得肺脉,结脉,结甚则积甚,结微则气微。 诊不得肺脉,而右胁有...

阅读全文
外科鼻祖 华佗
医药典故 | admin | 2025-05-25 | 23 阅读

华佗(约145~208年),又名旉,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东汉末年杰出的医学家,与董奉、张仲景并称“建安三神医”。他潜心钻研医术,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并发明麻沸散辅助外科手术,被人们尊称为“外科圣手”“外科鼻祖”。 他还创制了“五禽戏”体操,发展了医疗体育。后因忤逆曹操被杀。华佗著有多部医书,现都已散佚,但他医术高超的声名世代流传了下来。今天我们称赞一个人妙...

阅读全文
试析明代医易学极盛的过程与原因
易经 | admin | 2025-05-23 | 23 阅读

[主内容] 运用《周易》的基本原理来指导医学研究,在中国古代已有漫长的历史,这就逐渐形成了一门在易学发展史上颇具特色的分支学科即医易学。按通常的认识,在先秦时期援医入易已经初露端倪,至秦汉《黄帝内经》等著作就进一步吸取了《周易》中的阴阳观念、天人合一思想等。而从魏晋、隋唐到两宋,虽然易学研究(特别是两宋)取得了重要的成就,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易学家,但就医易学本身来说并无长足的发展。至金元时期,一些...

阅读全文
身形脏腑 | admin | 2025-05-18 | 22 阅读

【肾】五脏之一。“肾为先天之本”,是藏精之脏.肾所藏的精,不仅藏本脏之精(即男女媾精的精气,为“先天之精”),还藏五脏六腑水谷所化生的精气(为“后天之精”),能滋养脏腑和肢体各部组织。肾所藏的精,来源于饮食的不断的补充,是维持人体生命和生长发育的基本物质。肾精并能滋养骨和髓,《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故肾直接和脑、髓、骨的生长,发育和功能情况有关,肾精足,人体自然就会显得精力充沛。牙齿的健...

阅读全文
《褚氏遗书》光耀医史长河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06 | 22 阅读

真正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总会突破万难取得成功。比如南北朝时期南齐医家褚澄,他的著作《褚氏遗书》,虽然通篇仅2619个字,但是所论精辟,颇具创建,光耀医史长河。该书对血证及妇科病证治疗的见解,为后世医家所推崇。当然,信手拈来的从容,都是厚积薄发的沉淀。 祖籍为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州)的褚澄,字彦道,出生于官宦贵族之家。其祖父褚秀之,父亲褚湛之,哥哥褚渊都权倾朝野,其母亲为宋武帝刘裕第五女吴郡公主,其妻...

阅读全文
寿世保元·医说
寿世保元 | admin | 2025-05-29 | 21 阅读

大哉医乎,其来远矣。肇自开辟,厥初生民,有寿夭则有札瘥,有札瘥则有医药。故神百草。黄帝注内经。伊芳尹作汤液。雷公制炮炙。与夫着书立言垂世者。若内经,其言深而要其旨邃以宏,其考辩信而有征,实为医家之祖。下此,则秦越人和缓者,缓独能知晋侯之膏肓,而未有着述,惟越人所着《八十一难经》,则皆发明内经之旨。又下此,则淳于意、华佗。佗之熊经鸱顾、固亦导引家之一术,至于刳腹背湔肠胃而去疾,则诚精于技矣;意之医状...

阅读全文
河南方言里的中医元素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21 | 21 阅读

中医历史源远流长,中医药文化在河南方言里也留下了深深的烙印。河南方言里的中医元素,既是历代医家对中医理论长期宣传的结果,也和群众对中医的理解密切相关,读来饶有趣味。 攀睛和眵目糊 刚当乡村医生的时候,我经常听到患者说“攀金眼”这个名词,以为是“眼冒金星”或者是“飞蚊症”之类的疾病。直到有个患者来找我,说得了“攀金眼”,问我是否需要手术治疗。我才明白,原来是“翼状胬肉”,中医称之为“胬肉攀睛”,简...

阅读全文
中医雅称与佳话
中医漫话 | admin | 2025-05-18 | 21 阅读

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在其悠久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雅称和佳话一直在民间广为流传。 苍生大医:唐代药王孙思邈少时因病学医,不但对医学有较深的研究,而且博涉经史百家学说,兼通佛典。他医德高尚,堪称医界的楷模。在《千金要方》一书中,他提出了“大医精诚”的思想,并被后世视为行医的道德标准。他主张:“若有疾厄(灾难)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怨亲善友,华夷...

阅读全文